為全新紀錄而生,METASPEED SKY+和EDGE+中底碳板的進化升級

2022-07-03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為全新紀錄而生,METASPEED SKY+和EDGE+中底碳板的進化升級

在METASPEED SKY/EDGE的基礎上,我們收集了多組精英運動員的比賽數據進行研究,並針對鞋款適配性進行優化,幫助不同跑步類型的精英運動員創造更好的競速成績。
METASPEED+系列,為創造全新紀錄而生。

METASPEED+系列的定位,相比上一代有哪些升級?

與上一代METASPEED系列一樣,METASPEED+系列依然為那些力爭突破個人PB成績、甚至衝擊紀錄的精英選手打造。

在當下亞瑟士專業鞋款中,METASPEED SKY+/EDGE+會與MAGIC SPEED、HYPER SPEED、經典的虎走等組成競速型跑鞋矩陣,為不同距離的路跑競賽提供澎湃的推進力。

來比較下這兩款鞋相比上一代做了哪些升級——

METASPEED SKY+ vs METASPEED SKY

METASPEED SKY+中底材料增加超過4%,離地高度升級為34mm-39mm。

而因為中底材料FF BLAST TURBO的密度進一步優化,METASPEED SKY+的重量僅增加了5g(單鞋205g)。

METASPEED EDGE+ VS METASPEED EDGE

METASPEED EDGE+中底材料增加了16%,主要用於增加整體中底厚度,離地高度升級為31mm-39mm。

中底加厚的EDGE+也與SKY+的後跟高度達到一致,上腳後也會明顯感覺比第一代EDGE高得多。

另外,近年世界田徑(原國際田聯)規定,路跑競速鞋的中底高度不得超過40mm,否則成績無法作為紀錄。39mm的METASPEED SKY+和EDGE+都符合這一要求。

上一代METASPEED SKY/EDGE使用的全掌輕質碳板旨在通過引導跑姿提高穩定性,並推動身體向前。而METASPEED SKY+/EDGE+的碳板除了提供提供更加強勁的推進力外,也再次針對步幅型、步頻型做了更有針對性的升級。

關於碳板的奧秘,後面詳細展開說說。

「與上一代產品相比,METASPEED SKY+ 能夠給我提供更加有力和輕盈的跑步體驗。特別是在長距離運動過程當中,鞋款優秀的緩震性能幫助減輕疲勞所帶來的困擾。」
——朱利安·萬德斯Julien Wanders,歐洲十公里和半馬紀錄保持者

METASPEED SKY+和EDGE+設計上的差異點

兩雙鞋的目標選手,METASPEED SKY+適配步幅跑法(stride-style),EDGE+適配步頻跑法(cadence-style),主要存在這幾點的差異化設計——

中底厚度/離地高度:SKY+ > EDGE+

METASPEED SKY+的中底厚度為28mm-33mm,離地高度為34mm-39mm;

METASPEED EDGE+的中底厚度為25mm-33mm,離地高度為31mm-39mm。

——相比上一代,METASPEED SKY+和EDGE+分別增加了4%和16%的FF BLAST TURBO中底體積,以實現落地-回彈過程中更大的壓縮形變。兩雙鞋具有相同的後跟高度,主要區別在於前掌。

從上翹角度也能看出,因為厚度更高+體積更大,METASPEED SKY+前掌大底更貼近地面,而EDGE+的上翹弧度則更大。

前後落差: EDGE+ > SKY+

前後掌落差數據,METASPEED+與上一代一致。

METASPEED SKY+前後掌落差(5mm)更低,對跑者的腿部肌腱力量要求更高,也更符合頂級精英選手的落地;EDGE+的前後掌落差(8mm)更接近傳統跑鞋,為步頻跑者提供了更高的負荷率及更大的旋轉力,對跑者自身力量的要求更為寬容。

碳板:SKY+位置上移並減小彎曲弧度,EDGE+位置下移並增大彎曲弧度

中底厚度/體積、前後掌落差、中底弧度之外,兩雙METASPEED+內核的全掌碳板位置和弧度有相當大的區別,也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性能表現。

關於碳板的奧秘,可移步下方詳細揭曉~

METASPEED SKY+
適合選手:步幅型跑者
主要科技:動態包裹鞋面、FF BLAST TURBO中底材料、全掌碳板、弧形中底設計、ASICS GRIP大底
離地高度:34mm-39mm
前後掌落差:5mm
中底厚度:28mm-33mm
外底厚度:1.5mm
重量:205g
售價:¥1690

METASPEED EDGE+
適合選手:步頻型跑者
主要科技:動態包裹鞋面、FF BLAST TURBO中底材料、全掌碳板、弧形中底設計、ASICS GRIP大底
離地高度:31mm-39mm
前後掌落差:8mm
中底厚度:25mm-33mm
外底厚度:1.5mm
重量:210g
售價:¥1690

「藉助METASPEED SKY+ 回彈強勁的中底科技,我能夠在比賽當中一直保持較快的速度。鞋款優秀的適配性也讓我倍感輕鬆。除此之外,我在比賽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鞋款所帶來的緩震和穩定,即使是在後半程的比賽當中,我也不會感到特別疲勞。」
——細谷恭平Kyohei Hosoya,個人馬拉松最好成績2小時06分35秒

不同的碳板結構,賦予METASPEED SKY+和EDGE+不同的性能表現

相較上一代,METASPEED SKY+和EDGE+中底材料的體積增加了不少,背後的本質在於為精英選手提供更強勁的回彈力,從而延長他們的步幅。而探索碳板最佳位置目的又在於,實現讓不同類型的跑者提升速度。

這也是METASPEED SKY+(步幅跑者)和EDGE+(步頻跑者)的理想碳板位置存在本質區別的原因。

METASPEED SKY+的碳板位置上移(更貼近足底),並減小彎曲弧度,以此幫助步幅式跑者在落地的時候有效壓縮更大體積的中底材料,獲得更強力的回彈效果;

METASPEED EDGE+的碳板位置下移(更靠近地面),並增大彎曲弧度,以此幫助步頻式跑者在運動過程中更好地保持節奏,實現更簡單的動力推進。

詳細解釋一下這樣的設計——

分析步幅型精英選手的落地過程,與地面產生的壓力主要集中在腳掌位置。步幅跑者通過施加更大的壓力獲得能量反饋。所以在METASPEED SKY+ 鞋款中,碳板位置進行上移,固定在較高位置,從而更好地橫向分配受力,在落地的時候充分壓縮中底材料,獲得更加澎湃的回彈力。

然而,步頻型精英選手無法從高位置的碳板結構中獲得幫助,他們習慣通過增強落地壓力壓縮更大體積的中底材料,高位置的碳板結構反而會削弱回彈的能量。這樣METASPEED EDGE+ 碳板位置設計的較低,就能夠很好地保證跑步穩定性。

再加上EDGE+前掌的上翹角度更傾向於腳尖,從而在側面形成V型結構,又幫助實現更加簡單的動力推進。

——因此,無論是步幅型or步頻型精英運動員,都能在這樣更高質量「個性化」的設計中,提高跑步效率,從而實現成績的突破。

METASPEED+系列:為全新紀錄而生

儘管還是ASICS亞瑟士競速跑鞋中的新面孔,METASPEED SKY+及其原型鞋款已經幫助諸多精英選手實現了很多優異的成績:

1月16日休斯頓半程馬拉松,Vicoty Chepngeno大幅提升個人PB,並創造了美國半馬賽事的女子最好成績(1小時05分03秒);

4月3日巴黎馬拉松,Lindsay Flanagan 2小時26分54秒完賽;

4月24日西班牙馬拉加「META:TIME:TRIALS」五公里/十公里/半程馬拉松,73位精英運動員穿著METASPEED SKY+完成挑戰,其中29人實現PB,誕生4個國家紀錄;

5月22日曼切斯特十公里,艾利什·麥科爾根(Eilish McColgan)以30分19秒刷新十公里英國國家紀錄+歐洲紀錄。

……

更多屬於METASPEED+系列的榮耀即將開啟。

「你能感受到它的力量,當你超越極限的時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06e4745c630f18063472cddaaa5b2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