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路演,電影營銷「新寵」

2023-04-04     深度文娛

原標題:校園路演,電影營銷「新寵」

陽春三四月,和天氣一起回暖的,還有電影市場。

當社會生活逐步重回正軌,人們睽違已久的觀影情緒也被激發。

新上映的電影更是雄心勃勃,花式營銷,試圖和觀眾建立緊密聯繫。而在各種營銷方式中,校園路演則成為片方「新寵」。北大、清華、人大、復旦、交大等校園路演正如火如荼,成為片方激活觀影市場的關鍵一步。

電影「不約而同」進校園

一場充斥青春活力的見面會

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斬獲超高票房,在本該慶功的時刻,郭帆導演卻沒有絲毫鬆懈,而是帶領製作團隊走進了校園,組織了一系列名為「開啟想像力」的第2輪路演。

這場校園路演覆蓋全國的大中小學群體。據不完全統計,《流浪地球2》第2輪路演已經走進了北京、河北、山東、武漢、雲南、山西等多個省市的多所學校。

這場無關票房,重點放置在「科普」與「啟蒙」上,大規模、成體系、廣覆蓋的校園路演在科幻迷的重要組成——學生中刷遍了好感。

主打東方想像風格的動畫電影《深海》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清華附中稻香湖學校陸續開展校園路演活動,上千名學生「一票難求」。影片在中學生群體引發超強共鳴,成為「治癒良藥」。

在春節檔上映三天後便匆匆下線的《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也採取了校園路演這一策略,以青春熱血為關鍵詞,聯結當代大學生,試圖重振電影口碑。

3月電影市場的一匹黑馬《保你平安》也走入校園,有笑有淚的喜劇電影用幽默的方式向同學們講述了一個造謠可恥的故事,也受到了學生的追捧和喜愛。

有學生在社交媒體上認真發表思考「當下網絡暴力越來越多,校園暴力也層出不窮,《保你平安》立足這兩點讓我知道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電影《望道》將上海場首映禮的地點選在復旦大學,侯詠、劉燁走進復旦共同「望道」。

600多名青年師生重溫了老校長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體悟跨越百年傳承不息的精神力量。在相輝堂的觀影現場,90後、00後大學生在亮燈後自發唱響復旦校歌「復旦復旦旦復旦,日月光華共燦爛」,場面一度令人感動不已。

電影和校園的雙向奔赴,帶有一絲清新之風,正成為今年電影營銷的一個明顯特質。

收益、話題、反饋、口碑

校園路演價值不止於此

為什麼電影營銷開始走校園路演路線?這其中的原因並不難猜測。

經歷三年疫情的影院元氣大傷。信息過載、成本高昂的網絡營銷有時也不能精準投放至觀影人群中。校園路演場地費用低,學生群體則充滿了活力激情,是對與電影主演開展面對面交流最富有渴望的主力群體之一。

如若電影口碑尚可,每個寢室即便只有1個人參加校園路演,觀影后分享給同宿舍同班好友,觀影人數便會實現極速裂變。往往在一場校園路演過後,學校周邊5公里以內電影院的上座率都會有明顯增長。

而學生所帶來的流量效應遠遠不止於此。

足不出戶就在校園內見到明星的大學生群體,往往會興奮地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觀影感受,交流觀點,這些「自來水」的行為讓每個大學生在網際網路平台成為有關電影的一個小小營銷基站。

可以說,大學生是最高效的「宣傳」力量之一。

小成本,大收益,這波免費輸入並不虧。

而從口碑發酵來看,校園路演所釋放的後續能量也十分驚人。

對影方偏愛開展校園路演的高校進行盤點梳理,我們可以發現電影製作團隊往往傾向於知名「雙一流」高校。北大、清華、人大、復旦等一線城市的頭部院校更是影方的最愛。

高校往往以頭條報道的形式對電影主創進校園進行媒體宣傳,這些頭部知名高校的宣傳帶給電影的流量加持顯而易見。

再者校園路演也為電影的後續營銷貢獻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和話題。

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科同學們的思考、疑惑和提問,與電影主創團隊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流浪地球2》在社交媒體上居高不下的討論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來源於同學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和郭帆導演風趣幽默回答之間所形成的奇妙化學反應。

在大中小學,同學們和主創團隊暢談中國硬核科幻電影創作的台前幕後。#郭帆北大化緣# #郭帆稱與武大學生交流像參加答辯#等話題都持續在社交媒體引發關注。

特別是對於《流浪地球2》這種可能會有系列產出的影片,郭帆導演更是早早為同學們種下了一顆科幻的種子。今天因為《流浪地球2》興奮激動不已的中小學生,在10年之後便是走進影院為情懷買單的主要群體。

這是一場電影的路演,更是一場關於科幻的普及教育。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中間會源源不斷產生充實中國電影隊伍的奔涌後浪。

電影+校園

降本增效下的資源整合

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校園路演並不是今年才興起的方式,而是電影營銷早就有之的手段。

不過,過去傾向於校園路演的往往是更貼近大學生生活的青春題材的電影與主旋律電影。

青春題材電影的校園路演,在青春懷舊電影大行其道的年份尤為盛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多部電影都曾經走入校園,強烈的同齡人共鳴也讓電影的確吃到了紅利。

主旋律題材電影更無需多言。電影《辛亥革命》的上海首映禮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菁菁堂舉行。《我和我的祖國》系列電影都曾經深入走進校園,為學生點燃理想信念的火種。

而在當下,急需提振市場觀影活力的電影製作方,瞄準了學生的需求藍海和誘人的觀影帶動力,紛紛走進校園。喜劇、科幻、動畫、各類電影題材不一而足。

時隔三年,繼《你的名字》《天氣之子》之後,新海誠導演的最新集大成之作《鈴芽之旅》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了「奔赴春之約」中國首映禮,本次活動不僅是電影《鈴芽之旅》中國首場落地活動,也是三年以來第一次國際導演來到北京大學。歌手周深也驚喜亮相,足見製作方對於校園觀影群體的看重。

近日即將上映的,由馮小剛、陳沖攜中華田園犬大黃領銜主演的電影《忠犬八公》也將超前點映地點定於北大。

大學生群體作為觀影和輻射觀影的重要力量,日益受到重視。

從整體發展趨勢來看,有體系、有組織的校園路演,如果經歷長時間的發展,或許也將成為電影營銷走向標準化工業流程的重要加速劑。

當下電影營銷成本愈發高昂,特別是大製作的電影宣發成本有可能占據電影製作成本的50%,一部製作費2億的電影,也許宣發成本就要達到1個億。

而校園路演相較於影院路演成本相對較低。

在影院進行路演,人力、物力、場地無一不需要巨大的成本支持,這對劇組而言也是不菲的開銷。但在校園裡面,招募觀眾、場地協調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學校希望以更新穎的方式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學生也願意主動接觸並承擔影院內宣發過程中的全流程環節。

而在以《流浪地球2》為代表的大規模校園路演推動下,持開放歡迎合作態度的高校也建立了愈發成熟的,和電影片方進行對接合作的工作機制,以更加成熟豐富的體系支持來配合完成校園路演工作。

以經常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的北京大學主校區燕園禮堂為例,其場地設施擁有5.1聲道、dcp影院格式,已經達到了影院放映標準。

學生收穫了快樂、開拓了視野;電影收穫了口碑,贏得了人氣。

校園和電影的有機聯動,是一次資源的完美整合。

從本質上看,校園路演數量的增多是影視界在電影營銷手段降本增效的一次生動實踐。同學們的高漲熱情也給予了影視界滿滿的熱情與信心。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優質電影走進校園,把校園作為激活市場觀影熱情的第一站,藉助最有激情的學生群體的力量,推動中國電影市場的有序復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005b571854ebcf7e6757ba46e5c0a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