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在蘭里鎮蒼沖村農戶家的果園採摘黃桃。受訪人供圖
新華社長沙5月6日電(記者張玉潔、黃康懿、周勉)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商業模式和民眾的消費行為,也讓中國不少地區的農產品面臨銷售困難。幸運的是,網絡直播為農產品尋得了新銷路。
27歲的黃麗來自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的鄉村,她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畢業生。
就在一個月前,黃麗通過網絡直播在一天內幫助當地農民銷售了4000餘枚土雞蛋。她在「芒果扶貧雲超市」直播間向觀眾展示土雞的生活環境,向線上觀眾解釋為什麼她家鄉的土雞蛋如此美味。「這雞的生活也太好了,山清水秀的,天天看大自然風光。」她在直播中說。
黃麗在蘭里鎮蒼沖村農戶家的果園採摘黃桃。受訪人供圖
畫著靚麗妝容,黃麗舉著雞蛋,看著用三腳架支起來的攝像頭,對著幾十人到幾千人不等的線上觀眾用輕快活潑的語言推銷。觀眾如想購買,只需點擊螢幕上的圖標就能跳轉連結下單。
這不是黃麗第一次通過網絡直播銷售農產品。
5年前,大學畢業後的黃麗偶然在朋友圈推廣家鄉蜂蜜,當時很多人希望購買,這讓她看到了商機,於是她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返鄉創業。
「當時,我們這邊很多農民沒接觸過網際網路,留在家鄉的大部分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收入微薄,我希望通過自己擅長的事情來帶動鄉親增收。」黃麗說。
隨後,她開始在麻陽各個鄉鎮走訪搜羅優質農產品放到網上銷售。如今,她已經在淘寶、微信、惠農網扶貧小店等4個平台擁有網店,月銷售額超過幾十萬元。在消費習慣日新月異的當下,黃麗又將目光瞄準網絡直播。
「直播的優勢是可以進行實時互動,消費者可以在線發送問題和評論,賣家在螢幕上看到後可以用個性化的方式解釋和展示產品。」黃麗說,儘管做直播時間不長,但她會繼續嘗試。
黃麗在蘭村鄉農戶的養雞基地收購雞蛋。受訪人供圖
這個決定很有先見之明。新冠肺炎疫情讓線下銷售渠道受阻,通過網絡直播「帶貨」成為疫情期間幫助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
今年3月,在湖南多個政府部門指導下,公益平台「芒果扶貧雲超市」正式上線。該平台以直播和「帶貨」為核心,為全省農戶、新農人、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達人主播等提供「一鍵開店、一鍵直播、一鍵到家」的農產品銷售服務。
截至4月24日,平台已開店3000餘家,賣出湖南特色農產品15餘萬件,銷售額超過1800萬元。目前,通過「雲超市」品牌帶動,湖南13個縣市已通過各類渠道銷售農產品超過3億元,參與直播「帶貨」的除了返鄉大學生、扶貧幹部,還有政府官員等。
在中國精準扶貧「首倡地」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24歲的苗族姑娘施林嬌在年前決定留在家鄉創業。她和另外兩位返鄉大學生組成一個團隊,希望藉由網絡直播平台推介家鄉,同時推銷家鄉的農產品。
每天,她會根據當日天氣和苗寨實際情況為線下觀眾直播苗寨美食、自然風光和人文生活,短短一個多月,她在直播平台上的粉絲量已達到5.3萬。有時,她僅是直播做飯就能獲得10多萬的點擊量。
在十八洞村拍攝的施林嬌。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攝
「最開始我們是通過拍攝短視頻作品上傳網絡平台的方式『吸粉』,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拍攝剪輯。我們積累了一定粉絲基礎後才直播,一次直播漲粉可達上千人。」和施林嬌共同創業的施康說。
施康在團隊中負責後期製作和直播創意策劃等,大學畢業後曾在網紅孵化公司工作過的他對於網絡直播有自己的一套見解。「我們希望做出自己的特色,等積累一定粉絲量後就可以直播幫助村民賣貨了。」他說。
施林嬌在直播中切臘肉。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攝
在施林嬌、施康看來,直播「帶貨」不能急功近利。「網絡直播需要足夠耐心,唯有堅持,不斷學習總結,才會有更好的收穫。」施林嬌說。
來源:新華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Cd7XEBnkjnB-0zCh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