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里被檢出致癌物超標?薯片還能吃嗎?

2020-11-03     阮光鋒

原標題:薯片里被檢出致癌物超標?薯片還能吃嗎?

昨天,我的手機被#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這條熱搜炸了。

具體新聞如圖:

圖丨@每日經濟新聞

其實,關於丙烯醯胺的科普,我跟大家也聊過很多回。但是沒想到後來好多媒體來採訪,連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新聞廣播都來採訪我。

看樣子,大家對丙烯醯胺依然存在很多擔憂。那麼,丙烯醯胺真的超標了嗎?薯片是不是也不能吃了?下面的內容是我昨天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採訪時的回答,分享給大家。

01

丙烯醯胺是什麼?

/ 它有限量的法規或標準嗎? /

丙烯醯胺是一種在工業上應用非常廣泛的物質,主要用於合成一些高分子材料。

大家之所以擔心丙烯醯胺吃了有害,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潛在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評估後將它定位為2A類致癌物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首先說這個 2A類致癌物的含義,它其實是說可能對動物致癌,但沒有證據會對人體致癌

其次,我們人體吃進去的丙烯醯胺的量並不多。從現在的調查數據來看,我國居民每天吃進去的丙烯醯胺只有18微克左右,這個量總體來說是很安全的,不用太擔心。

實際上,目前世界各國都沒有制定食品中的丙烯醯胺限量標準。這次引用的750μg/kg這個數據是基準水平值,這是用來驗證緩解措施有效性的績效指標,並非丙烯醯胺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發布這個 測的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也說「丙烯醯胺超標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已背離比較試驗報告本意。

圖丨@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

有一些機構、國家和地區,比如,國際食品法典、美國、歐盟等提出了一些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的操作指南。 歐盟就曾提出了一個參考值(indicative value),它是用於督促和指導企業降低丙烯醯胺含量, 並不是限量標準歐盟其實目前也沒有丙烯醯胺的限量標準。所以,說薯片丙烯醯胺超標,其實一種誤讀。

實際上,歐盟在自己的報告里也說了:這個參考值不是法規限制,不是強制的,超過了,也不用處罰。

至於很多人說為什麼國際國內都沒有制定標準,其實一個物質要制定標準需要考慮的方面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它的危害程度、我們到底吃了多少、可能的危害有多大,控制要多少成本等等。從現在的數據來看,丙烯醯胺攝入的安全風險很低,沒有必要設置標準限量。

02

食品中的丙烯醯胺如何產生?

/ 不同的烹飪方式是否有影響? /

食品中之所以會出現丙烯醯胺,其實是因為食物中的一些還原糖(比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胺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燒烤等烹調過程中,在高溫的作用下,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

薯片丨freepik.com

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指的是食物中的糖(主要是還原糖)與蛋白質在加熱時發生的一系列複雜反應,其結果是生成了棕色的物質,同時會產生香味物質。這個反應在食物中普遍存在,我們身邊幾乎所有的烹調美食都有它的貢獻,比如燒烤、麵包、炸薯條、炸油條油餅等,為什麼好吃還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拉德反應的作用。

除了薯片中有丙烯醯胺,自己在家料理土豆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時,一樣會產生丙烯醯胺。實際上,我們中國人攝入丙烯醯胺最主要的來源是炒菜。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經做過一個關於丙烯醯胺的調查,結果發現,我們攝入的丙烯醯胺有約45%來自炒菜,主要是因為平時喜歡用爆炒的烹飪方式,比如爆炒西葫蘆的丙烯醯胺含量可以達到每公斤360微克。

爆炒的方式,比較容易產生丙烯醯胺丨freepik.com

丙烯醯胺的產生,主要跟溫度和加熱時間有關。一般來說,加熱時間越長,溫度越高,產生的丙烯醯胺越多。比如,油炸、燒烤等高溫烹調方式,一般產生的丙烯醯胺較多,而水煮、清蒸等方式,產生的丙烯醯胺更少

油炸、燒烤等方式,產生丙烯醯胺較多丨freepik.com

03

薯片這類膨化食品

/ 還有什麼健康風險? /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在《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里清楚地寫出了對丙烯醯胺含量的看法:

由於國內外現在均無制定丙烯醯胺在食物中的限量,因此丙烯醯胺含量只能由生產商自行採取措施控制。本次15款薯片樣品的丙烯醯胺控制水平差異較大,尤其是焙烤型薯片。生產商應採取有效的緩解措施,如改良加工工藝或選用國標允許使用添加劑等,降低薯片中丙烯醯胺的含量。消費者應儘可能避免連續長時間或高溫烹飪澱粉類食品,合理營養,平衡膳食,不要過量攝入煎、炸、焙烤澱粉類食品。

來源 《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

對於薯片,大家並不用太擔心丙烯醯胺。實際上,薯片這類膨化食品,最大的健康風險是油多鹽多。不論是油炸型薯片,還是非油炸薯片,其實都有很多油,即使是非油炸的,也是加了油烤的。而且,為了口感好吃,也會加不少的鹽。這對於預防肥胖、高血壓,都是不利的。所以,建議大家都要少吃。

多油多鹽才是薯片更大的健康風險丨freepik.com

文章首發微博,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freepik.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sEdjHUBxV5JH8q_I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