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里的鄉愁:現在已然成了一種病

2020-02-12     hyg陌上花開

鄉愁,現在是個很能打動人心的字眼,交通的高度發達和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讓越來越多的人背上行囊,漂泊掙扎在異鄉。古來表達思鄉的詩詞太多,在文史的天空熠熠生輝,不曾墜落。大唐是個特殊的時代,疆域空前廣闊,國力強盛,萬國來朝;而最讓世人矚目的就是其間湧出的大量詩歌大家,其文學成就是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高峰。關於鄉愁的唐詩更是層出不窮 ,春花秋月,山川河流,親人故友,無不在他們的詩中默默含情。我們就以唐詩中的鄉愁為引,來領略鄉愁的美好,和感傷。


四季里的鄉愁,鄉愁里的四季

劉禹錫《竹枝》「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高山大江,春草嫩綠,水流清澈,都沒有阻擋旅人的腳步,可是當地人登高而唱,勾起了他思鄉的惆帳。

白居易《望驛台》「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鄉」。一種相思,兩地閒愁,在家的人思念遊子,遠在天涯的遊子也同樣思念著家人。分居兩地,象極了現在的多少夫妻?他們寫不出這樣的詩句,可他們的相思,只會比這詩中的相思更濃。

這是春季里的鄉愁,春草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遙遠的故鄉遙遠的你,鄉愁就是那綿綿不絕的春水,清波蕩漾。

張籍《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秋風惹鄉思,家書意萬重。匆匆說不盡,臨發又開封。言淺情深,意蘊無窮,一封家書如此侷促無措,反覆不定,這一份鄉愁也是獨一無二了。

杜甫《月夜憶舍弟》「戍鼓斷行人,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更鼓秋雁,今夜白露,月亮還是故鄉的好。「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句話,有幾分涼意,又帶著溫暖。

這是秋天裡的鄉愁。秋風乍起,秋氣微涼,秋天的月亮格外清亮——不管怎樣,都不如故鄉的美好,鄉愁就是那如水的月光,流淌在多少離人的心上。


一草一木里的鄉愁,鄉愁里的一草一木

余秋雨在《鄉關何處》里說「心中的家鄉既具體又不具體,具體可具體到一個河灣,幾棵樹,半壁蒼苔」。高到一輪明月,低到一口井;大到一座山,小到一顆棗,詩人的筆下,都是無盡的鄉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這是一盤滿月引發的鄉愁;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這是一樹梅惹出的鄉愁;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這是一場雨勾起的鄉愁;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這是一支笛曲觸發的鄉愁;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中行」——李白《行路難其三》,這是一條魚所代表的鄉愁;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岑參《逢入京使》,這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鄉愁!


鄉愁里的佳節不佳,佳節里的鄉愁更愁


要說佳節里的鄉愁,當屬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太出名了,以至於不太出名的重陽節因此不易被國人遺忘,也讓離人更思家;而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則寫得更是孤苦冷清,讓人潸然淚下。

佳節,因為沒能和家人團聚而不佳;鄉愁,因為到了佳節卻有家歸不得而更愁!


唐詩里的鄉愁,現在已然成了一種病

魯迅的《故鄉》有著物是人非的鄉愁,而他的弟弟周作人則懷念著故鄉不曾改變的《烏篷船》;季羨林在《月是故鄉明》里想念著「葦坑水上的小月亮」,黃河浪在《故鄉的榕樹》里思念著「兩棵蒼老蓊鬱的榕樹」;郁達夫難忘《故園的秋》,唐弢懷戀著《故鄉的雨》;《老家》里孫犁表示「我越來越思念我的故鄉」,《故鄉在遠方》里張抗抗深情地訴說著「遙遠而寒冷的北大荒,日夜思念溫暖的南方」;席慕容說《鄉愁》是一支清遠的笛,一株沒有年輪的樹……可余光中說「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看看我們身邊,包括自己,有多少人背井離鄉,讓故土成了故鄉!又有多少人,已把異鄉當作了第二個故鄉?只是,不管出來的時間短還是長,不管在異鄉是否已紮根成長,鄉愁,還是氤氳在我們的心上!

每到節日,尤其春節,無論千里萬里,千難萬難,都從四面八方奔回故鄉,為了白髮雙親!為了緩解一下鄉愁!可是過後,還是要別離,還是要繼續體會鄉愁的滋味。「異鄉容不下肉身,故鄉裝不下靈魂」,我們仿佛是徘徊流離在異鄉和故鄉的邊緣,人前人後,顧此失彼;夜深人靜,自飲孤獨。


要我說,那些古詩里的鄉愁,現在已然成了一種病,鬱結在每個遊子遠客的心裡,無藥可解……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oqsO3ABjYh_GJGVOm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