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大多數河南人一個問題,「你覺得送外地朋友什麼河南特產比較好?」就會得到並不意外的幾個答案。
不妨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外地朋友,會希望收到茶葉、隨處可見的干大棗和蘋果,又或者,土味真空包裝的燒雞嗎?
反正我是覺得這河南朋友挺敷衍的,你說呢?
照照 | 文
河南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特產
之前,辦公室有個四川姑娘,文文靜靜,兩條長辮子。
平常她帶飯,也都是拿手的麻婆豆腐、回鍋肉,炒的超級正宗,辦公室小夥伴也總算沾光吃上一回正宗的川菜。
有一回,姑娘帶了一盒熟悉的菜:涼拌變蛋。
「咦,婷婷,你喜歡吃這個啊?」
「對呀,胡辣湯我喝不慣的,我在抖音上看到有人推薦變蛋,就去買了,覺得很好吃。」
姑娘是真的喜歡,臨了了,實習結束回學校,帶了一兜子變蛋回去,說給室友和家裡人都嘗嘗。
我瞅著她穿著貴貴的小裙子,提著一大紅塑料兜子變蛋,吃力地按下玉米樓的電梯回去了。這個場景在我腦中念念不忘,著實太過魔幻。
哪怕拎一個盒子呢?或者一個手提袋也行啊!
轉念一想,哪個河南人賣個變蛋,還贈送有設計感的手提袋包裝盒?咋地?還得是設計師合作款變蛋?
我甩了甩頭,把這些鬼畜想法甩出去。
另一件事兒,讓初白也陷入了沉思。老父親在醫院做針灸,大夫的手藝出神入化,情感關懷無微不至,她真心實意地想謝謝醫生。
但嘴皮子動動的謝謝肯定不夠誠心,大夫是湖北人,離信陽近,初白想著,要不送點毛尖。
按說像初白這類的九零後是不會考慮送茶葉的,因為這就是活脫脫的老幹部風,十分商務。
但人長大又得妥協。對毛尖一無所知的她唯一能想到的途徑就是去超市買信陽毛尖。
去超市溜了一圈,初白沒有見到信陽毛尖,反而見到貨架上傻得出奇的河南特產。
這是她傳過來的照片,我沒有針對任何品牌的意思,請不要罵我。
「原來紫荊山金水路不是好多玉器茶葉松花粉這類的高端貨嗎,你咋不去那?」我真心實意地建議。
「貴。他們都跟神棍一樣,賣個茶葉像在賣保健品。」
初白最後送了一盒豫記好物上的鐵棍山藥,實實在在bang長的那種。
「我怕送那些玩意,人家大夫看不起咱們,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
我在一個群里艾特了許多河南的朋友,問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你們覺得河南有啥特產?」
他們的回答除了胡辣湯燴麵,就只有花生米紅棗杏仁茶。
我緩緩打出一個「?」
於是又出現了刺梨蜜三刀非遺牛肉醬麻葉和花生酥。
我又打出一個「?」
又憋出來了老北京方便麵牡丹酥酸棗和巴奴火鍋底料。
我再打出一個「?」
群里:有完沒完了,給爺爪巴,別問特產,問就是二七塔。
不說我受到的攻擊了。我整理出來一份大致的特產名單,名單真是滿滿的槽點。我之前沒有留意過特產這件事情,以下純屬個人吐槽,不針對任何特產品牌,不針對任何地域攻擊。
土味系列
滑縣的道口燒雞。對不起。我無法品嘗到你真正的美味,我覺得真的很難吃。原因是因為我買的道口燒雞都是鄭州滷肉店的。
不是鄭州滷肉店的,就是高鐵伴手禮真空包裝的,真空包裝的雞比滷肉店的雞更難吃。無論哪一種,都讓我對道口燒雞這個金字招牌產生了陰影。
但是,直到我跟敬業的小夥伴們前陣子去了一趟滑縣,吃到了剛出鍋的道口燒雞。我日,這也太好吃了叭!嫩,香,鮮,有味,我在外面吃的都是假的!
除卻外地道口燒雞的難吃之外,土味包裝也很致命。
河南所有的五香牛肉。對不起。我覺得牛肉真的很好吃,尤其是夾在燒餅里。但是,同樣,真空包裝再加上土味包裝,我絕對不會買了送給我的朋友,我的客戶,我的前輩,我的老師。
多丟臉啊。好吃是沒毛病,我總不能切兩斤牛肉,用塑料袋一裝,懟到人家面前:「我們特產,這樣好吃,你嘗嘗!」
就別說談戀愛了,小青年寧願買個花里胡哨的巧克力也不會買這種就算吃著超好吃,但是沒包裝的東西啊。
鬧湯驢肉。對不起。和牛肉一樣,我不會買來送人,尤其是一提,土味滿滿,又是真空包裝的,在東阿阿膠都找不到驢的情況下,我不知道裡面是驢肉還是別的什麼肉。
紅薯粉條,綠豆粉皮。對不起。我更不會用你們來送人,之前也寫過,張君瑞為了在上海做一碗正宗的胡辣湯,不惜讓丈母娘從豫東老家人肉帶回來一箱粉條。
包裝?不存在的,粉條本來就是農家自己產的,都是袋子一裹,紙箱子一裝就賣了。
好吃的都帶不走類
燴麵胡辣湯。對不起。我本人真的可以早晨來一碗胡辣湯,中午懟一碗燴麵,晚上再喝一碗羊肉湯。
但是,我能喝得下信球辣胡辣湯,不代表別人也能喝得下啊,不代表我江浙滬的朋友不在第二天蹲廁所的時候罵我啊。
我吃碗燴麵簡單,但是我想讓外地人也嘗嘗咱們燴麵啥味兒,他們嘗得到嗎?!雖說現在高鐵什麼哪到哪3小時4小時5小時,我捧著一碗燴麵上高鐵給我朋友送去?
你還真別說,現在出了速食燴麵了,味道還原了百分之四五十吧。
土味包裝一如既往,廣告也不響,我聽說過康師傅白象統一,我咋沒聽過什麼什麼的燴麵?
焦饃。我真的超喜歡這個東西,包括什麼雞內金、山藥粉種類的,我都喜歡。我曾經走親戚的時候就帶過這個東西,因為是長途,然後,到了之後,碎成渣渣。
碎掉的焦饃是沒有靈魂的。
豆糝。對不起。我太喜歡了,但是我真的拿不出手。
這玩意兒是豫東一絕,是一種民間即食食品,又叫豆糝蛋子、豆糝片子、臭豆糝、豆醬蛋子、豆豉糰子。
一般由農家選用有機黃豆以傳統工藝發酵,在製作的過程中,絕對沒有任何食品添加劑。
因發酵長短的區別,有些聞起來有一股特殊的臭味,因而得名「臭豆糝」;因有無辣椒等區別,有微辣和不辣兩種。
做好的豆糝蛋子曬乾,不分季節,密封在塑料袋裡,或密封放在冰箱裡,可以長年保存。
因為這個東西太小眾了,自己家都能做,所以基本上很少有賣的,在外面更是沒見到過。
所以我每次都是從家裡帶一兜子到鄭州,扔冰箱裡凍著。
你說我自己都吃不上的東西,又怎麼能奢望送人呢,不覺得對孩子太殘忍?
假故事類
我發現很多特產會編假故事和裝模作樣。
這大概是全國地方特產的通病。比如新鄭大棗。我親自去新鄭看過,連個棗樹毛都沒有,年產量這麼多的各種新鄭大棗產品哪來的原材料?
仔細想想就能明白,棗說不定是天山下溜了一圈。人家也很誠實,文案上都寫了,「精選阿克蘇灰棗」。
還不如買點靈寶大棗實在,起碼人家是靈寶產的啊。
又比如,號稱有機山藥,賣八百多一提的鐵棍山藥粉。無話可說,也許山藥本來就是我們吃不起的東西。
信陽毛尖瓷罐禮盒,多貴就不說了,號稱2019年新茶。這已經是年末了,新茶又能有多新?
其實大多數人對於毛尖一知半解。毛尖確實貴,真毛尖、新茶,確實值得,但是說句實在話,假貨居多。
更加費解的是,這些商務禮品與「土味真好吃」走向兩個不同的極端。
比如賣山藥,硬是賣出一種你吃不起的感覺,一個精美的盒子,裡面每一根鐵棍山藥都截得整整齊齊,洗的乾乾淨淨,連毛須都去掉了,每一根都包裝了!紮上絲帶!號稱女神專享。
還有不少毫無邏輯的休閒食品,比如陳皮果茶、梨膏棒棒糖、菊花零食。
尤其是洛陽牡丹的衍生食品。不能教人更厭煩,讓牡丹花好好的做一朵花不好嗎?
什麼牡丹餅、八大件、牡丹松塔、牡丹糕.......做的倒是挺多,我不信河南人會買這像旅遊紀念品一樣的玩意送人。
誰買誰沙雕。
我們想要什麼
其實,吐槽這麼多特產的亂象,最後想說的是,我們本來不缺好東西。
燒雞、牛肉都很好吃,山藥、茶葉本來也不需要這麼複雜,粉條、豆摻只需要一個像樣的包裝。
他們共同需要的,是一個合適的渠道,一個好的時機。
河南土了太久了。我們什麼時候有一款既是特產,能拿的出手,實用又新穎的禮品?
豫記好物精選的胡辣湯就很好
一「土」到底,「正宗」是最大的坑。
土或許是「正宗」的體現,只是它只能在外地旅遊和購買禮品的場景下才會讓大家考慮「正宗」。試問這種場景和時機能產生多高頻率的消費?
六個核桃並沒有強調自己是河北承德的,王老吉也沒有強調自己是廣州的,大白兔——它並沒有強調自己是來自上海的奶糖。
特產之所以成為特產,除了產量、產地等不可控的天然因素限制之外,它有很多實用價值和認知價值可以向全國複製推廣。
豫記想要搭建的,正是這樣的好物平台。
河南的東西,不僅要有里子,還需要有面子。
一群腳下有泥,心中有光的職業媒體人,轉型抱團而成的自媒體,會用記者的良知為河南特產賦能。
羅里吧嗦地吐槽了這麼多東西,我已經做好被罵的準備了。但在此之前,我還是想把這個徵集令發出來,這也是我們最大的目的。
【視頻徵集令】
時至年末,又到了「回家」的時候。關於家鄉,關於家鄉特產,你有什麼想推薦的?豫記編輯部現面向全球河南人,徵集視頻!
一、視頻內容:
1、一段自我介紹:你是誰、來自哪裡、現在哪裡、從事什麼
2、推薦一種能代表你家鄉記憶的物產
3、談一談你眼中的豫記是什麼樣子的?對豫記好物有什麼期待嗎?
4、用家鄉話給螢幕前的觀眾拜個年吧
5、視頻結尾口令:豫記,全球河南人的文化食糧!
二、拍攝建議:
1、手機、相機均可,橫屏拍攝
2、時長控制在30秒—3分鐘
三、視頻傳送:
1、郵箱傳送:[email protected](標題備註「視頻徵集」)
2、微信傳送:微信傳給任意一個你可以聯繫到並信任的豫記工作人員
如果你不服氣,我們等著你為你的家鄉代言,推薦好物,並最終從推薦中選出值得推廣的好東西。
(圖片來源於網絡)
豫記·專注河南鄉土文化,甄選優質河南特產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書微信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記精選好物。
(添加時請備註「豫記好物」)
THE END
歡 迎 投 稿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