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軍赴敘利亞作戰4周年之際,俄國防部近日組織媒體前往參觀俄軍在敘利亞的海空軍基地,其中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全新打造的戰機機棚令人耳目一新。
機棚其實只是其中一點,赫梅米姆基地的裝備部署其實也有變化。公開圖片顯示,S-400防空系統中原標配的96L6-1型全高度探測雷達陣地被新的Podlet-K1雷達所取代。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雷達背後的俄軍敘利亞軍事行動轉折。
俄軍赫梅米姆基地的北角,一直部署有雷達和短程防空系統,圖為最新部署的Podlet-K1型雷達
4年前,眾多因素交織令中東局勢大變,敘利亞的巴沙爾政權危如累卵。眼看在中東的最後一個立足點也將倒下,俄羅斯便以雷霆之勢介入敘利亞內戰。2015年9月30日,俄軍開始了名義上針對敘利亞境內恐怖武裝的軍事行動。
俄軍介入敘利亞內戰前的軍事準備堪稱「教科書」式的操作,安-124等大型飛機搭起的空中走廊和地中海分艦隊開闢的海上通道向敘利亞源源不斷的輸送兵力和彈藥。一時間,西方世界雖明顯感覺到山雨欲來,但一時卻有一種不知道從何說起的感覺,至少在公開報道來看是如此。
如今的赫梅米姆基地設施越來越完善,俄軍顯然將其作為一個長期基地來經營。圖為蘇-35停放在新建好的機棚內
從今天回頭看,俄軍果斷介入敘利亞局勢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俄軍在起初顯然對中東局勢的複雜性還是有所低估。
敘利亞軍事行動開始之初的1多月,俄軍完美展示出了自己經歷過軍事改革後的全新面貌,人員鬥志高昂、裝備出動率高:駐敘俄軍戰機以令人驚訝的出動率對恐怖分子發起狂轟;俄海軍艦艇在俄境內發射「口徑」巡航飛彈,對1500多公里外的恐怖分子實施精確打擊;空中圖-160等轟炸機高調萬里奔襲,發射最新的Kh-101隱身戰略巡航飛彈。這階段的俄軍意氣風發,開局十分順利。
最幾年,出事之後空運S-400這類遠程防空系統似乎成了俄軍的標準操作
可剛開打不到2個月,俄軍一架蘇-24M灰溜溜的被土耳其擊落,順帶損失了一架救援直升機。這雖然沒有打亂俄軍在敘利亞的布局,卻也讓俄羅斯稍微清醒了些。在此之前,俄軍在敘利亞的軍事準備以攻勢為主,大概沒料到真有人會對它動手,整體防禦薄弱,如整個駐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僅有(S-400配套)96L6-1在內的2部中近程警戒雷達,1-2部「鎧甲」S1防空系統以及電子戰系統等。
蘇-24M被擊落後,俄軍開始加強駐敘俄軍基地的防禦。其中最具標誌性的就是S-400在蘇-24M被擊落後隔天便將S-400空運到赫梅米姆基地(出事也不忘秀一把),自此赫梅米姆基地的防禦能力大大提升,這種提升更多的其實體現在整體態勢感知能力方面,而非火力。
91N6大型雷達探測目標和空情管制的能力出眾,很適合部署在敘利亞
俄軍部署赫梅米姆的S-400其實僅有半個營的火力,即4部發射車,但雷達方面卻很強大,等於整個S-400團的配屬雷達全部拉過來。一個標準的S-400團有一部團屬的91N6型大型戰場探測和管理雷達(配合指揮中心),下屬兩個防空營各有一部96L6-1型探測雷達(配合火力單元)。也就是說,在早期部署的一部96L6-1基礎上,俄軍又從國內分別空運來了一部91N6和一部96L6-1。
91N6工作在S波段,最大探測距離可達600公里,可進行大範圍內空情警戒,是S-300、S-400這類遠程防空系統實現距離優勢的基礎;96L6-1工作在C波段,是一款全高度探測雷達,它可以取代早期S-300的2款不同用途雷達,逐漸成為S-300和S-400的標配。中國空軍的引進的S-300PMU2也包含了96L6E雷達,廠家多北國防務表示,96L6-1(出口型號96L6E2)是96L6E的改進型,很大程度上採用「全新設計」,如新電子元器件和電路設計,可靠性和整體性能都有所提升,但性能指標變化不大,最大探測距離依然是300公里。
96L6系列雷達是改進型S-300和S-400的標配,下圖是它敘利亞的罕見距離雙機部署
從後期的照片來看,2部96L6-1雷達被布置在了相距僅數十米的地方執勤,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考慮更高的數據率,或者交替工作實現連續工作的需要。由於本身的敘利亞國土面積不大,S-400的這些雷達其實已經能夠滿足基本的空情信息獲取,這些信息除支持防空作戰,更可以保障空中戰機的高頻次出動作戰。
S-400進駐後,俄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總體順利平穩。經過1年半(2017年中)的戰鬥後,已基本扭轉敘利亞戰局,敘利亞各路反政府武裝俱已式微,俄軍在敘利亞的重點變成了與美軍暗中較勁。當時,美軍眼看反政府武裝也要被清場便大力回援,F-22等最先進戰機現身敘利亞也是常態。美俄最後甚至達成協議,沿幼發拉底河一人一邊,誰的飛機到對面得先電話「告知」。
為了應對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日益增多的空中較勁、乃至摩擦,俄軍的A-50U預警機在2017年中之後開始了常態化執勤,高潮時有至少2架A-50U預警機在敘利亞執勤。
A-50U進行升級後在敘利亞與美軍等鬥法,這對於驗證飛機性能有很大幫助
進入2018年後,敘利亞局勢進一步明朗,但前後的兩個事件或許給了俄軍一些觸動:2017年的最後幾天,俄軍的赫梅米姆基地遭到襲擊,造成了飛機和人員損失,這是俄軍在敘利亞首次被打到「家門口」,此後俄軍基地不斷被各類無人機和簡易火箭彈襲擾;2018年3月,美、英、法等3國以擁有化學武器為名對敘利亞大馬士革等地發起巡航飛彈攻擊。
俄軍展示意圖襲擊赫梅米姆基地的無人機
無人機、火箭彈、巡航飛彈這些目標扎堆出現,對於俄軍應對現實威脅和長期部署都是新挑戰,此前的防禦部署也必須做出相應調整。此後,「道爾」等近防武器相繼進入敘利亞,而其中實質上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開頭提到的Podlet-K1雷達進入敘利亞。俄軍將2部Podlet-K1同時運到了赫梅米姆,布置的陣地正是原來96L6-1所在位置,直接取代了後者。不過,96L6-1應該沒有完全退出敘利亞「戰場」,而是另找了陣地。
Podlet-K1的摺疊機構設計巧妙,架高後有助於濾除地面雜波和增加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
Podlet-K1是一款S波段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加強模式)可達300千米,主要定位是進行低空探測。它的架高設備、雷達以及底盤融為一體,設計頗為巧妙。S-400的96L6-1雷達同樣可以通過桅杆架高,而且更高,但架高桅杆龐大使用不靈活。更重要的是,Podlet-K1針對低空探測進行了更徹底的優化,其架高後俯仰波束下限據稱可達-7°,這在陸基雷達中是比較少見的,這對於對付無人機和巡航飛彈等目標很有幫助。
可以說,俄軍在敘利亞的雷達(以及各類裝備)部署反應出了作戰環境的變化,戰局變化在給俄軍出「難題」的同時,其實也給了俄軍豐富實戰經驗和檢驗武器性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