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業企業「另類」出圈。
作者 | 李非林
來源 | 債市觀察
不割窮人的「雪球」產品再一次出名了。
年初知名藝人江疏影投資「雪球」產品爆倉曾衝上熱搜,一款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衍生理財產品就此曝光在鎂光燈下。半年過後,又有一家上市公司上海萬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業企業」 )投資「雪球」產品「踩雷」,再次引發關注。
7月2日,以從事房地產、集成電路核心裝備業務為主的萬業企業(600641.SH)發布公告,稱其持有的「雪球」類金融衍生品2024年1-6月累計浮虧5559.3萬元,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浮虧3263.78萬元。
圖源:公告
同時,萬業企業還公布了2024年半年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額約為4900萬元,而這將是萬業企業近十年來的首次出現虧損。
談及業績虧損原因,萬業企業提到,除了受主營業務房地產板塊、專用設備製造業務收入減少影響外,外加持有的「雪球」及股票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降,綜合導致利潤虧損。
消息曝光後,股價方面,萬業企業7月3日開盤跌幅4.96%,報10.74元/股,不過後續低開高走,微漲2.05%,收盤價10.96元/股,最新市值102億元。
對於萬業企業投資「雪球」產品虧損的消息,有投資者在股吧留言稱萬業企業「因為雪球虧損人氣飆升」。
圖源:股吧
01
4年賺了1.66億
半年虧損超5000萬
公開資料顯示,萬業企業成立於1991年,並於1993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營業務為集成電路核心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技術服務以及房地產業務,主要產品有:中遠兩灣城、海尚明城福地苑、海尚明城紫辰苑、瀚海星座、房產租賃、煤炭銷售、物業服務等。
萬業企業在公告中稱,其購買的「雪球」產品掛鉤的是中證500指數,盈虧取決於中證500指數的市場表現。不過中證500指數波動較大時,產品估值將會隨之波動,可能產生較大浮虧或浮盈。在目前浮虧的情況下,未贖回的產品盈虧情況尚不確定。
實際上,萬業企業投資「雪球」產品已經長達4年,主要投資的是申萬宏源、中信證券旗下的「雪球」產品,已實現收益累計達1.66億元。
據萬業企業2021年7月28日投資報告顯示,萬業企業曾投資「雪球」產品共計6.5億元,十二個月累計收益為8.42億元,也就是說當年一年就賺了1.92億元。
圖源:公告
而對於投資「雪球」產品上半年虧損5559.3萬元,萬業企業表示,截至2024 年3月31日,公司持有貨幣資金共計25.10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4.64%, 整體財務狀況良好,對接下來業務開展沒有影響。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萬業企業上半年凈虧損約為4900萬元,也就是說,如果去掉投資「雪球」產品虧損的5559.3萬元,萬業企業上半年實際上本為盈利狀態。
02
「雪球」產品到底是什麼?
而網絡熱傳的「雪球」產品究竟是什麼呢?
公開資料顯示,「雪球」產品已有近20年的發展歷程,誕生於海外,法國巴黎銀行在2003年首次推出「雪球」產品。而後,從2019年在國內興起,開始逐漸進入各大財富公司和三方平台。產品賣方一般是券商自營,或者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等機構,買方基本為專業投資者,包括銀行理財、私募基金等產品及機構投資者。
「雪球」產品也叫「雪球」結構產品,是一種創新式金融場外衍生品(不在交易所交易),帶有一定槓桿機制。之所以被稱為「雪球」,是因為這款理財產品的收益能像滾「雪球」一樣,只要市場不發生雪崩式下跌,持有時間越長,獲利就可能越高。但與高收益對應的,它也是一款高風險投資理財產品。
圖源:罐頭圖庫
目前市場上的「雪球」產品,大多掛鉤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合約存續期以1年期、2年期為主,敲入線多數為70%-80%。
「雪球」產品設置有掛鉤標的(也就是跟蹤目標)和敲入敲出條件,其最終損益取決於掛鉤標的表現情況及敲入敲出事件是否發生。
投資者購買「雪球」產品,本質為賣出一個具有敲入和敲出條款的場外看跌期權。
若標的資產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敲出價),「雪球」產品提前終止,投資者獲得存續期間的固定收益。若標的資產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敲入價),則要根據到期日標的資產價格決定損益情況。其中敲入、敲出價格以當天收盤點位為準。
若沒有觸發敲入敲出事件,則持有時間越長,獲得票息收益越大,但若出現極端行情,則需要承擔與標的跌幅同比例的虧損。
「雪球」產品收益情況匯總
據「紅星新聞」消息,只有一種情境出現才會引發投資者虧損,即「發生敲入事件,未發生敲出事件,且到期價格<期初價格」。
也就是說,即使觸發了敲入,只要到期價格高於期初價格,投資者依然可以保障本金安全。
另外如果「雪球」產品先發生了敲入的現象,但在到期日之前觸發了敲出,那麼投資者也可以獲利,並按照敲出的時間計算出相應的投資收益率。
年初一位淡定投資者「湯總」,僅用一個「嗯」字回復自己投資的200萬「雪球」產品本金、票息皆無的截圖在社交平台刷屏。
截圖顯示,「湯總」被告知,其參與的存續期為24個月的中證500指數「雪球」於2024年1月15日到期,因合約保證金率為25%,且中證500指數期末價比期初價跌26.83%,其此次投資的200萬本金和票息全無。
淡定「湯總」虧本回復「嗯」圖源:網絡
而「雪球」產品本金全無的情況是否會真實發生呢?以「湯總」購買的「雪球」產品標的中證500指數為例。
按照網傳截圖推測,該產品中證500期初指數為7097.76點,敲入條件為期初價格75%,敲出條件未知。當中證500指數收報5323.32點時,就會觸發敲入事件。若按一般產品的敲出條件即期初價格的103%計算,當中證500指數收報7310.69點時,就會觸發敲出事件。
但2年的合約存續期內,該產品沒有觸發敲出事件,直至2024年1月15日到期,中證500指數收報5193.30點,觸發敲入條件。全程符合「發生敲入事件,未發生敲出事件,且到期價格<期初價格」這一情境。
按理說「湯總」只需要承擔投資虧損即可,為何卻本金全無呢?原因是他在投資中動用了槓桿。按截圖信息來看,「湯總」應該是加了4倍槓桿,跌幅25%直接平倉,全軍覆沒了。
不過,萬業企業在公告中則強調,其未使用配資等其他投資槓桿,以確保資金整體安全。
03
「雪球」還是「雪崩」?
近年來,「雪球」這種非保本型收益憑證受到市場上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利率整體下行,收益率超過10%的「雪球」產品在市場中的影響也逐漸增強。
目前國內存量「雪球」規模大約在2000億元至3000億元。因「雪球」產品敲入價一般設定比較低,按照常理來說很難敲入,就算敲入也可以耐心等待,所以很多投資者會忽視「雪球」的風險,把它當成一個類固收的產品。
圖源:罐頭圖庫
但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其高票息的背後也隱藏著潛在的風險。
2022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較大波動。截至2024年1月18日,中證500指數較2021年年末下跌31.15%,中證1000指數較2021年年末下跌32.92%。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若市場長期處於一定區間內震盪,「雪球」的確可以提供較高的票息收益。但當「雪球」跟蹤的標的跌破了「雪球」的敲入線,大部分產品管理人都將選擇平倉,投資者則會承擔大幅的虧損。
今年年初,A股一度急跌, 導致市場不斷擊破存量「雪球」的敲入線,「雪球」持續對股指期貨的平倉雖然不會對A股市場產生直接影響,但因期貨與現貨套利空間的存在,期貨下跌也帶動著股票市場的下跌,間接讓市場承擔了這部分「雪球」爆倉的拋壓。
圖源:罐頭圖庫
凌瓴科技研究負責人劉福宸在接受「券商中國」採訪時曾表示,「雪球」結構產品之所以近幾年比較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它可以在一個比較震盪的市場裡獲得比較高的票息收益,因此在票息比較高、市場點位比較低的時候,是比較適合投資「雪球」結構產品的。「什麼樣的市場環境下票息會變高?其實票息主要與市場的波動、股指期貨的貼水相關,如果市場波動越大、股指期貨貼水越高,這種情況下票息就會越高,投資「雪球」的性價比就越高。」
但「雪球」產品實質上為「溫和看漲 看不大跌」的產品,具有尾部風險,一次的敲入虧損有可能會抵消掉之前很多次的敲出收益。如果市場已處於高位,下跌風險很大,跌破可能不小,投資選擇時就不適合配置「雪球」產品了。
一位十多年前投資過「雪球」產品的陸律師向債市觀察回憶了當年的投資經歷,稱其當時在蘇州一家外資銀行購買了「雪球」產品,投資100萬,一年期,收益率涉及好幾個利息結算標準,最後賺了15萬。
提到投資風險,他說主要是在於專業不對等。「我這樣的專業人士面對那麼多的合同條款也來不及消化,銷售人員的講解隱瞞了很多問題,最後是因為股市上漲盈利,類似產品可能更合適於所謂的平衡市,就好像前段圍繞3000點左右的行情。」
圖源:陸律師在某社交平台發表投資感受
話說回來,「雪球」這類產品更適合高風險偏好人群,前文中提到的「湯總」一次虧損200萬能如此淡定,大機率說明他能夠承受的了這筆投資血本無歸的風險。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如果投資經驗不足,風險承受能力不強,還是要避免選擇「雪球」這類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
金樂函數金融分析師廖鶴凱表示,上市公司投資理財面臨的風險和市場上普通投資者面臨的風險範圍基本一樣,額外還有流動性管理風險和合規風險。上市公司投資「雪球」這類產品還是要注意控制投資規模、儘量分散投資,在充分了解政策走向、市場趨勢、產品投向、產品的結構、收益機制、風險特徵、合同約束條款等關鍵信息後,做出審慎的投資決策。
你身邊有人購買「雪球」產品嗎?投資收益如何?你認為此次萬業企業投資「雪球」產品「踩雷」是偶然事件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