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 | 王迪
在2023年最後一個工作日,今年最大物業併購案宣稱「告吹」。
12月29日,中海物業( 02669.HK ) 宣布終止一項關連交易。此前,該公司曾計劃向力進企業有限公司(中國建築興業全資附屬公司及中國建築國際的非全資附屬公司)收購Project Supervision Limited的唯一已發行股份。
經審慎考慮及與各方商討後,中海物業、賣方及中國建築興業於2023年12月29日簽訂終止契約,同意終止該協議及建議的收購事項。所有相關方在協議和收購事項下的權利、責任及義務均被免除和解除。
根據此前中海物業發布關連交易收購公告稱,擬從兄弟公司中國建築國際旗下的力進企業有限公司手裡,收購「中海通信」和「中海監理」兩家全資子公司,代價不超過9.5億港元。
9.5億港元的數額,不僅刷新了今年物業行業最大併購金額,同時也創造了17.54倍PE(市盈率)的收購定價,遠超2022年物業行業平均11.5倍的收購PE。對於,業內人士的看法是,收購作價偏高或成為此次收購案終止的原因之一。
董事會認為,終止事項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整體最佳利益,且不會對集團的現有業務或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應該是體系內的關連交易,估計一方面涉及對價;另外一方面就是雙方利益。我覺得可能後者會影響大一點。」某位業內資深人士如此向搜狐財經分析。
此外,經過上市熱潮,物業行業也漸趨理性。亦有業內人士曾對搜狐財經指出,並不看好物業未來的發展。
據了解,目標企業Project Supervision Limited是中海通信的唯一股東,而中海通信則為中海監理的唯一股東。中海通信是國內從事提供通信工程諮詢服務的企業,中海監理則是政府主管機關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提供工程監理及施工諮詢服務。
對於此前收購,中海物業稱,中海監理持有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工程監理綜合資質,本次收購合其戰略定位,也是落實及聚焦中海物業作為城市空間綜合營運商的戰略定位。中海物業的主要目標為從事並拓展包括監理業務在內的城市運營服務領域。
對於傳統的物管行業而言,「工程監理」顯得較為陌生。但是,通過梳理髮現,早在今年7月20日,中海物業就推出「海博工程」作為其TO B增值服務子品牌,聚焦房產開發、物業工程、能源管理、企業孵化以及物資採購5大業務鏈條,圍繞房產開發-項目交付-維護運營-煥新改造開展業務
中海物業曾指出,由於目標集團的監理及技術顧問業務可與中海物業發展的全程物業諮詢管理服務相輔相成,因此建議收購事項可鞏固中海物業的主要業務。目標集團現時管理約128個傳統監理、項目管理及全程顧問合約組合,預期可帶來穩定收入。
另外,收購該標的或許也是為提高中海物業的利潤率。從毛利率角度觀察來看,2018-2022年的五年里,中海物業毛利率四連降,分別為20.4%、19.9%、18.3%、17.4%、15.9%。
資本市場的表現預設了此場交易的「終局」。此前,因為該宗關連收購,在收購案公布之後中海物業股價連續兩日大跌,跌幅超過10%。在10月13日中海物業收盤價為6.45港元/股,這是自2022年11月11日之後的最低股價。
如今,截至12月29日收盤,中海物業股價已經跌至5.86港元/股,總市值為192.61億港元。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海物業實現收益71.63億港元,同比上漲23.2%;整體毛利11.47億港元,同比上漲30.8%;公司股東應占溢利7.26億港元,同比上漲39.2%。
在面積拓展方面,截至6月底,中海物業在管面積為3.63億平方米,較去年年底增長13.4%。其中,新增項目的74.5%來自獨立第三方,相關合約額為17.82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