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日新月異背後,醫藥創新的高質量發展向何處尋

2024-06-11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燕 北京報道

縱觀國內醫藥市場的發展歷程,以創新藥為代表的生物醫藥領域近年來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進一步擠壓了傳統化藥市場的原有規模。隨之而來的是整個醫藥領域研發、審批、銷售和准入環節的一系列改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其中提出,深化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制定關於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加快創新藥、罕見病治療藥品、臨床急需藥品等以及創新醫療器械、疫情防控藥械審評審批等相關政策,引發市場多番討論。

在醫藥產業奔馳的快車道上,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背後有哪些戰略轉向和目標管理,第88屆全國藥品交易大會上,多家醫藥企業高管跟《華夏時報》分享了他們的思考和經驗。

滿足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變化,對很多製藥企業的運營和商業化邏輯都提出新的挑戰。壓力經產業鏈傳導過來,作為原材料供應商,舒萬諾醫療外科事業部業務發展經理沈良俊負責的醫用技術OEM業務也在積極尋求對策。

沈良俊注意到,在與客戶的研發部門互動過程中,很多客戶對於產品的創新訴求明顯提高了,客戶更願意聚焦用戶、深度挖掘新的市場需求,或者投入在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產品開發上。

舉例來說,舒萬諾醫用技術OEM服務的一個行業是中藥膏貼,針對膠藥分離的產品,需要醫用膠帶將藥包/芯固定在皮膚上。一些醫藥廠家很難做到根據不同皮膚的使用者定製化選擇膠帶,因此對一些皮膚脆弱的老人或者柔嫩的嬰兒,有時會有佩戴不舒適或過敏的現象。舒萬諾高透氣水性膠粘劑的低致敏醫用膠帶原本在中藥膏貼市場就有很廣泛的應用,在這一基礎上又開發了高粘矽膠和溫和丙烯酸等醫用膠帶產品,由於在膠帶剝離時對皮膚損傷少,進一步提升這些敏感人群使用中藥膏貼的舒適性。

據沈良俊介紹,針對國內市場需求,舒萬諾不斷改進工藝和產品開發,在低致敏和性價比方面都有不少配方產品可供選擇,通過創新爭取讓更多的客戶滿意。目前針對穿戴式醫療器械產品,如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胰島素泵、持續心電監測等,舒萬諾就可以提供長效膠貼產品,連續佩戴最長達28天。

大熊醫療創新藥事業部文智英同樣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的醫藥產業近10年的飛速發展非常值得關注,在進入中國市場的18個年頭裡,大熊製藥緊密地跟隨中國的醫藥產業發展的步伐。當然,集采等政策同樣對大熊製藥在中國區的業務擴展產生了多重影響,例如競爭品數量增加以及產品價格的下降使得整體競爭環境更加激烈。

以UDCA為例,大熊製藥作為韓國市場UDCA製劑的頭牌企業,擁有規格、劑型、產品質量等多方面的優勢。基於這些核心競爭力,大熊製藥將根據集中採購政策,制定階段性長期戰略,擴大產品競爭力,並通過領導市場的方式推進企業發展。

文智英強調,大熊製藥將中國視為全球本地化戰略的最核心國家,通過現有產品的精細化營銷策略和新藥的技術合作,持續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品質產品和創新藥物。同時,我們也將加強在中國的研發投入,通過位於遼寧研發及生產基地,致力於研發符合中國市場特點的新藥。此外,大熊製藥還計劃加強與中國本土初創公司的合作關係,培養當地優秀人才,特別是與遼寧藥大學生們共同進行研發合作等。

「走出去」和「數智化」

仙琚製藥副總經理鄒文輝從產業發展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在其看來,未來醫藥企業的發展重心首先是加大研發,特別是複雜製劑的研發,拓寬產品線的豐富度,用更多的創新產品來抵禦市場的各種風險。

其次則是堅持「走出去」,仙琚製藥原料和製劑近期都收到了美國FDA的上市批准,鄒文輝表示,無論是通過BD還是其他合作方式,仙琚製藥一直致力於擴大海外市場的布局。

把國內成熟的、有成本優勢的產品賣到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市場上,這也是近幾年來公司極為明確的發展規劃路線。

在鄒文輝看來,未來醫藥產業的下游診療消費場景必然是廣闊的,涵蓋院內院外線上線下多個方面,這對於傳統醫藥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全方位全場景覆蓋意味著企業要不斷地提升產品質量,研發新品滿足患者對於療效、安全性、質量等多方面的需求,這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往往代表著從人才體系到生產質量管理以及研發投入的全鏈條轉型,殊為不易。

除了原有的產業鏈整合難題外,更多的挑戰來自技術以及產業政策的變化,華森製藥黨委書記、董事長游洪濤提到,當前日新月異的技術應用必然要求行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對於華森製藥來說,一些新的技術管線已經在籌備中,更多如AI之類的新技術已經落地了,創新同時意味著疊代和挑戰,也預示著產品的升級和淘汰,今年大家一直在聊的新質生產力背後意義正是如此。

游洪濤表示,隨著國家集采、國談等政策的深入實施,整個醫療行業面臨著重構和洗牌,企業應當積極調整自身的戰略,去迎接產業鏈上下游各種變化和考驗。

在其看來,堅持創新可能很難,投入也更大,不過價值往往也於此體現。以華森製藥「5G+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工廠為例,這座工廠建成後,從原材料的採購到入庫,再到生產、出庫的每個環節都能進行數字化的管理,產品的質量更加精準可控。與此同時,一旦某個產品出現問題,也能對同一批次的產品進行快速溯源,安全也更有保障。

我國醫藥發展新紀元正在開啟,有別於傳統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主,擺脫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而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同樣也會激發醫療行業發展過程中更多活力。科技攻「尖」、產業向「新」已經成為大健康行業共同的方向。

見習編輯:鄧舟羽主編:陳岩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e65ec4ec0e0d8de6a3e84771b5de9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