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和謝燁:曾經相約白頭,最後相愛相殺,聖母也救不了偏執狂

2023-12-17     郭秀華

原標題:顧城和謝燁:曾經相約白頭,最後相愛相殺,聖母也救不了偏執狂

顧城,一個天才詩人,在七十年代被譽為「童話詩人」,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之一,他與妻子謝燁的相識很是浪漫,屬於一見鍾情,他倆的愛情在眾人眼中也是如蜜裡調油,曾被喻為是「連體嬰」,可第三者的出現,謝燁對此竟是容忍接納的態度,堪比聖母。

最終,她畸形的寬容的態度卻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曾經相約白頭的二人,最後相愛相殺,聖母也救不了偏執狂。

顧城和謝燁的愛情

顧城1956年出生於北京,他的父親是有名的作家和記者,可以說顧城的寫作天才也是繼承了父親的部分基因。

顧城從小就很喜歡讀書也很喜歡講故事,但特殊的是,他講故事只喜歡給姐姐一個人講,要麼就是在空房間對著牆壁講,這時的顧城還是個不足十歲的孩子。

在顧城十二歲時,父親因在特殊時期受到衝擊被下放農場勞動,年幼的顧城隨父親在農場幹著與他年齡不符的農活,忍受著農場人們對他們別樣的眼神,這段經歷讓他本就孤僻的性格是更加的變本加厲,他的內心也更加的敏感脆弱了。

這時的顧城開始嘗試寫詩了,他蜷縮在自己的世界中,用自己獨特的視野進行著寫作,很快,十四歲時顧城的詩歌成了「朦朧詩」的代表作之一了。

1979年,已經恢復工作的父親帶著顧城去上海出差,但由於手頭拮据只能住在招待所。

一天,顧城自己出去遊玩後回到了招待所,卻發現父親不在,而自己又沒有鑰匙。

他耐著性子等了一會兒,但始終看不到父親回來,顧城本就是很自我的人,等待讓他煩躁,他一氣之下直奔火車站,登上了回北京的列車,在列車上,他遇到了文藝女青年謝燁。

在看到謝燁的第一眼,顧城就覺得自己找到了尋覓已久的「白月光」,眼前這個清純的姑娘就是自己的靈魂伴侶。

而謝燁也是一眼就認出了面前這個清秀的小伙子就是著名詩人顧城,自己的偶像,不禁內心一陣狂喜。

下車時,顧城塞給謝燁一張紙條,紙條上面是他的地址。

文藝青年都有著與眾不同的認知力,都很浪漫,謝燁也不例外。

謝燁真的按照地址去找顧城了,自此,顧城謝燁二人陷入了深深的愛河中。

而對此,謝燁的父母是持反對意見的。

在謝燁母親眼中,顧城只是一個情緒化、沒長大的只會耍筆桿子的青年,這個青年在遭到謝家父母的拒絕後,甚至會搬著鋪蓋睡到謝家大門口,引來鄰居的熱議,為此,謝家甚至報警要求給顧城做精神鑑定。

但是,在顧城不屈不撓的追求下,在1983年謝燁義無反顧地嫁給他,二人相約白頭到老。

婚後的他們很甜蜜,出雙入對,很是讓人羨慕,他們僅有的朋友都說顧城和謝燁就像連體嬰一樣,形影不離。

如果沒有一個人的出現,顧城和謝燁可能會就這樣幸福地走下去,成為眾人眼中的模範夫妻,神仙伴侶。

第三者出現,婚姻出現危機

1986年,北京舉行了一場詩會,在詩會上,朦朧詩派遭到了老派詩人的強烈抨擊,而現場有一個女孩站起來與老派詩人展開了激勵的辯論,力挺朦朧詩派,這個女孩就是李英,她也是顧城的傾慕者。

當時組委會正好把李英和謝燁安排到一間房,謝燁對李英也是一見如故,看到李英為朦朧詩派說好話,謝燁很高興。

謝燁跟李英講著她和顧城的幸福生活,講述著顧城的一切,包括脾氣、性格、興趣等等,李英這時剛剛大學畢業,也愛好文學,喜歡詩歌,謝燁很喜歡這個性格開朗直爽的女孩。

自從在詩會上相識後,李英就頻繁地出現在謝燁與顧城的家中,每回藉口都是和顧城老師探討詩稿,而李英在顧城面前所展露的一切,都與顧城的喜好非常相符,時間一長,外人也看出了李英對顧城的別有用心。

而顧城也曾對李英說:「英兒,你才是我命中的另一半,而謝燁是經過打磨改造的。」

顧城說這話時,謝燁就在他們身後不遠的沙發上,但卻沒有表露出絲毫的憤怒和不滿。

可能此時的英兒還顧及著謝燁是自己的好姐妹,她還沒想好是否要插足好姐妹的婚姻。

所以,一直以來,英兒和顧城還僅限於眉來眼去,還沒有實質性的發展,謝燁也還是聽之任之。

1988年,顧城接受了紐西蘭一所大學的聘請,欣然帶著謝燁準備去紐西蘭,而謝燁對此也是毫無異議,也許她認為這樣就能離英兒遠一點會更好吧。

在出發前,顧城和謝燁去向英兒告別。

英兒在聽說顧城要去紐西蘭後,她突然就向顧城告白了,訴說著對顧城的愛,而顧城對此卻是一副受驚的表情。

在英兒對顧城告白時,謝燁就坐在他們身旁的沙發上,氣定神閒地看著雜誌,不時還會呷口茶。

此時的謝燁可能篤定地以為,顧城對她的依賴是其他女人無法替代的,對於文藝女青年的不管不顧她可能覺得能理解,畢竟她也曾是個文青。

謝燁喋血顧城自縊

顧城和謝燁按原定計劃趕赴紐西蘭,在一次夫妻倆外出遊玩時,顧城偶然發現了一個人煙稀少的小島,島上居民不足兩千人,幾乎是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一發現使顧城很是興奮,他覺得這裡就是他「自由王國」的所在。

於是顧城果斷的辭職了,他帶著謝燁搬到小島買下了一塊地定居了。

而謝燁對顧城的決定向來是惟命是從,跟著丈夫踏上了這個後來使她命喪黃泉的小島。

在這個小島上,顧城的偏執暴露得一覽無餘。

顧城和謝燁在這裡買了一所破舊的大房子,經過夫妻二人的改造就成了二人的棲居之所。

在這裡,他們養雞、種菜,充分感受著陶淵明那種田園風光的意境,但是,這裡畢竟是國外,他們的幾百隻雞引起了島上其他居民的不滿,紛紛到社區去投訴,社區處理意見是要顧城把他們養的雞都處理掉。

結果,顧城把幾百隻雞都殺了,而且採用的方式很殘忍,他把幾百個雞頭裝到袋子中扔到了官員腳下,顧城血淋淋的處理方式嚇得社區官員落荒而逃,也讓鄰居們從此不敢在他家門口經過。

在這裡,因為顧城不學英語、不學開車,生活技能更是一竅不通,謝燁已經徹底淪為了顧城的翻譯、司機、甚至是母親等,但此時的謝燁仍是無怨無悔的。

然而,讓謝燁沒有想到的是,顧城與英兒仍有聯繫,而且是越聊越熱乎,信件中的曖昧清晰可見。

突然有一天,顧城對謝燁說:「我愛上英兒了,我該怎麼辦?我想把她接過來一起住。」

也許此時的謝燁還有著一個女人起碼的尊嚴,她拒絕了丈夫的要求。

後來,隨著生活的日益艱苦,謝燁整日陷在無盡的勞作與照顧顧城這個「巨嬰」當中,而顧城越發情緒化,二人經常爭吵,甚至出現了冷戰。

謝燁為了緩和和丈夫的關係,竟然主動提出接英兒過來,並很快就為英兒辦好了簽證,畸形三人行的生活開始了。

英兒與謝燁不同,她是個敢愛敢恨的女人,她的愛是那麼的熱烈,讓習慣了謝燁的卑微、奉獻的顧城耳目一新,在英兒那裡,顧城感受到他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和從未有過的輕鬆。

謝燁卻徹底成為了二人的保姆。

顧城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這個小島上與他的「白玫瑰」和「紅玫瑰」幸福地生活著,可他在幸福中卻忽略了他那兩朵玫瑰的痛苦與絕望。

之前說過,英兒是個敢愛敢恨的人,在她在島上與顧城生活了一陣後,她很快發現顧城是個理想主義者,他除了會寫詩外一無是處,還特別情緒化,甚至有些偏執,她失望了,她決心要逃離這個小島,逃離這個男人。

終於,在顧城和謝燁一次外出時,英兒逃走了,後來聽說英兒在國外某處定居了,和一個老外結婚並拿到了綠卡。

英兒的離開激怒了顧城,但奇怪的是他並不恨英兒,他甚至還寫書來緬懷他和英兒的愛情,書中有提到謝燁,但僅僅是感謝她對他和英兒的成全和照顧。

生活中顧城開始對謝燁惡語相向,甚至是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能大打出手。

謝燁此時也對顧城徹底失望了,她的忍辱負重、她的辛勞付出換不來絲毫顧城對她的愛,顧城對她只有孩童對母親的依賴。

謝燁知道,即使她再付出,再如聖母般地去包容他,也換不來顧城對她的愛,也救不了這個偏執狂,她決定也像英兒似地離開他。

謝燁沒有偷偷地離開,她向顧城提出了離婚,誰知「離婚」這兩個字眼深深刺痛了顧城脆弱的神經。

紅玫瑰走了,白玫瑰也要走,顧城心中的怒火爆發了,他一言不發地到屋中拎了把斧頭,走到謝燁跟前當頭就是一斧,謝燁至死都不相信她會死於顧城斧下,而顧城砍死謝燁後,絲毫沒有驚慌,他在門前選擇了一棵樹自縊了。

這對曾經眾人眼中的模範夫妻、幸福的「連體嬰」曾經相約白頭,最後卻相愛相殺,真的是讓人扼腕嘆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e573d0296a68800e2c27c17460e58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