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品見人品」,酒後有四種表現的人,多半不值深交

2022-03-11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酒品見人品」,酒後有四種表現的人,多半不值深交

自古以來,酒,就是人際交往最好的媒介,聚會時桌上有酒和沒酒,完全是兩種氛圍。

當然在精神層面來說,酒,也往往可以用來宣洩情感、慰藉靈魂。比如李白和蘇軾就有很多流傳千古的詩詞佳作是在醉酒之後才妙手偶得。

喝酒

雖然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酒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酒文化」起著很重要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酒的存在,人類任何的文明和歷史都將要黯然失色。

為什麼酒在我們的歷史文化當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我想大概和這句話有關係,這句話就是「酒品見人品」!不管在遙遠的古代,還是在如今這個社會,酒品見人品,幾乎是一種從未改變的共識,甚至有人堅信,如果你想要知道一個人的人品怎麼樣,只要和他喝一場酒就可以確定。

喝酒

那麼這種說法的依據,就是出自諸葛亮「識人七法」中的第五條,說「醉之以酒、而觀其性」,通過觀察一個人酒後的言談舉止,從而了解他真實的性情和品德。

因為人在喝酒之後,乙醇的麻醉作用會降低人的心理防禦機制,從而卸下偽裝,把他的真實面目展露出來,俗話說「酒後吐真言」就是酒精麻醉之下的口無遮攔、暢所欲言,所以「醉之以酒而觀其性」的確是一個識人辨人的好方法。

古人通過長期的觀察,總結出在酒後有四種表現的人,不值深交。那麼第一種,就是在酒後誇誇其談,口無遮攔大話連篇的人,這種人喝酒以後,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話」比平時要多。

喝酒

平時比較沉默的人,喝酒之後話匣子就打開了,平時喜歡說話的人,喝酒之後更是滔滔不絕,像這種酒後話多的人,平時交往一般都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上,往往不是那麼可靠,很難保守秘密,別人請他喝一頓酒,就什麼都說出來了,所以這種人不值得過深地交往。

接下來第二種,就是那種酒後表現出殷勤諂媚態度的人,喝酒之後和人各種套近乎、拍馬屁,特別是對同桌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甚至不惜耍寶扮丑來取悅別人,像這種酒後連尊嚴都不要的人,一定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小人,我覺得這種人不僅是不值深交,甚至最好都不要「交往」。

第三種,是在酒後惹是生非、大吵大鬧的人,也就是俗稱「耍酒瘋」的人。有句話叫「酒醉心裡明」,就是說人在喝醉了以後,其實心裡還是挺明白的。

喝酒

借著酒勁耍酒瘋的人,內心往往比較邪惡,喝酒之後就展露出了他「惡」的一面,事後還會用「我喝醉了」來掩飾和推卸責任。

第四種表現是喜歡在酒桌上勸酒、逼酒甚至灌酒,慣用的勸酒詞比如「不喝酒就是不給我面子,不喝就不是兄弟」等等,總之各種強人所難,非得逼著把人灌醉看別人出醜才算完。

還有甚者,就是故意要將別人灌醉以達到某種罪惡的目的,特別像那種在飯局上灌女孩子酒的人,幾乎都是心懷不軌的壞人,而且,因為勸酒和灌酒導致別人住院甚至醉酒死亡的案例也屢見不鮮,所以咱們最好還是遠離這種喜歡勸酒的人。

喝酒

說完酒後不值得交往的四種表現之後,什麼樣的人值得我們交往呢?我覺得有兩種,首先是能夠控制自己的酒量,堅決不讓自己喝醉的人;第二種,就是哪怕喝醉了,也不會大聲嚷嚷,喝多了也能保持安靜,絕對不會胡言亂語的人。

像這兩種人,有很強的自制力,能夠克制自己,保持自律,這是非常難得的優點,所以我覺得這兩種人,還是值得結交的,你覺得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e4f6acdb4de4d55e5f6742c7f79b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