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亦難:中國殯葬專利世界第一、每平米76萬高價墓、海葬也不自由

2023-04-07   瑜說還休

原標題:死亦難:中國殯葬專利世界第一、每平米76萬高價墓、海葬也不自由

在2023年的清明節期間,與之相關的三條新聞,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與感嘆:活著不易,死亦難!

其一,有媒體報道稱,福建一男子欲乘船出海,被船主發現懷抱一盒子為骨灰盒,因此拒絕帶其出海,男子則將骨灰投入海中,船主報警後,男子被警察帶走調查處理……

其二,九派新聞報道稱:按照「企知道專利庫」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我國在棺材、墓碑、花圈等各類殯葬上的專利數至少超過9300個,數量穩居世界第一。

除了棺材之外,我國在墓碑、骨灰盒、花圈等主要殯葬用品上的專利數也均居全球第一;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在棺材的專利上累計有822條,占全球總數的38%;墓碑累計專利數有2146條,占全球總數的30%;骨灰盒的累計專利共有4291條,占比全球總數的50%。

其三,4月5日,據21世界商業評論報道,上海松鶴園今年3月中旬開售的新墓區,有面積0.6平方米的單/雙穴墓,售價34.18萬元;同面積的三穴墓,售價45.78萬元。若換算成每平方米的價格,高達每平76萬元,遠高於上海市中心房價。

……

清明節期間的這三大相關新聞,讀後令人有種別樣的感受——那就是令活人也會有一種悲從中來的感覺:活著本易,其實死亦難啊!

本來,像專利數世界第一,應該是挺令人高興的事,但當這是「殯葬專利」時,就難免令人意興闌珊了——在殯葬業上,竟能鑽究出如此多的專利,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拿國人最為看重的死亡一事,來掙更多活人的錢而已,而其他方面的意義又能還有多少呢?其推動美好生活和社會進步的意義,也是寥寥無幾了吧?

相反,如果是我們在推動人類進步、令社會生活更為美好的專利有更多的世界第一,是不是要比這個「殯葬專利世界第一」要令人開心、自豪得多呢?——因為,這樣的專利越多,其實正代表著中國人死後的代價更高了!

殯葬專利世界第一,之所以並不讓人感到自豪和有幸福感,其原因,就是市場上擠破了頭研究出如此多的專利,並不是什麼科技進步的發明創造,而純粹就是為了多賺錢,多利用死人從而掏空活人的腰包而已!

而對於「海葬也不自由」的問題,據新聞中稱:這是為了加強管理,避免相關生命安全案件發生、環境保護、海洋管理等,所以,即使是令人感覺相對自由的海葬,也不是你想葬就能葬了,還得有什麼火化證明、申請、批准文書及集體海葬等才行,且選擇定製的海葬儀式,花費也是不菲,一般價格在3800元至15800元之間——這是不是令那些曾希望死後自由海葬的朋友,也有點望而卻步了呢?

類似「墓地每平76萬元,遠高於上海市中心房價」的消息,早已不是什麼大新聞了——「死不起」的感嘆,早就在高價墓地的新聞不斷中此起彼伏了。

這其實說明,非常重視孝道文化的我們,其實正在一個走偏的路上——一方面是所謂的孝敬,已異化成「只是為了活人的臉面」,市場爭相讓殯葬高價化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覷准了活人之間愛攀比、要面子,而真正的孝敬文化內涵並未隨之增加!

另一方面,殯葬市場正是利用了活人在孝敬、殯葬中的這種要面子、愛攀比的心理,於是不斷抬升殯葬的價格,出現了死之不易、甚至難於活著的現象。

本來,像有著傳統土葬習慣的中國,為了移風易俗改革為火葬,但事實上,在火葬方面花費也並不少。

火化後的埋葬費用方面,也並不能省下,反而更多;甚至比農村的傳統土葬花費還多,且農村火化後,也要再次進行土葬,所謂的節省土地之目標也未達到……所有這些,都成了中國殯葬中的一種怪現象、怪循環,但似乎又一直無解。

如此「活著本不易,死了或更難」的現象,何時能得到破解?也成了國人心中的一大死結——這既需要國人清除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攀比心理,更要求國家及全社會一道構建真正移風易俗的節省、節約、環保、便民的殯葬市場、殯葬習慣,才能不讓活人面對死亡一事時,還會有悲從中來的感覺……【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