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企「上雲記」

2024-06-12     金羊網

【灣流——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數字化深調研第三季】

總策劃:杜傳貴 林海利

總統籌:孫愛群 吳江

統 籌:孫晶 劉佳寧

【開欄語】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道全新的時代課題,也是當代中國的一道必答題。在向著高質量發展奔涌前進的粵港澳大灣區,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和新型數字化的灣流涌動,企業發展呈現勃勃生機。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政策出台實施,廣東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2年廣東數字經濟規模為6.41萬億元,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9.70%。

更讓人振奮的是,伴隨著積極推動數字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場轟轟烈烈的企業「上雲記」正在製造業大省廣東上演。目前廣東已推動超過3萬家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到2025年要推動超過5萬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雲用雲」。

今年年初,廣東下達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7.74億元,重點支持推動中小企業在各環節數字化升級,實現「鏈式轉型」。

在此前兩年獲得社會廣泛好評基礎上,今年羊城晚報繼續開展「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深調研項目第三季」,繼續紮根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的數字化發展,圍繞高質量發展及數字化深調研,通過實地調研、數據分析、深度報告等方式,加入AI新聞報道這一全新的新聞生產方式,挖掘一批年度「寶藏」數字化企業樣本,呈現新質生產力「煥新」的典型,為廣東構建新質生產力,提升科技創新,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貢獻媒體力量。 (孫晶)

借「數」興業,向「新」提質。廣東到2025年要推動超過5萬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雲用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許張超 黃婷 圖/受訪者提供

在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最快每隔18秒就能下線一台洗碗機;在製衣行業,運用對布機器人,只需2分鐘就能找到布料供應商……「粵家電」「嶺南衣」的加「數」前行,只是製造業大省廣東推動企業「上雲用雲」的一個縮影。如今,廣東已引進、培育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及服務商400餘家,累計推動逾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超75萬家中小企業「上雲用雲」,一場「數」風來的「上雲記」在嶺南大地精彩上演。

平台賦能 工業網際網路托舉粵企「上雲」

「上雲是常態,不上雲是例外。」今時今日,幾乎每家企業都在計劃或正在使用雲服務重構企業的生產環節、管理環節等,與「上雲」密切相關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更是堪稱群雄逐鹿。自2017年年底國務院發布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以來,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超過340個,2023年核心產業規模達1.35萬億元。

作為首批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廣東到底成績如何?以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為例,在去年9月工信部最新遴選出的50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中,廣東累計入選了樹根互聯、美雲智數、賽意信息、金蝶軟體等十家。這也意味著,廣東提前完成了「到2023年打造5家左右國家級雙跨平台」的任務。

以國家級雙跨平台為代表的多層次工業網際網路,也構成了廣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底氣所在。為廣東製造業掙下了第一份「家底」的「嶺南衣」,服裝行業採購員以前為了找到合適布料,需要奔走於批發市場的各個商鋪,步數動輒數萬,如今,來自致景科技的數字風正在重塑「嶺南衣」的採購、生產等環節。

「現在我們找布,只需要在工廠用對布機器人對著樣布掃描一下,系統上就能精準匹配布匹的類別。最快只需2分鐘,就可以找到想要的布。」致景科技聯合創始人李亞平告訴記者,它們通過AI、大數據、智能硬體等技術手段,根據傳統面料按照顏色、紋路、成分等特性,建立起一個豐富、完善、齊全的面料信息資料庫。

李亞平稱,在生產端,數智化系統「飛梭智紡」已串聯起一張緊密的紗線廠、坯布廠、印染廠網絡,服務9000餘家織廠轉型,累計接入織機約70萬台。在應用了該系統的佛山鑫威紡織廠里,以前工廠只能靠人工巡檢長時間停機、機台機速異常等問題,現在「飛梭智紡」會第一時間把信息推送給手機,避免遲發現、晚處理帶來損失。

走進中山沙溪鎮的服裝智能製造企業金鼎智造,原材料面料從一樓倉庫到各生產車間,都是AGV機器人通過專屬通道進行運送,機器人行走過程中,設置燈光投射提醒、機器人經過時警示鈴聲,以及機器人運行過程中自帶音樂,最大程度杜絕人機互動的安全隱患。

在陶瓷機械行業龍頭企業科達製造聯手美雲智數打造的陶瓷(裝備)產業集群平台,打通原材料供應商到科達製造、再到下游陶瓷及裝備企業的庫存、計劃、採購信息,各方生產計劃、需求計劃、進銷存數據在線透明讓產業協同更高效;平台還利用物聯網技術深度分析數據,為節能管理和能耗優化提供數據、算法支持。

在廣州的印刷行業,千鳥互聯依託樹根互聯根雲平台,端到端打通造紙廠、紙貿商、印刷包裝廠、廢紙打包站等,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廢紙線上交易平台。千鳥互聯CEO劉聞波介紹,印刷包裝企業還可以在雲端共享產能,不同工藝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一筆訂單,參與的各方也能實現利益共享。

其實,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場景已拓展到廣東經濟活動領域的各個方面,種業育、繁、推、管「一張網」、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張圖」的數字農業,百餘個工地、六千名施工工人、上萬台設備數據一張大屏管理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地鐵客流人數、濕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能耗等數據一目了然的佳都科技智慧交通平台,等等。

政策牽引 中小企業「抱團」邁向智能化

粵企「上雲」的燎原之勢,離不開工業網際網路的「開路」,也少不了政策的加持。

「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工廠。」廣東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介紹,廣東正堅持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製造業,引導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從「點」延伸成「鏈」、拓展到「面」,推動人工智慧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快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形成綠色生產力。

今年4月,《廣東省推進工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提質增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更是提出,到2024年,推動超過1萬家工業企業開展技改數字化轉型;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

根據《方案》,在數字賦能方面,將推動深圳、東莞建設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推動14個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圍繞各地數字化改造確定的細分行業,帶動產業鏈供應鏈整體高效轉型,例如深圳的智能機器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精密儀器設備,中山的家電、燈飾照明,等等。

各地市也在政策制定、資金支持、項目儲備、數字化轉型和強化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出實招。佛山選取家用空調行業探索細分行業通過改造實現提質增效,2023年佛山空調產量1470.9萬台,占全省空調產量超20%,全市空調行業平均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約40%,平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約50%。

「我們將堅持數實融合鏈式轉型,力爭2024年65%的規上企業實施數轉智改。」佛山市工信局副局長李天贈介紹,將按照「點」上強龍頭、「線」上延鏈條、「面」上聚生態的原則,實施龍頭帶動、中小企業抱團和「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園區」等三大轉型路徑,牽引上下游中小企業聚鏈成群、智能改造。

廣州此前開展「四化」平台賦能專項行動就提出,將分行業、分領域打造50個左右工業網際網路典型應用場景,到2025年,將推動6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20萬家企業上雲用雲降本提質增效,最高按照單個項目投入總額的30%給予補助,補助金額最高可達到1億元。

廣州市工信局副局長黃星耀稱,目前正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政策落地,同時在原來基礎上市財政再增加3億元以上支持技術改造,市財政按1:1落實配套資金,力爭2024年省市財政支持500家以上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推動超1000家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與這些政策對應的是,廣東崛起了一座又一座「燈塔工廠」。若統計總部位於廣東的企業建設的「燈塔工廠」數量,粵企已擁有14家「燈塔工廠」,分布在廣東、湖北、安徽、河南、江蘇、四川、台灣等地。而如果以粵企賦能服務的「燈塔工廠」為口徑統計,這個數字又將會進一步擴增。

一些企業則正邁向「燈塔工廠」。在中山的老牌港資企業鴻利達精密組件有限公司,從2012年開始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2022年還榮獲了「中山市製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示範車間」稱號。「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做企業必須居安思危,長遠來講,『燈塔工廠』是目標。」鴻利達集團創始人、行政總裁蔡俊傑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d7f07b8de7fb06d06eada04cb90e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