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最強大腦,中國古代史上十大謀士之呂尚

2022-07-25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歷史上的最強大腦,中國古代史上十大謀士之呂尚

在我國歷史的變遷中,各大朝代都有能人將才出現,他們為一個朝代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要通過民族文化介紹的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謀士,讓我們一 起去了解他們都在歷史舞台中留下了怎樣的一筆。

歷史上的最強大腦,中國古代史上十大謀士之呂尚

一、生平簡介: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朝末年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

其先祖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從其封姓,故以呂為氏。出生地主要有東海說和河內說。《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子牙「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說,「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說他是「東海上人」。但這些說法都很籠統含糊。晉代張華《博物志》說得較為明確:「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經注·齊乘》也說,「莒州東百六十里有東呂鄉,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牧野之戰紂兵大敗,紂王登台自焚而死,從此商亡周立。

二、人物成就: 1、治理齊國 姜子牙在齊國的時候,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因而人民多歸附齊國,齊成為大國。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時,管蔡叛亂,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太公說:「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此間五等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討伐。」齊因此可以征討各國,形成大國、定都營丘。

2、軍事韜略 姜子牙是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一直受歷代統治者崇尚,這在《詩經》等唐朝以前的許多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頌文頗多。

唐太宗即位後,外夷相侵,內患未除,政局動亂,國家面臨著百亂待治,百廢待興的情況,為了達到「安人理國」的目的,便自稱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廟,他用這一舉動告訴人們,他要象周文王訪賢並重用姜子牙那樣的賢臣良將,他後來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國的人才,終於實現了「貞觀之治」。

唐玄宗為求國內安寧,需要像姜子牙那樣披肝瀝膽,嘔心瀝血,忠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於公元731年(開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諸州各建一所太公廟。並要求以張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當發兵出師或各將領及文武舉人應詔,都要先去太公廟拜謁。公元739年(開元二十七年)追諡姜子牙為「武成王」,成為中華民族「武」聖人。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寧五年)為抵禦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軍事將領必讀《太公兵法》。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周姬昌昌之脫羑里,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這就確立了姜子牙是中華民族創立韜略理論開山祖的地位。

1972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漢武帝初年的墓葬發掘出的《六韜》殘簡,來校勘存世的各種《六韜》版本和本注,說明了《六韜》一書,在漢武帝以前就流行開了,否定了《六韜》是古人偽托呂尚所著的懷疑,進一步證實了姜子牙在軍事理論上的著述是真實的。他在軍事理論方面,在政治、經濟鬥爭的策略思想方面,都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富的遺產,人們稱他是兵家權謀思想的始祖。

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就其最早發端、形成體系、構成學說來說,都始自齊國,源自太公,所以說太公為兵家宗師、齊國兵聖、中國武祖是當之無愧的。可以說,沒有太公理論及其所建立的齊國兵家,則不會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謀高超、理論完整、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影響巨大的中國兵學理論學說。

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太公的文韜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鑑。

3、傳世作品 (1)乾坤萬年歌 《乾坤萬年歌》,傳聞為姜子牙所著,凡770字,是「三大預言奇書」中最早出現的,它從宇宙起源開始,構架出萬年之久的歷史行進。

(2)六韜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三、人物影響: 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百年的發展史上,代代相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

太公已去世3000餘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說他曾在崑崙山學道,後奉師命下山助周滅商,滅商之後又奉師命發榜封神。這在《太平御覽》和《封神記》等書上逐步把他神化了。

到了明代許仲琳為崇敬太公無法形容時便以神面化之編著了一部《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邪扶正的偶像了。這些雖然超出了歷史的真實,但卻反映出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並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而且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仍在借鑑太公《六韜》的精華。

四、後世評價: 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百年的發展史上,代代相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

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就其最早發端、形成體系、構成學說來說,都始自齊國,源自太公,所以說太公為兵家宗師、齊國兵聖、中國武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

太公的文韜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鑑。

太公已去世3000餘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d5eda1e530b5d93000d16945cb424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