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得好的人,早早就明白這七個道理

2022-04-04   城東李公子

原標題:混得好的人,早早就明白這七個道理

人生,有很多事情不是偶然的,越往後你越會發現,所謂的偶然、運氣,更好像是人用來逃避現實的幌子,並逃避的心安理得。

有些人,能以道理來時刻提醒自己,還有些人,只是把道理當成順口溜,長篇大論地表現自己。

聽過很深刻的一句話:

「到了四五十歲的某一天,該人明白的東西,大家都能明白,但社會存在競爭性,所以最殘酷的一面:只比誰懂得早。」

需要懂什麼?懂人性的問題,社會的規律,世界的本質,以及事物的軌跡。

說白了,你能早點「開竅」,在資源相對平等的情況下,你的機會就比別人多,另外也容易抓住機會。差距是一點點拉開的,人應該對道理保持判斷力,先保證自我思想不被帶偏,才能以道理中的道理來成長自己。

混得好的人,早早就明白這七個道理!

  • 1、未成之事不可宣揚。

還沒有做成的事情,正在打算中、準備中、開始中,最好不要說出去,這只會給你招來阻力和競爭,再無其他。在我們的身邊,真心希望你過得好的人,並沒有幾個,嫌你窮怕你富,不允許你發跡。

真有好的項目,也有可能因為你的宣揚,而被別人捷足先登,很多讓你覺得沒有威脅的人,或許掌握的資源比你多。

所以凡事都要靜,偷偷努力,先把事情做成了再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 2、靠山靠水不如靠自己。

永遠都不要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別人混好了,只是別人混好了,真有絕對賺錢的事業,不可能輪到你。千萬別想著,自己跟誰誰誰關係好,他要是發跡了,肯定會拉自己一把。

感情,從來都不是社交關係的本質,價值才是。利益往來,你身上有我的需要,我身上有你的利益。

不要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務實、踏實、誠實地生活,無論你想要什麼,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換取。

  • 3、別讓低級的圈子消耗你。

人,真的會被圈子所同化,如果一個圈子中的人都是狹隘的,你也大有可能被同化成目光短淺的人,只會在背後議論人,貶低這個,譏諷那個。並根據這個圈子去推斷世界的內容,覺得自己看到的,就是整個世界了。

所以你要客觀評估,自己的朋友圈,是不是正向的,是不是積極的,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大家能在一起互相鼓勵。

別讓圈子拖住了你前行的腳步,該斷就斷,該舍就舍。低級的圈子,包括大家只會坐井觀天,想法千千萬,但永遠缺少行動力。

  • 4、最貴的永遠是免費的東西。

在這個世界上,別想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遇到了這樣的好事,先別慶幸,而要小心,問問自己,憑什麼輪得上自己?

如果你看到了一個產品是免費的,那只能說明,你才是產品。貪小便宜吃大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遠離一切免費的東西,別想好事能掉在自己的頭頂,只有這樣你才不會上當,才不會踩坑。

當你想著去占便宜的時候,其實判斷力和思維就已經受到了影響,在心理暗示的影響下,一步步鑽進別人為你設好的圈套。

  • 5、做事永遠專注於過程。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太在乎、看重結果,因為這會導致你不能再專注於過程。事情的結果,是由過程而決定的,你只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該做的事情,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了。

總是想著結果,一定會由自己的猜想而影響到判斷力。不把事情做好,怎麼可能有發展,有結果呢?

先把握好事情發展的過程,對於可控的事情,依然要保持謹慎,對於不可控的事情,只能保持樂觀。

  • 6、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管好自己。

把自己管好就行了,不要管別人什麼樣,更別想著去拯救誰,否則到頭來你會得到萬箭穿心之痛。你想去拯救某一個人,你以為你是誰?再一個,別人又需要你去拯救嗎?能改變自己的是神,想改變別人的是神經病。

所以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儘量避免與人爭論,你改變不了對方,對方也改變不了你,不是必須要發生爭執的。

越是爭執,人越是要絕對捍衛自己的主觀思想,仔細想想,你只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了,不是嗎?

  • 7、家和萬事興。

家和,這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生活逐漸煥發出光彩。所以要找到生活的重心,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家庭就是生活的重心,如果航線偏離了,走再遠都是錯的。

家庭不和,比圈子更消耗人,會使你逐漸失去對生活的激情,最可怕的是什麼?完全消磨你的創造力。

一定要相信,家庭和睦,無論你做什麼事情,都會事半功倍。反之家庭不和睦,對你種種方面的影響都很大,最終徹底且完全地將你壓垮。

很多道理,不是用來聽的,而是用來完善與成長自己的,這個才是道理的意義。儘管道理,不一定完全適合你,畢竟前提條件和情況不同,所以要先有判斷力,再去汲取有道理的部分。

也許,人只有對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才有深刻的體會,但如果能聽進去一些,也總是好的。

至少能在關鍵時刻,讓自己避坑,少走一些彎路。如果人的認知都是封閉的,最重要的是你比別人先打開認知的大門。

所謂的見天地、見眾生,就是在走過很多的路以後,才會知道世界並不是那麼的小,不能總是以自己的經歷和認知去推斷世界的內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