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起義:豪門大少智取宜章,成為我軍高級將領,卻被父親通緝

2023-12-22     郭秀華

原標題:湘南起義:豪門大少智取宜章,成為我軍高級將領,卻被父親通緝

1928年1月,南昌起義餘部在朱德、陳毅率領下,來到湘南宜章縣地界,籌劃發動湘南起義。朱老總在與陳毅、王爾琢等指揮官反覆商議後,決定將進攻的目標定在宜章、郴州、耒陽等地區,意圖在湘南建立革命根據地,將革命進一步推向高潮。

經過審時度勢,我軍將首先攻打的目標定在了宜章縣城,宜章縣城守備薄弱,只有幾個地方民團駐守,戰鬥力薄弱。宜章縣長楊孝斌思想極為反動,不得人民,宜章人民革命熱情高漲,這些都是我軍將攻擊目標定在宜章的重要原因。

雖然宜章守軍兵力空虛,但國民黨反動派在湘南地區卻駐紮有大批部隊。稍有不慎,就會打打草驚蛇,引來國軍大軍來攻,就會極為不利。就在此時,一個人的到來,解決了這個難題,使得我軍兵不血刃即攻下了宜章。

這個人叫做胡少海。胡少海,字紹海,宜章本地人。胡少海的父親胡藻是宜章首富,家財萬貫,胡家,則是宜章縣頭號名門望族。胡少海共有兄弟姐妹十人,他排行老五,人稱五少爺。胡少海的大哥胡振文供職於湖北省財政廳,二哥胡振國則是宜章民團的「團總」,胡家在當地的勢力,是非常大的。

生在這樣的家庭,胡少海自然是妥妥的豪門闊少了。但胡少海卻並不滿足於這種生活,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為了追尋救國救民之真理,胡少海成年後即離家,進入粵軍李國柱部當兵,追隨孫中山,干起了革命。

由於家庭條件的便利,胡少海自幼即舞槍弄棒,槍法神准,憑藉這些出色的素質,胡少海在粵軍中進步神速,在北伐戰爭前,已經做到了營長。

大革命失敗後,胡少海同情革命,對反動派的暴行深惡痛絕。在黨組織最困難的時期,胡少海毅然入黨,並拉起隊伍,在湘粵邊界打起了游擊。

當朱老總要發動湘南起義時,湘南地方黨組織即安排胡少海,利用自己140團副團長的身份做掩護,幫助朱老總進入宜章城,起義計劃就這樣制定下來。

1928年1月12日,胡少海騎著高頭大馬,引領著朱老總等人率領隊伍來到宜章。宜章警戒本來極為嚴格,但看到是胡家五少爺「衣錦還鄉」,急忙笑臉相迎。縣長楊孝斌聽說是胡大少率軍回鄉,自然是慌忙巴結了。

當晚,縣長楊孝斌在縣咨議局設宴,招待胡少海、朱德等人。朱老總化名王楷,假冒身份為國軍16軍140團團長,胡少海則是140團副團長,雙方你來我往,把酒言歡。宴會上,「王楷」向縣長信誓旦旦保證:有了我們140團防守宜章,縣長大人就放100個心吧!

正當縣長楊孝斌沉浸在宜章固若金湯的美夢中時,我軍隊伍在陳毅、王爾琢的率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除了宜章縣城內民團的武裝,當我軍將士們包圍縣咨議局時,楊孝斌才如夢方醒,目瞪口呆,宜章就這樣被我軍拿下了。

起義成功後,我軍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朱老總擔任師長,胡少海則擔任第三團團長。第三團即是後來的紅四軍第29團,胡少海從一位豪門闊少,成為了我軍的高級將領,不得不說是一個傳奇。

我們隨即召開公審大會,將楊孝斌等幾個民憤極大的官員處死,宜章人民踴躍參加革命,我軍實力急劇膨脹。在朱老總的指揮下,我軍擊潰了前來圍剿的國軍許克祥部,在宜章縣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但此時,國軍圍剿大軍紛紛來襲,為了保存實力,朱老總審時度勢之下,決定率領主力部隊前往井岡山,與毛委員會師。

而胡少海則率領第三團(改編為第三師)留在湘南,繼續戰鬥。面對敵人的圍剿,胡少海率將士們頑強戰鬥,浴血拚殺,在給予敵人重創後撤離宜章,與朱老總率領的主力部隊順利會合。

1928年四月,朱德、陳毅、王爾琢、胡少海等人,率領的湘南起義隊伍,順利到達寧崗礱市,與前來迎接的毛委員勝利會師。紅四軍成立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也開始燎原了!

上井岡山後,胡少海擔任紅29團團長,在第二次反會剿中,當紅29團在湘南陷入困境時,胡少海力挽狂瀾,重新聚攏了部隊,最終將餘部帶回井岡山。

1930年,時任紅20軍軍長的胡少海,在鞏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一次戰鬥中,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不幸中彈犧牲,時年僅32歲。

胡少海本為豪門闊少爺,卻為了革命奉獻了所有。因為胡少海參加了革命,其父親胡冸藻勃然大怒,親自登報,表示與兒子斷絕父子關係,並懸賞捉拿兒子,對兒子下了通緝令。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胡少海不惜與家庭決裂,這種犧牲,是非常大的。

作為井岡山、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時期我軍的高級將領,如果不是過早犧牲,胡少海在建國後保底大將軍銜,即使被授予元帥軍銜,也是正常的。

本文作者:搖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cf20162dfb50b95390b02019fe51c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