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分辨腳是屬於內翻還是外翻足型?

2022-02-08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如何快速分辨腳是屬於內翻還是外翻足型?

首先,足型一般被分為三種類型:內翻足型、正常足型和外翻足型。

根據跑動中腳部向內旋轉的運動形態,三種足型也依次被叫作內旋不足(內翻足型)內旋正常(正常足型)內旋過度(外翻足型)

——很多人都會根據鞋底的磨損部位判斷屬於哪種足型,更嚴謹的分辨方法,還是從跑動中的動態解析來確認:

內翻(內旋不足)足型

內翻/內旋不足足型(Underpronation)在落地過程中,往往腳踝和後跟會產生會產生一個傾斜,腳跟外部與地面的角度較小,或缺乏正常的翻轉,重量更多集中在腳外側。

鞋底落地瞬間,地面的衝擊力也會經由小腿回饋到身體。而離地的瞬間,壓力也會更多的集中在腳部部外側。

這種足型往往就是常見的「高足弓」——如果沾濕腳底踩在地面,會發現足印形狀中間有很大一塊空檔。 跑鞋最容易磨損的部位,是後跟外側和前掌外側。 內翻/內旋不足足型的跑者,比較容易出現腳部外側、腓骨和腳踝三個部位的傷痛症狀。 最適合內翻/內旋不足足型的,是緩震保護型跑鞋。

正常(內旋正常)足型

正常內旋(Normal Pronation)足型在跑動中,腳後跟與地面的角度近乎垂直,腳踝和腳後跟產生傾斜吸收衝擊力及支撐身體重量。 鞋底離開地面的瞬間,也基本是全腳掌/前掌分配力量。

這類足型往往能有效的通過身體本身構造吸震緩衝,跑鞋外底一般呈現從大腳趾到腳後跟的S型磨損——正常足型者的跑鞋哪怕穿了很久磨損嚴重,置於平面也不太會有傾斜狀況出現。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常足型並不意味著與傷病「絕緣」。

外翻(內旋過度)足型

外翻/過度內旋足型(Overpronator)在落地過程中,力量向內側偏移,膝蓋過度向內旋轉,腳跟外部與地面的夾角變大。整個身體的重量偏移至足內側,而非整個前腳掌

離地瞬間,大腳趾及二腳趾又會承擔更多的壓力。

這種足型往往就是常見的「低足弓/扁平足」。

跑鞋最容易磨損的部位,是後跟外側和前掌內側(尤其大腳趾部位)。將跑鞋放在平面上,還可能會發現向內傾斜狀況(內側磨損遠大於外側)。 外翻/內旋過度足型比較容易出現脛骨、腳踝、足弓、腳趾、拇指球、足底幾個部位的傷痛症狀。 最適合外翻/內旋過度足型的,是穩定支撐型跑鞋。

分辨足型的幾種方法

  • 觀察足弓形態

打濕腳掌後,觀察站立後留下的足印形狀。 通常來說,低足弓為外翻(內旋過度)足型,正常足弓為正常足型,高足弓為內翻(內旋不足足型)。

  • 通過拍攝落地慢動作

相比只看靜態的足弓,動態的分析落地瞬間會更精確。跑者可以在跑步機上以自己習慣的狀態進行奔跑,拍攝者從多個角度拍下落地慢動作,以小腿脛骨為靜止參考系,來確定足型。

  • 足型測試儀

部分醫院及運動實驗室都設有專業的足型測試儀器,除了足型內外翻之外,這類儀器也會獲取更多足部信息,例如雙腳各項具體數據、足弓高度及跟腱與腿部的直線距離等。

先天決定了每個人的足型形態,後天的使用又會加劇不同足型在長時間奔跑後可能出現的問題。

確定足型、選擇合適的跑鞋、以科學的跑姿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並在跑步中加入核心力量等的訓練進一步精進跑步,這是所有跑者都應該遵循的原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c7098103db3b781d7d676f4fbf3c7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