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冬至節氣就要到了,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有的地方冬至有祭天祭祖的習俗,從冬至開始,便進入「數九」天氣,即從冬至開始,每隔九天為一「九」,一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然後便進入春天了。
在我們這裡,冬至以後的天氣非常的寒冷,冬至這一天北方是要吃餃子的,據說這一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為官時,當地瘟疫盛行,舍藥救人,深得民心。後來張仲景告老還鄉,看見老百姓饑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熬煮後再切碎,用面片包成耳朵的形狀,叫「嬌耳」,煮熟後分給大家吃,人們吃了後驅寒發熱,過一段時間耳朵就好了。
原材料:羊裡脊150克,胡蘿蔔1個,中筋麵粉200克,清水100克
調料:鹽,生抽,料酒,白鬍椒粉,五香粉,蔥姜,花椒粒,植物油
製作過程:
1、先將麵粉加入少許鹽,適量清水攪拌成絮狀,再揉成麵糰,靜止10分鐘後再揉光滑,然後放一邊餳一會。
2、胡蘿蔔颳去外皮,用擦絲器擦成細絲,注意別擦到手,再用刀略剁一下,用紗布擠一下水分,擠出的水分不要倒掉,直接加入肉餡中。
3、羊肉我選擇羊裡脊比較嫩,是上次做羊肉燜飯剩下的,剁成細膩的肉餡,加入蔥薑末(比別的餡略多些),少許白鬍椒粉和五香粉,生抽和料酒各1湯匙,攪拌均勻,再分次加入胡蘿蔔水,攪拌進去。
4、炒鍋燒熱加入少許植物油,下入花椒粒爆香,撿出不要。
5、胡蘿蔔和肉餡放入大碗中,加入1.5小勺鹽攪拌均勻,再趁熱澆上熱油攪拌均勻,肉餡就調好了,這樣調的羊肉胡蘿蔔餡鮮美又不柴,也沒有羊膻味。
6、麵糰搓成長條狀,分割成小劑子,用擀麵杖擀成餃子皮。
7、取一個餃子皮,放入羊肉胡蘿蔔餡,按照自己的手法習慣包成餃子。
8、餃子全部包好後,煮鍋燒熱水,下入餃子煮熟即可,中途點兩次冷水,煮至餃子浮在水面,肚子鼓鼓的就是煮熟了。
煮好的餃子咬一口鮮嫩多汁,太鮮美了,一點都不柴,您也可以調個料汁沾食。寒冬,這餡的餃子別錯過,提高免疫力對眼睛好,體虛畏寒要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