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周 洲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汽車產業走到了下一個十字路口。
當氣候變暖成為了地球上最大的課題之一,我們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開始重新審視什麼才是真正可持續的發展之道。
豪華汽車品牌寶馬近期可謂動作頻頻。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從全新5系油電雙發,到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辦公樓封頂,再到與梅賽德斯-奔馳成立超充合資公司,寶馬在電動化的路上一路狂飆。而通過簽署低碳鋁合作備忘錄,攜手供應商夥伴共同打造低碳鋁供應鏈,以及全新升級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全面打通電池「回家」之路,寶馬詮釋了何為全面的、負責任的電動化之路。
對寶馬來說,僅僅通過變更動力系統來減少碳排放是不夠的。
寶馬認為,如果在車輛生產、使用和回收過程中仍舊產生很高的碳足跡,即使是再好的電動汽車,對環境也毫無益處。
電動車在使用中雖然近乎「零排放」,在電動車的生產中,動力電池卻是頭號碳排大戶。電池回收,被認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優解。
也因此,寶馬將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作為其發展「負責任」的電動化的重要一環,並與合作夥伴協同推動綠色創新和實踐,在整個產業鏈上推行低碳和循環經濟。
電動化提速
今年的廣州車展上,寶馬亮出了第八代BMW 5系,包括全球首發的全新BMW 5系長軸距版,以及BMW 5系歷史上首次推出的創新純電動BMW i5。作為全球最成功的豪華車企之一,寶馬選擇了油電齊發。
BMW 5系作為全球市場為數不多的產量超過1000萬輛的豪華車型之一,是中國市場銷量最好的豪華轎車,贏得了超過200萬中國客戶的青睞。
BMW 5系產品矩陣齊齊整整出現在廣州車展,標誌著BMW純電產品覆蓋幾乎所有主要細分市場。
寶馬從燃油時代過渡到電動時代,加碼提速。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翔在廣州車展上用中文致辭稱:「全新BMW 5系油電齊發,一方面實現寶馬主流車型的全系電動化,另一方面以數字智能領域的突破性創新,成為寶馬未來出行願景的最新力證。」
在BBA中,寶馬是最早進行自我革新的一個,2021年就制定了電動化轉型的詳細目標:到2023年將在約90%的細分市場提供至少一款純電動車型;預計到2025年,全年集團純電動車銷量將為2020年的10倍以上,2025年年底預計將完成全球第200萬輛純電動車的交付,並推出下一代電動汽車即新世代車型,以加快純電動車的滲透速度。寶馬的目標是2030年前,集團全球銷量的50%以上來自新能源車型。
在2023年財報年會上,寶馬集團提出了更加令人期待的全面電動化攻勢,2023年,純電動車型將占到集團全球年度總交付量的15%。
在中國市場,寶馬的電動化進度條也是豪華車企中最快的。
2023年,寶馬在中國市場的BMW純電車型已達到7款:包括BMW i3、BMW i4、BMW i7、BMW iX1、BMW iX3、BMW iX,以及上個月剛剛發布並將於明年年初正式上市的BMW i5。
今年1-9月,BMW純電動車型表現搶眼,銷量同比增長超兩倍(232%),達69603輛。目前已有累計超過30萬輛BMW新能源車行駛在中國的大街小巷。
與此同時,寶馬還在加快布局配套的充電設施網絡。
2023年8月,寶馬正式啟動了超級充電站項目,最高支持600kw充電功率,超充站網絡向所有品牌的電動車開放。
截至2023年10月底,寶馬已經在全國接入超過58萬個公共充電樁(其中包括32萬個直流充電樁),覆蓋320多個城市。
2023年11月30日,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與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宣布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以50:50的股比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運營超級充電網絡,合力滿足中國客戶對豪華充電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據悉,至2026年底,該合資公司計劃在中國建設至少1000座具備先進技術的超級充電站,約7000根超充樁。首批充電站計劃於2024年起在中國重點新能源汽車城市開始運營,後續充電站建設也將覆蓋全國其他城市和地區。
解決「房間裡的大象」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循環經濟」逐漸成為商業中的高頻使用詞彙之一,它的核心在於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及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以此創造可持續性。
而以高成本著稱的汽車業,是能夠在這場新環保革命中獲取最高經濟效益的行業之一:從輪胎到車體外殼的任何部件,都可以回收、再製造、再利用。
在這場循環經濟的革命中,電動汽車所帶來的環境效益是毋庸置疑的,但為其提供動力的動力電池一直是「房間裡的大象」。
作為電動汽車的能量源,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區別於傳統燃油汽車的標誌性部件,也是整車成本最高的零部件,約占整車成本的30%-60%。
動力電池的原材料鈷、鎳、錳、鋰屬於戰略性、不可再生稀缺資源。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帶來了大量廢舊動力電池,對環境和資源造成巨大壓力。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進入動力電池大規模退役期,預計2023年退役動力電池達59萬噸。但目前,只有約30%-40%的電池材料被回收。
寶馬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減排措施和循環經濟理念為重點,早在2017年就和合作夥伴一起開始搭建相關體系。
華晨寶馬高壓電池業務拓展高級經理胡曉嵩在12月8日的寶馬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媒體溝通會上稱:「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前瞻布局,在一件事情成熟之前,我們可能就已經想到它在某一天會發展到這個階段,並且提前規劃出適應這個階段的業務安排。」
2018年,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台(簡稱 「國家溯源管理平台」 )啟動應用,要求主機廠對電池的生產、銷售、回收進行追溯並上傳數據到國家平台。
寶馬在2018年正式上線了電池溯源系統,基於法規要求採集和上傳電池數據。今年9月30日,全新升級的寶馬高壓蓄電池全生命周期監控平台正式上線。
相對於其他廠商使用的第三方平台,寶馬的電池全生命周期監控平台由寶馬自主開發,信息更全面、更精準,實時同步。
更新後的平台,擁有更強的數字化能力,在原有的車輛生產、車輛銷售、電池回收模塊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模塊,打通了電池從生產到回收的全鏈條數據閉環,實現電池生產商、寶馬研發、生產及銷售系統、經銷商、物流供應商、電池回收商等上下游各方的數據同步。
此外,升級後的平台同步實現了「電芯級實物追溯」以及「每30秒更新一次的性能監測」。寶馬為每一個電池包、每一個電池模組、每一塊電芯都設有專屬的身份ID,能夠進行獨立的狀態監控。此外,系統採用寶馬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電池健康狀態評估算法,每30秒採集更新一次數據,基於大數據,根據在車輛使用過程中電池的化學性能和表現,結合電池種類參數、每次充放電電量、平均工況等數據,實時評估電池壽命情況。
寶馬還在回收物流端引入了基於AI技術的智慧物流功能,當電池退役後,系統將根據退役電池所處的位置和存儲時間,自動規劃最佳的物流線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踐行負責任的電動化
寶馬領先的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監控平台無疑是實現退役動力電池科學、高效回收及梯次利用的前提和保障。而動力電池原材料閉環回收模式的打造,能夠有效減少礦產資源開採中約70%的碳排放量,顯著降低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
英國《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吉蓮·邰蒂(Gillian Tett)在2015年首次提出了穀倉效應(Silo Effect),指企業各部門缺少溝通,像一個個穀倉一樣獨立工作,沒有水平的協同機制。
在構建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同樣如此,成本和收入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價值鏈參與者和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整個價值鏈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協作,與此同時提高透明性。
在電池回收業務上亦是如此。華晨寶馬中國新能源汽車業務部總監葛漢明認為,這項新業務的挑戰有最開始的量的不夠,還有需要跨團隊、跨公司、跨行業的合作。「當我們在開展一項新業務的時候,就像播下一個種子,然後慢慢給它澆水,等它慢慢成長。」
2020年,通過與華友循環合作,寶馬成為中國首家實現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汽車製造商。
2022年,寶馬集團與華友循環深化合作,首次實現國產電動車動力電池原材料閉環回收。
直至2023年9月,在中國的所有寶馬電動車,包括國產及進口車型,都已被納入退役電池原材料回收閉環,寶馬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回收率也高於行業水平。截至2023年11月底,已有超過1000噸的退役動力電池原材料被成功提煉並用於新車生產。
對於剩餘容量較高的退役電池,寶馬通過多種梯次利用模式將其二次利用。梯次利用能夠儘可能地延長電池的使用年限,實現「物盡其用」。
2020年,寶馬集團與華友循環合作開發了退役動力電池在工廠叉車上梯次利用的場景,成為中國首家實現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汽車製造商。
如今,多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創新模式已落地。目前,寶馬瀋陽生產基地共有38台物流設備已使用梯次利用的退役動力電池。在寶馬瀋陽鐵西工廠里達廠區,從今年5月開始正式啟動運營綠電梯次儲能項目,BMW iX3退役電池模塊被改造成為梯次儲能櫃,配合光伏組件,化身為 「綠色光儲一體站」,以滿足廠區日常用電需求。未來,梯次利用規模還將不斷擴大。
面向車主的經銷商端也是實現「電池回家」的關鍵一環。啟動於2022年的寶馬「領創綠星」項目是中國汽車行業首個面向經銷商的可持續服務體系,也是寶馬在推動經銷商綠色轉型上邁出的關鍵一步。
帶有「領創綠星」標識的寶馬經銷商店,都必須設立符合國家標準的專門的電池回收儲藏間。目前國內400多家(超過三分之二)BMW經銷商已設有電池回收存儲間,預計明年全國所有BMW經銷商店都將完成該配備。
此外,寶馬還開發了手機端小程序,經銷商可以通過小程序進行掃碼、信息查詢、預約物流等一系列操作,更高效地回收退役電池。
除了動力電池之外,鋁材和鋼材也是電動汽車生產中的碳排放大戶。
2022年,寶馬集團與河鋼集團攜手打造綠色低碳汽車用鋼供應鏈。寶馬瀋陽生產基地量產車型從2023年起逐步使用河鋼的低碳汽車用鋼;相較於傳統鋼材,這些低碳汽車用鋼的生產過程將少產生10%至30%的二氧化碳。
2023年11月27日,華晨寶馬與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帥翼馳分別簽訂自2024至2030年針對綠色電解鋁和再生鋁的備忘錄。相較於原鋁,可再生能源電解鋁可減少約70%的碳排放量,而再生鋁的生產可比原鋁減少近90%的碳排放。兩份備忘錄不僅保障了寶馬汽車生產對優質低碳鋁的需求,更從源頭減少汽車生產的碳足跡。
寶馬一直以來都是績效驅動、目標驅動的企業。關於「可持續」,寶馬有一個不可妥協、不可打破的硬目標:要在2030年之前實現平均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較2019年下降40%。
為此,寶馬提出基於循環經濟的「再思考、再精減、再利用、再回收」原則以及「再生優先」原則,從產品設計之初就考慮其回收性,並適用於研發、設計以及整個工作過程。
不論是即將在2024年上市的創新純電動BMW i5,還是將於2026年在瀋陽投產的新世代車型,不論是動力電池閉環回收和梯次利用,還是從供應商、生產端到經銷商全鏈條的減碳踐行,從產品設計、研發、生產、數智化系統、駕乘體驗到動力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寶馬都已經提前布局,以行動證明什麼是「負責任」的電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