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架預警機在安徽墜毀,34位中國頂級軍工專家遇難

2023-05-13     醉輕弦V

原標題:2006年,一架預警機在安徽墜毀,34位中國頂級軍工專家遇難

安徽廣德有座英烈山,能以英烈二字作為山名,是因為這座山上埋葬著為國犧牲的英烈,比較特殊的是,這座山共有603節階梯。

階梯的數量是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並不是隨便建成的,是特別為了紀念在2006年6月3日的那次空難中離世的英雄們。

這次災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災難,對中國空軍部隊的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40人在這次事故中遇難,其中三十四人是當時中國軍機界的頂尖專家。

這次災難也被稱為603空難,對這次空難中有兩位將軍工程師也在其中,每個中國人都對這些為中國軍機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逝者感到可惜。

空難發生時,這些英烈們乘坐的是當時我國最新研製出的空中預警機,而為什麼作為當時最高技術的預警機搭載著這些對飛機最了解的人會發生空難?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

預警機之重要

預警機顧名思義就是觀察戰略目標,對目標進行探測,預警,並可以精確鎖定目標位置,從而制定戰術,指揮其他空中部隊進行戰術作業的戰機,相當於空軍部隊的眼睛。

所以預警機是任何一支現代化空軍部隊所必須的戰機,在空軍戰爭中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說,我國對預警機的發展一直十分重視。

而我國的空軍事業起點低,發展慢,最早的空軍還是蔣介石的運輸部隊,而空軍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雷達,沒有雷達的空軍就像是無頭蒼蠅,只能用目力來辨別敵人。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雷達就已經被英國應用在戰場勘測上,這標誌著戰爭方式迎來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戰場上沒有雷達極易處於被動。

但是剛開始的雷達勘測並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需要人帶著雷達跋山涉水,這就為勘測帶來了諸多不便,隨著飛行器的發展越來越成熟,人們開始嘗試將雷達用在飛機上。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雷達的作用,提高勘測精確度,擴大勘測範圍,這種裝上雷達的飛機就是現代預警機的原型。

到了現代,飛行器和雷達在各方面的改進越來越多,預警機的發展也越來越成熟,而預警機在空軍部隊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預警機最直接的作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兩場戰爭中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

1982年4月,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爆發,英國和阿根廷投入了大量的軍事力量,想要讓對方知道知道自己的厲害。

而自大的英國艦隊卻沒有配備預警機,阿根廷在一次偷襲中採用低空飛行戰術,這種飛行方式很難被發現,英國艦隊遭到了致命的打擊,阿根廷通過這次偷襲直接將英國人打懵了。

1982年6月,敘利亞與以色列的戰爭又打響了,以色列在美國的軍事援助下,使用鷹眼預警機,配合己方轟炸機偷襲了敘利亞防空飛彈軍事基地。

因為鷹眼預警機在敘利亞戰機起飛前就發現了他們,並將這些敘利亞戰機的位置準確定位,發動己方戰機直接打擊敘利亞空軍部隊,敘利亞飛機根本就沒來的及反應就直接被毀了。

傷敵一千,沒有自損,以色列對敘利亞的攻擊是壓倒性的,僅僅是因為配備了預警機,這讓世界各國第一次見識到預警機的重要作用。

上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各國間的軍事演習活動越來越多,而往往擁有預警機的國家才可以在演習中占得優勢,發展預警機的進度也成了各國空軍部隊之間的新戰場。

研製預警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雖然此時的中國徹底擺脫了西方國家的核威懾,可原子彈並不是手榴彈,如果要應用於真正的戰場上,就必須能對目標點進行精確定位。

這時對預警機研究就提上了日程,毛主席表示,我們不能只有棒子沒有揮動棒子的手臂,預警機必須研製出來,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國家將全力支持。

1969年,我國開始研製第一代預警機,可是預警機的各項技術都是各國嚴格保密的,我國只能先從蘇聯的飛機著手研究。

最開始專家們認為,預警機就是雷達和飛機的結合體,可是當他們將雷達裝在蘇制飛機背部後,經過實驗,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飛機性能在雷達的干擾下變得不穩定,各項數據嚴重出錯,長時間飛行飛機甚至還會出現不明震顫,而預警機的研製也被緊急叫停,這一停就是三十三年。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果,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科技交流也變得密切起來,2002年,我國決定重啟研製預警機計劃,有了上世紀的教訓,這次我國的方針是,堅決自主研發。

我國先是以運-8飛機為載體,研製出了空警200預警機,再將伊爾-76運輸機的機控裝置改進,加上各類軟體,控制器,以及最新的雷達。

2005年1月14日,空警200作為中國最新一代的預警機進行第一次試飛,這次試飛的結果讓我國專家們喜出望外,沒有出現任何意外情況,各項指標也相對正常,這代表我們的研究方向是正確的。

2006年1月,第一批空警200預警機在我國空軍部隊投入使用,這標誌著我國的空軍建制已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國家之一,因為預警機是一個國家的空軍規範程度的體現。

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國的預警機技術已經發展成熟,雖然是可以使用,但論先進程度,還是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有著不小的差距,我們只不過是邁出了第一步。

預警機的發展還需要科研人員無數次進行試驗,根據空軍部隊反映出的各項數據來一步一步改進,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而603空難則就是在這個漫長過程中發生的事故,2006年6月3日,空警200預警機投入使用的第二年,我國的專家就緊鑼密鼓的開始進行後期測試。

事故發生

測試的過程中為了得到最準確的數據,及時記錄下各項數據的變化,34名中國預警機軍工專家全程參與此次飛行,在經過廣德縣梨山村時,意外發生了。

飛機在高空不停地震顫,好像燒了壞機油的卡車的聲音,這在以往的測試過程中是從未發生過的情況,機組人員迅速檢查儀錶盤,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突然飛機開始不受控制地急速下降,飛機上的飛行員控制飛機進行攀升,終於將飛機控制在了指定高度,就在大傢伙都剛鬆了一口氣時,飛機停止了運行,一頭向山上撞去。

只聽一聲巨大的爆炸聲,在地里幹活的梨山村村民們被嚇了一跳,還以為遇到了什麼恐怖襲擊,在經過半個小時的恐慌後,有村民說看到了一家飛機撞到了山上。

這可讓這群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的農民感到稀奇,他們決定一起上山看看,還沒動身,山上有一次傳來了巨大的爆炸聲,這次爆炸還引發了地面晃動。

村民們決定先報警,再派一批膽大的人上山看看情況,等到了山上這群人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一架飛機仿佛置身火海之中,他們不敢靠近,趕緊在周圍搜索有沒有傷者。

而當地公安局在接到報警後,詳細詢問了事情經過,在得知有飛機失事,並且可能會再次發生爆炸後不敢怠慢,迅速通知消防部隊一同趕往現場。

警察和消防員到達現場時,當地居民紛紛自發地讓開了路。並圍成一個圈防止他人進入,經過確認,民警得知了這是預警機的軍工專家們乘坐的飛機,於是趕緊通知當地武裝部。

軍隊,警察,消防員,一共出動了近六千人來搜尋倖存者,經過兩天兩夜的搜索,他們遺憾地發現,只有五具完整的屍體,剩下的人全都屍骨無存。

在哀痛的同時,人們不禁對事故的原因感到疑惑,因為這架飛機搭載的都是對這架飛機最了解的人,應該足以應對任何突發情況,可事故卻依然發生了。

飛機上的人無一生還,人們只能通過飛機飛行前的數據和飛行時的航線來對當時的情況進行最大限度地還原,最終,兩種可能擺在了人們眼前。

一種就是超載,空警200預警機核載人數二十七人,而尋常不帶任何裝備的人員,最大核載人數為三十九人,但是當時這架飛機上卻足足承載了四十人。

而且三十七名專家還各自帶了專用設備,要知道,一些檢測設備的重量可是比人都要重的,人數超載,重量也超過了空警200可以承受的最大重量,這次的飛行確定是超載進行的。

飛機的超載和汽車不同,簡單來說,汽車超載不過是跑的慢些,車內空間變的擁擠些,而飛機一旦超載,飛行過程中的數據勢必發生極大的變化。

可專家們難道不知道超載的危險性嗎?他們一定知道,但是這次測試飛行事關重大,而且他們對這架飛機可以說是了如指掌,所以,在自信心的加持下,他們會選擇冒些風險。

但是這個說法並沒有很多人買帳,反對者認為,到達了一定高度後,飛機本身的構造可以增加更多的承載能力,超載的重量對於增加的承重來說是幾乎微不足道。

所以目前最權威的結論是飛機受積冰影響,造成了失控,並且飛機上的人沒有意識到飛機積冰,在發生失控時一番操作只會適得其反。

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一年中的6月是夏天,氣溫已經開始升高,這時全國大多數地區已經開始用空調來降溫了,怎麼可能會結冰?

雖然當時是初夏時節,可是在高空中可是沒有季節的,越高的地方溫度越低,海拔每提高100米,溫度就會下降0.6度。

所以一旦飛機穿過雲層,飛機表面就會有水,極有可能會造成飛機結冰,這時如果飛機上的除冰功能發生故障,那飛機就極有可能發生事故。

因為飛機表面結冰會降低升力,提高阻力,此消彼長之下,飛機相當於是喪失了一半的動力,這種情況下,再優秀的飛行員也阻止不了飛機失事。

這次失事我們失去了一批最優秀的空軍軍工人員,其中,一些準備作為未來空軍技術專家的後備人員還沒有來得及為國家做貢獻,就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這些人中最令人淚目的當數秦澎,他在失事時年僅二十四歲,二十四歲是大學剛畢業的年紀,正是對未來充滿希望,開始奮鬥的年紀。

據秦澎的家人說,他準備在這次飛行後向一位他最喜歡的女孩子告白,並帶她回家見父母,秦澎的父母滿心期待的等著兒子將未來的兒媳帶回家,可沒想到等來的是秦澎不幸去世的消息。

還有李正權,他是家中獨子,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拉扯大,等他進入部隊時,他的母親終於可以享幾年清福。

而李正權的死亡通知書送到他母親的手中時,不識字的老人還以為是兒子又得到了表彰,讓當地村支書幫她看看寫的什麼。

而村支書一看之後如遭雷擊,他將這件事告訴了李正權的母親,李正權的母親聽完什麼也沒說,只留下了一句,我兒子好樣的,為了國家離開,我們當家的泉下有知也會高興的。

當時當地武裝部門來慰問這個老人時,老人的眼眶裡充滿了淚水,但是依然笑著說她沒有什麼需要政府幫助的,她為她兒子感到驕傲,現場人皆淚目。

飛機失事的那座山,就是如今的英烈山,至今仍有無數人自發的前去拜祭,感謝這些英雄們為我們國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中國預警機的發展還在繼續,如今已經到達了世界的前列,這離不開英雄們的付出,這些英雄們至今仍在守望著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ac8c46e20f8c06e216da2e178f5dd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