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樹/重新認知「習作」,引導「快樂」表達

2019-10-12     談文化論教育

寫作是運用語文和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和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講述的過程。

現在很多的學生一聽說要寫作就會感到十分困難,年齡越小,困惑越大,他們根本就沒有強烈的習作「慾望」,不知道怎樣用文字和語文去表達和書寫。

根據新一代語文教學課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們養成快樂習作的習慣,是我想寫,我願意寫,而不是自己被老師家長強迫寫,要我寫。所以如何才能養成快樂習作的習慣,在分析大量的實例後,得出感悟。

  什麼是習作

  如何讓學生們進行習作,首先要讓學生們清楚什麼是習作,習作:是為正式的寫作作品進行準備,進行經驗的累積,習作根據功能可以分為練習性習作、試驗性習作和草稿準備性習作。練習性習作顧名思義就是為正式寫作練習技巧;試驗性習作是寫作的進一步升華,大多數為創作家們探究新的寫作方式和思路的寫作;草稿性習作是為最終的寫作作品奠基的必要過程,是準備階段必不可少的步驟。

許多優美的散文和文章都是由習作到寫作一步一步走來的,在對一些具有情境性和主體性的事物進行寫作創作時,往往需要進行試驗性習作。對風景畫像,山水花鳥進行創作時需要即興性,此時就要求草稿性習作,以便記錄寫作的靈感和感悟。習作與習作創作沒有差別,因為習作本身也具有欣賞美的價值,習作是把對題材和事物的想法表達而出的過程。同樣習作也是一種寫作練習和訓練,可以提升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思維力。

 

 學生如何快樂習作

  習作教學難,首先因為學生們的經歷太少,沒有創作素材,所以造成不知道寫什麼就不想去進行寫作。所以老師們要抓住問題的根本和關鍵,首先讓學生們對生活中事物進行關注,可以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且要積極參與進去,從而激發學生們習作時的表達慾望,並且還為習作積累了素材,這樣有了素材和自己的感受,學生們才會樂意去進行寫作。每一個學生都有發現美的眼睛,只不過關注點不同,生活中的素材比比皆是,此時就需要老師正確引領學生們關注方向,為後期習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此外,語文老師的講授方法和技巧也尤其重要,要求語文教師要具有幽默感,說話隨和且理性,開始習作教學時應該用語言的魅力展示語文優美詞句的風采,進而激發學生習作的熱情和興趣。例如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老師讓同學們寫一個最熟悉的人,學生們肯定第一時間會想到自己的老師和家長,這時老師可以說:「今天的作文可以寫老師,不過老師是不是和你們一樣,都是一個嘴巴、一個鼻子、一雙眼睛啊,千萬不要把老師寫成三頭六臂的哪吒了,不然老師會難過的」。這樣通過一段幽默的語言,接著順勢使自己的學生們,可以不單是寫老師,也可以寫家長和同學,從而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架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使得學生們習作熱情高漲,輕鬆完成習作的目標任務。與此同時還要求語文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少批評多指導和講解,切忌打壓學生習作的興趣和熱情,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慢慢升高自己的習作水平。

  學生習作時技巧

  在激發起學生習作興趣後,學生很樂意去用文字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但往往在習作時出現抓耳撓腮,不知道怎麼寫的現象,但有的學生洋洋洒洒寫了一大篇文章,仔細閱讀後卻發現只是粗略描述了事情的大概,缺少細節,就像大家口中的流水帳。針對這些問題,語文教師應向學生們講授一些習作技巧:(1)第一人稱敘事法,通過寫作把自己的所見所感,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出來,使讀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2)第三人稱敘述法,寫作人不受時間空間和心理上的限制,把文章中事物展示給別人,能夠靈巧的反應客觀現實,但不如第一人稱顯得親切。(3)難度稍微高一點的倒敘法,其不是讓習作者倒著敘述一遍事情,而是把文章某一段落提前,可以是中心思想或者是結尾,然後其他部分按照順敘的方式寫出來,使得文章曲折起伏,擁有懸念。

  在傳授習作敘述方法外,還可以交給學生們簡單的修辭手法,例如:排比、對偶、擬人化、比喻等等,使得文章寫出後更加優美。此外還要要求學生多閱讀文章,積累大量的詞彙,為習作創作打下語言基礎,同時根據自己每日所見所聞,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這也是快速提高習作水平的好方法。

  結語

  在語文習作的實際教學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結合其出現的問題,進行不同的習作指導,使其在習作中、習作指導中慢慢進步,收穫習作的快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YJYxm0BMH2_cNUgrH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