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累,叫無人懂你,無路可退

2020-04-19   無奈痴癲

前言:前言:生活雖然卑微,但你向來高貴。

看到一則痛心的新聞。

湖南長沙,46歲的外賣騎手李某,與家人失聯兩天後,被從老家趕來的妻子發現猝死在出租屋內。

妻子透露,丈夫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一個月休息1天,每天都奔波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記者問:「為什麼他這麼拚命?」

妻子說:「每天拿命工作,都是為了這個家。」

家裡有三個老人需要贍養,還有兩個兒子。

他身後有父母,有妻兒,他必須努力去掙每一分錢。

這是一個中年人的艱苦,也是千千萬萬個中年人的縮影。

輕描淡寫的表述背後,多的是別人無法感受的痛苦。


01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以命相搏。

就像那句話說的,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知乎上有個問題:

哪四個字可以形容一個中年人?

高贊的回答是:死撐、撐死!

不是中年人最苦最累,而是他們接過了老一輩的擔子,一個人,扛下了一群人活下去的意義。

《蝸居》一段台詞,讓無數人看清了生活的真相: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湧進腦海,房貸6000元、吃穿用住2500元、冉冉上幼兒園1500元、人情往來600元、交通費580元、物業管理費340元、手機電話費250元,還有煤氣費200元。

也就是說,從我醒來呼吸第一口氣開始,我每天至少要進帳400,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

這或許是多數人生活的現狀,你想打破這樣的生活軌跡,真的太難了。

年紀越大,就越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無法左右。

都知道生活不容易,只是低估了苦的程度。

魯豫說:「無論是誰,我們都曾經或正在經歷各自人生的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眾生皆苦。

艱難,只是人間常態。


02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里,有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有人給孫少安介紹了一份拉磚的工作,拉一塊磚可以掙一分錢,如果用架子車一次拉400塊,一天拉10趟,就可以賺幾十塊錢。

但得先買只上千塊的騾子,才能接這個活。

可對於孫少安來說,這是要逼他去搶錢。

孫少安無數次想放棄,最後還是妥協了,到處借錢,買了一隻騾子回來。

他卯足了勁,準備大幹一番,藉此改變命運。

他拉著車走了幾十公里的路,到了工地,可工頭告訴他,活已經給別人乾了。

孫少安一臉懵逼,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眼下只能把騾子賣了,可正逢雨夜,當他出門照看騾子的時候,騾子已經被偷了。

他在雨中大喊:我的騾子呢,騾子呢!

整個工地的人,都來幫他找騾子,孫少安蹲在地上說:

「這人要是不窮,也不可能去偷東西。你把騾子給我牽回來,我就不計較了,只當你是拿去借用一下。

到了明天早晨,騾子沒回來,那我就是賠下這一輩子,也要把這個賊給找出來。」

對於他來說,生來貧窮,沒有多餘的選擇,只能跟小偷拚命。

對於那個小偷來說,為了生存,一時失去了理智。

第二天,天剛亮,騾子被送回來了。

孫少安摸著騾子大喊:「兄弟,謝謝你。」

「拚命」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態。

如果仔細研究下去,誰的人生不沉重,誰又不是在拚命呢?

只是大多數時候,我們看不見而已。

生活中有太多像孫少安一樣的人,靠「一隻騾子」維持生計,比如:

深夜11點,辦公大樓亮著加班的燈光。


深夜12點,餐館裡洗盤子的服務員。


凌晨1點,穿梭在街道的送餐小哥。


凌晨2點,抱著孩子前往醫院的職場媽媽。


凌晨3點,服務區吃著泡麵的卡車司機。


凌晨4點,騎著三輪車去拉菜的小販。


5點,拖著行李箱去外地出差的業務員。


6點,小區的保安開始給亂停車的業主打電話。


7點,地鐵里擠滿了背著電腦包的上班蟻族。

......

你看,沒有誰比誰過得容易,生活除了硬扛還是硬扛,一切堅強的背後,都是迫不得已。

痛苦要找時機,崩潰要挑場合,連微笑都要看人臉色。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說:

「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但是一旦長大,沒有一件事能遂自己的心意。」

多少人,滿面笑容,樂觀得像孩童一般。

誰知道,他忍著疼痛,脆弱得不堪一擊。

那些熱忱笑容的背後,承載著怎樣的不易。

在時代的洪流之中,藏著無數細小的悲傷。


03

最近,又讀了一遍余華的《活著》。

這篇小說以「死」貫穿主角富貴的一生,他親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去世。

兒子失血過多而死,女兒難產而死,外孫吃豆撐死......

他的人生,似乎是用來見證一場又一場的死亡。

最後,他從地主變成窮人,用所有的積蓄,買下了一頭老牛,和自己相依為命。

也許在別人眼裡,富貴只是一個倖存者。

但對於富貴來說,一切都只是為了生存。

讀書時看小說《活著》,看到富貴一人獨活,我無法理解這樣的生活,他怎麼還能活下去。

隨著歲月增長,經歷了一些生死以後,才讀懂了余華說的那句:「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艱難而卑微活著」的真正含義。

死,不難;活著,才難。

有一個場景,是富貴站在門外,對著春生說:「人活著,就比什麼都強,我們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你可不能去尋死啊!」

命運奪走了富貴的一切,唯獨沒有搶走他活下去的意志。

這個世界,有很多生命力頑強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向死而生。

王小波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活著」兩個字充滿了能量,它的能量不是來自吶喊,不是來自衝鋒,而是來自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承受生活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生活不容易,但我們沒有被困難吞噬,因為我們身上有一樣東西令困苦無法剝奪,那便是我們突圍的勇氣。

這勇氣里,有踏實的成長,有珍貴的自我,更有溫柔的慈悲。

記住,生活雖然卑微,但你向來高貴。


04

4月8日,武漢解封:

「我們的武漢,回來了!」

有種累,叫無人懂你,無路可退

第一個離開武漢的,是熊先生。

他苦等了77天,終於等到武漢解封。

他提前8個小時開車趕到收費站路口,成了從龔家嶺收費站出城的第一人。

77天,對於每一個留守武漢的人都是煎熬。

好在,總算從風雪交加中,熬到了春暖花開。

《聖經》中說,當世界空虛混沌,淵面黑暗時,神說要有光。

災難之中,引領我們穿越絕境的,不是心之所想,而是活下去的毅力,匯成了心裡那團模糊的微光。

聽過一句話:

「我本想這個冬日就去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所以,好好活著,為自己,為所愛之人。

如果你真的撐不下去了,我的肩膀借你哭一下。

願你看透疾苦深愛人間,做個內心發光發熱的人。

......

作者/北木南 夜聽(ID: yeting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