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床單打補丁的「摳」老人,自掏20多萬元幫助輪椅上的人尊嚴出行

2019-12-03     株洲晚報融媒體

78歲的陳瑛,精神矍鑠,身體硬朗,喜歡戴著鴨舌帽和黑框眼鏡,胸前總是別著一枚閃閃發亮的黨徽。這位在外吃飯把剩菜打包,家裡床單打著補丁的老人,卻發起無障礙出行服務項目,拿出自己和老伴多年的積蓄20餘萬元,購買了我省首台無障礙出行服務車。

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聯合國設立這個節日的初衷,就是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而陳瑛購買的這輛無障礙出行服務車就像是殘疾人朋友的公交車,幫助他們有尊嚴地「走」出了家門,融入了社會,甚至實現了多年的夢想。

不用抬上抬下

讓坐輪椅者有尊嚴地出行

「這是爬樓機,不要人背就可以下樓。」11月28日,家住天元區的唐師傅要去醫院做殘疾鑑定,高興得逢人就主動打招呼。這一次,他不再像以前一樣,需要四個壯漢幫忙抬上抬下,狼狽不堪了。

陳瑛參與助殘公益活動 受訪者供圖

爬樓機就像機械腳,唐師傅坐在上面,志願者輕鬆控制按鈕,唐師傅一步步下了樓。一輛印有「無障礙出行服務車」「共產黨員捐贈」的麵包車早已停在樓下。車門從後側打開,無障礙升降機的平台緩緩落地,唐師傅坐著輪椅移上平台,平台自動伸縮,將唐師傅安穩送進車內。志願者駕駛著服務車,載著唐師傅朝醫院駛去。

這輛專門為坐輪椅的殘疾人服務的無障礙出行車,在湖南省內屬首輛,自2015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以來,已服務了株洲市300餘名殘疾人士及行動不便的老人,服務累計近6000人次。

一個悲痛的故事

催生溫暖的想法

陳瑛為殘疾人服務的想法,源於一個悲痛的故事。

2010年,陳瑛的大女婿突發腦溢血導致癱瘓,直至離世。大女兒照顧丈夫5年半的那段往事,讓陳瑛深刻感受到了家有殘疾人的艱辛。經濟上、精神上,殘疾人家庭的壓力都很大,出門打車成本較高,同時上下車都需要人抬,很不方便。

無障礙出行服務車為殘疾人提供服務 受訪者供圖

有感於此,陳瑛和大女兒陳志徵集100多名志願者組建微信群,成立「株洲市益雲公益協會」(現已更名為株洲市益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又陸續聯繫上株洲市300多名重度殘疾人入群。

殘疾人通過電話或者微信預約車輛,志願者就會提供免費上門服務。從此,這輛無障礙出行服務車穿梭在株洲市的大街小巷,成為專屬殘疾人的公交車。

輪椅舞蹈夢、腦癱者寫作夢

在他的幫助下實現了

唐波一直有個舞蹈夢,可在她25歲時因車禍導致高位截癱,從此被禁錮在輪椅上。陳瑛四處奔波,幫她募資購買了4輛舞蹈輪椅。唐波45歲時,終於在輪椅上開始了舞蹈人生。

她組建了全省第一支專業輪椅舞蹈隊,隊里有因脊椎血管畸形而坐上輪椅的大學生;有先天疾病造成雙腳變形的殘疾人專干;有湖南省首例Wolfram綜合徵患者;年齡最小的12歲女孩,則因6歲時練習舞蹈發生意外造成脊髓受損……

正在坐爬樓機 受訪者供圖

為了方便舞蹈隊員們去長沙學習排練,陳瑛專門叫司機駕駛無障礙出行服務車多次護送。後來,這支輪椅舞蹈隊不但在全省比賽中獲獎,還受邀參與了首屆全國肢殘人輪椅馬拉松健身賽上的開幕式演出。

無障礙出行已成為一項日常關懷行動。在為殘疾人朋友的頻繁服務中,陳瑛意識到,不僅要方便他們出行,更需要打開他們的心懷。

在一次陪伴殘疾人朋友秋遊的活動中,陳瑛認識了29歲的官松源。小官因腦癱,從小無法流利說話和自如行動,母親獨自將他拉扯大。為了鼓勵小官多動腦、多動手,陳瑛得知他對文字有濃厚的興趣後,給他布置了個小任務——為每次服務活動寫總結報道,並獎勵他每月300元稿費。

如今,小官愛上了寫作,不僅在網上寫一些文章掙點零花錢,還寫了詩歌200多首,文章50多篇,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正準備將作品彙集出書。母親短時間外出,他也能自己買菜做飯了。

政府、社會力量加入

他覺得責任更大了

陳瑛希望,無障礙出行服務項目能長期運轉下去,可現實困難擺在眼前。「光無障礙出行服務車,一年的駕駛員工資、燃油費、保險費、維修費等,最少也要10萬元。」

為了爭取經費,陳瑛多方奔走,並發揮攝影特長,拍攝了千餘張殘疾人朋友的照片,記錄下他們身殘志堅的故事。他精選了240餘幅,在株洲市規劃展覽館展出,引起熱烈反響。無障礙出行服務項目也獲得了株洲市社會工作十佳項目、優秀三社聯動項目等榮譽。

近年來,該項目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市殘聯、市民政局、市婦聯等單位共支持了20餘萬元。蘆淞區和天元區也和株洲市益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訂了政府購買服務協議。

去年,株洲城發集團又給該項目捐贈了一輛服務車。陳瑛很開心,能為更多的殘疾人朋友服務了。可是他也不免擔憂:「這也意味著,服務經費要翻一倍,我的責任也更大了。」

他對自己「摳到家」

臥室被子上打著大補丁

下肢殘疾人士黃文交告訴記者,在一次無障礙出遊活動中,他看到陳瑛吃完午餐後將一份沒吃完的榨菜打包。「陳瑛對我一笑,說帶回去晚上吃,不浪費。」

在陳瑛的家裡,餐廳里一張小小的餐桌,四把木椅子都用鐵絲拉扯著,綁了又綁,臥室床上的被子還打了一個大補丁。其實,陳瑛家裡並不寬裕,平時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經費就用於公益事業,老伴周益雲也很支持,從沒有怨言。受到陳瑛的影響,大女兒陳志為無障礙出行服務項目捐款1.5萬元,小女婿也在空閒時間義務當服務車司機。

幫助的人多了,陳瑛常常會遇到受助的殘疾人朋友硬要請他吃飯。為了尊重他人,陳瑛也不拒絕,但條件很苛刻 ——不能浪費,人均10元左右。


來源 | 株洲晚報

記者 | 肖蓉

編輯 | 譚俊傑(見習)

審核 | 匡志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EP4zm4BMH2_cNUgQy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