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嘯表示,疫情雖然對《歌手》的節目製作產生了影響,但節目所表達的歌手與音樂的關係、立意不變,第三期節目也是希望通過音樂,讓所有正在接受疫情考驗的人們都能感受到一份陪伴——「用音樂,等春天」。
在昨天剛剛播出的《歌手·當打之年》第三期節目中,位於中國北京、上海、長沙、台北和日本東京的9位歌手實現了「雲競演」,500位大眾聽審在線「雲投票」。如何在保證節目原有流程和環節的同時,不折損《歌手》品牌的立足之本——音樂質感、專業水準和競技公平性,《歌手·當打之年》總導演洪嘯坦言,雲錄製背後是一次排除萬難的艱辛探索過程。
雲錄製之外,今年的《歌手》開啟了歌手的「當打之年」。「這個節目已經第八年了,我們需要的從來不是浮萍式的簡單變化,更希望持續引領音樂類節目發展的面貌和趨勢。」洪嘯對《綜藝報》說道。
五地歌手雲競演
節目組在疫情暴發後就已有進行雲錄製的打算。多方考量、論證和商議,2月初正式「拍板」了雲錄製的形式。
隨著錄製形式的確定,技術和執行細節上的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先例可借鑑參考,節目組要做「第一個吃螃蟹」式的技術攻關。「雲錄製條件下,我們要做的準備工作勢必要更為充分、細緻;新錄製方式中,所有潛在的問題都必須考慮到位,給出解決方案或做出預案。」洪嘯介紹,節目組在十天時間裡,不斷梳理原有流程和環節,逐步找到雲錄製式的替代方案。
《歌手·當打之年》第三期的歌手分布中國北京、上海、長沙、台北和日本東京五地,錄製場地怎麼解決、不同場地音樂配置的調和,是節目組面臨的首要問題。確定雲錄製方案後,節目組早早與分處各地的歌手溝通錄製場地、設備等拍攝要求。為了儘可能地讓音樂配置維持同一水準、保證音樂呈現外部因素的公平,第三期節目在樂器配置上只留有最基本的吉他、貝斯、鍵盤、鼓,如果歌手再有自己的個人需求,只能自行增添program置入演唱。
極致標準下的音樂、舞美、燈光、表演的綜合視聽呈現是《歌手》自誕生以來的一大看點,但洪嘯表示,在雲錄製的有限條件下,節目的視聽呈現自然會有一定折損,但節目組儘可能保障樂器等配置的齊全、貼合live演唱的氛圍,儘量讓這個品牌堅守多年的專業性和競技性不受影響。
500位大眾聽審雲投票
雲錄製帶來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大眾聽審團由線下轉移至線上,節目組面臨的諸多新問題也是圍繞這一變化產生,在具體執行上主要有三個技術難點:一、網絡傳輸中音樂質量如何儘可能地降低損耗;二、500位聽審線上投票如何避免受到外部因素干擾;三、如何避免歌手競演音視頻資源的泄漏。
與以往錄製一樣,參與雲錄製的500位聽審要經過工作人員層層選拔,簽署具有法律效應的保密協議。在雲錄製期間,節目組設置了專門的投票通道,歌手競演結束後大眾聽審可在主持人的幫助下進行投票。「其實線上聽審和線下聽審的要求是一樣的,競技的公平性、投票的公開透明性,並不會因大眾聽審團由線下轉到線上而有所折損。」
與此同時,芒果TV為線上投票提供了技術和法律保障。洪嘯介紹,在嚴密的技術措施保障下,很難有錄屏現象的出現,但音源的泄露問題仍較難規避,因此,工作人員會在雲錄製期間實時監測全網動態,一旦發現泄露及時處理。
但從身處現場直觀感受live演唱的衝擊力,到通過網絡觀看和聆聽表演,大眾聽審的體驗必然有所變化。「節目組會以現有技術儘可能保證音樂在網絡傳輸中的高質量,力求音質損耗達到最小。同時,我們也認為音樂的力量不僅取決於音質,還在於音樂作品的完整性以及歌手的整體表達。」洪嘯說道。
無論是點燃萬支蠟燭、情感噴發的米西亞,以明星們的方言念白作為演唱結尾的華晨宇;還是獨自一人在上海房間,背靠白牆演唱的周深……第三期節目帶給了觀眾諸多感動。洪嘯表示,疫情雖然對《歌手》的節目製作產生了影響,但節目所表達的歌手與音樂的關係、立意不變,第三期節目也是希望通過音樂,讓所有正在接受疫情考驗的人們都能感受到一份陪伴——「用音樂,等春天」。
持續創新
音樂現場之外的真人秀環節,是《歌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亮點所在。對於這部分內容,洪嘯表示,雲錄製模式非但不會造成損耗,甚至會因直播技術條件下的實時互動,成為真人秀內容升級和突破的有利因素。
從第三期節目內容來看,各錄製地點都設置了歌手觀戰區,通過網絡連線,歌手們可以觀看live直播並隨時參與互動,奇襲歌手可以隨時發起奇襲,外地歌手能實時看到長沙演播廳是否產生了奇襲。「真人秀環節不會少,相信此次的雲錄製會使真人秀環節更有特色。」
在雲錄製形式之外,全年輕歌手陣容以及「選曲全開放」是本季節目的重要創新舉措。除了米西亞一人為70後,今年《歌手》首發陣容多為80後、90後年輕歌手,奇襲歌手中甚至出現了95後、00後。通過「奇襲」賽制,「奇襲歌手」可以在任何一位在線歌手的演唱過程中,發動一對一挑戰,沒有任何一位歌手是安全的。
與此同時,通過「選曲全開放」的形式,洪嘯也希望能給觀眾帶來更多新鮮感。「金曲有熟悉感和親近感,的確更能引起情感共鳴,可當歌曲被反覆翻唱以後,觀眾就會失去新鮮感,基於這種情況,『當打之年』里歌手們的選曲是全開放的,可以演唱多首自己的作品。」
雲錄製是基於本次疫情及時做出的創新,對於一檔走過8年的「綜N代」節目來說,如何在不同時期不斷創新,是節目組一直面臨的難題。「不管是技術層面還是內容層面,都會有很多困難和阻礙,我們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洪嘯說。
對話總導演洪嘯:音樂高於歌手,更高於任何一檔音樂節目
《綜藝報》:第一期節目中,很多參與過節目的歌手以及本屆歌手都闡述了自己理解的「當打之年」,作為總導演,你怎麼解讀「當打之年」?
洪嘯:「當打之年」這個概念是呂台(湖南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呂煥斌)提出的,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個主題,更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華語樂壇需要新的「扛鼎之人」,這個時代需要新的音樂,8年來,我們所累積的華語樂壇力量也足夠開啟年輕歌手的「當打之年」。
《綜藝報》:《歌手》已經陪伴觀眾多年,近年來每季《歌手》播出,都會有聲音問「這會是最後一季嗎?」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你認為《歌手》還能走多遠?
洪嘯:歌手和音樂是音樂類節目的核心,沒有任何一檔音樂節目像《歌手》一樣,一口氣「消耗」這麼多優質、成熟的歌手。這些歌手能否支撐得起這個節目、這個時代的音樂作品,是受眾保持「新鮮感」的基礎,因為音樂高於歌手,更高於任何一檔音樂節目。
這個節目已經第8年了,我們需要的從來不是浮萍式的簡單變化,更希望持續引領音樂類節目發展的面貌和趨勢。我們希望站在這個舞台的歌手能成為華語樂壇的「扛鼎之人」,更希望華語樂壇因此不斷煥發新活力。這個節目能走多遠,要看我們的觀眾是否還期待這個節目,我們也會盡力讓這個節目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安家天團」雲集東方 開啟電視劇雲發布創新模式
現金流緊張?影視公司的救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