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全網刷屏的「被逼洗內褲」男孩,如今保送清華了:媽媽狠一點孩子更優秀

2023-09-04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曾全網刷屏的「被逼洗內褲」男孩,如今保送清華了:媽媽狠一點孩子更優秀

妞們,還記得前幾年《少年說》節目中,那個喊話媽媽「不要再逼我做家務」的男生付軒昂嗎?

當時,付軒昂媽媽的回答令人讚嘆不已,一時間被譽為「國民好婆婆」

五年之後,那個被媽媽逼著做家務的男孩,在今年直接被保送清華大學。

我們先來回顧下,當時的名場面。

Part.1

「不要讓那個女孩後悔嫁給你!」

2018年,付軒昂正值初中,媽媽總以社會實踐課為由,逼迫他做家務,他向媽媽喊話抱怨:

「我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以後能不能不要再逼我做家務了?」

沒想到媽媽斬釘截鐵地回答道:「不可以!」

並解釋了原因:

「作為一個男孩子,你將來如果能泡得在廚房,下得了書房,能擔當,有責任。那麼你未來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會很幸福!」

付軒昂不解地問道:「但是以我現階段的年齡來說,學習不是最重要的嗎?」

媽媽的回答驚艷全網,她先是告訴孩子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長大了就要學會承擔,這樣可以培養他的感恩之心,更會讓他有耐心和愛心。

接著,媽媽講述了爸爸對家庭的擔當和責任:

「媽媽結婚的時候已經37歲,我為什麼要結婚?那是因為你爸爸在你姥姥家刷了三年碗!

那時候媽媽身體不好,所以到你10歲以前,媽媽都從來沒有拖過地,都是你爸爸做家務,連你姥姥生病住院,都是你爸爸24小時在醫院陪護照顧。

這一切,都讓媽媽特別感動,覺得嫁給你爸爸從來沒有後悔過。

將來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嬌萬寵的一個孩子,也是她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為什麼她要受委屈呢?

跟你一樣,她也要工作、學習、還得生孩子,帶孩子。

所以媽媽讓你做家務的初衷並不是折磨你,而是希望你成為一個真正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男人,能夠像你爸爸一樣,讓你未來的另一半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告訴大家:我從來沒有後悔嫁給付軒昂!」

最後,媽媽還對他提出了進一步要求:

「自己洗內褲、洗襪子。」

媽媽的回答讓人感慨萬千,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這樣教育兒子,整個社會的婚姻幸福率會提升很多。

這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體貼媽媽,懂分擔,有責任;媽媽通情達理,會換位思考,三觀又正。

這樣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肯定差不了。

付軒昂也不負所望,在高中期間就表現優異,獲得英語演講與配音比賽的特等獎,以及國家級一等獎等。

在今年更是直接被保送清華大學,進入了「世界文學與文化實驗班」專業。

讓孩子做家務,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答案不言而喻。

Part.2

做家務,是必備生存技能

去年5月,教育部發布了新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要求中小學生學做家務,包括烹飪、洗衣、修理簡單家電等等。

為什麼會要專門做這個規定呢?

因為做家務,是一項必要的生存技能。

我們知道,現在只要你有錢,一切家務活都可以外包出去。

比如吃飯可以叫外賣,搞衛生可以請小時工,甚至不少家庭本身就有保姆和保潔。

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鼓勵孩子做家務呢?

就是因為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太過於便利的時代,動動手指就能在遊戲里置辦家具、栽樹、做飯、穿衣服……

他們會以為做任何事都很簡單,無法認識實際操作中的困難。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新聞。

一個女孩,媽媽下午要手術了,女兒卻說:你們都去醫院了,那誰來給我煮飯呀?

很難想像,這話出自一個22歲成年女兒之口。

父母生病,孩子生活就不能自理了。

這樣的孩子,你能想像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了,怎麼獨自撐過去嗎?

難,非常難。

所以鼓勵孩子做家務,是一個讓孩子能和現實生活中連結的有效途徑。

例如煮個米飯,不是戳下螢幕就完成了,而要確確實實經歷以下步驟:量米、淘米、下鍋、量水、放水、按下啟動鍵選擇煮飯程序。

這中間哪怕一個程序做錯了,米飯就吃不到了。

讓孩子參與到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勞動中,這種成就感更真實,更接地氣,抗挫能力、自理能力才能真正地培養起來。

Part.3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聰明

做家務這件事,其實不僅是一種生存技能.

它還是一種讓孩子更聰明、更容易在職業上收穫成功的方式。

TED上有一個點擊量非常高的演講,裡面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

小時候做家務,有助於孩子在未來的成功。

這個觀點其實是來自於史上歷時75年的「哈佛格蘭特研究」

這項研究認為,成功的人生由兩件事決定:愛和職業精神。

而職業精神怎麼培養出來的呢?——讓孩子從小幫忙做家務。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做事情會更投入、更有主動性。

而不做家務的孩子,等著別人告訴他該幹什麼,做事情就更被動、拖拉。

英國社會學家弗蘭克·富里迪曾做過一項研究:

缺乏必要的勞動鍛鍊,父母不重視孩子的家務習慣,會讓孩子的腦前額葉發育遲緩。

腦前額葉,大家知道吧。

理性邏輯思維、情緒自控、判斷力、決策力等,這些通通都靠它。

很多孩子長大後不獨立、心智不成熟,大都是因為腦前額葉發育不完善導致的。

適當勞動,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足夠鍛鍊,腦前額葉也會發育得更好。

這樣的孩子,不但聰明,延時滿足能力和自我覺知能力也會相應好。

更容易養成專注、自律的好習慣,事業上也更容易成功。

Part.4

如何教孩子做家務?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他給媽媽做果汁,拿著清水直接泡藍莓和櫻桃;

即使是一點味道也沒有,霍思燕照樣說:好喝!

當嗯哼一樣一樣地嘗試過後,霍思燕才開始引導嗯哼:你知道榨汁機嗎?

她說:

孩子在投入做一件事情時,我們都應該學著不去打斷他,即便知道這件事情是錯的,我們也不應該打斷他,我想這對培養一個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很有幫助。

這點,我非常認同,孩子不是天生會做家務,我們需要多點耐心和技巧。

多誇誇他們,比如「寶寶,你真棒,多虧你,家裡才這麼整潔」,孩子就會很有成就感。

獨立、聰明、有責任感、懂感恩...

但是也要認清現實,一開始孩子靠自己的興趣做家務,當意識到家務比較困難時,也會很快失去興趣。

這個時候正是教孩子好好堅持的時候,不要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

人民日報發布過一份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妞們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家的孩子該做哪些家務。

來源:微博@人民日報

托爾斯泰說過:

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讀書學習是為了獲取知識,而做家務,才能讓孩子融入生活,收穫獨立、自信與責任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9880c1edbb03846ff6046df4646be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