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海南就是「網紅」了。
只不過,不同於今日概念。
這裡的遙遠和荒蠻,
讓它成為文人墨客皆避而遠之的「流放網紅地」。
唯有60多歲的蘇東坡,
一路顛沛流離,歷經滄桑坎坷。
在這找到人生新樂趣——吃生蚝。
相傳,為了守護一個個肥美生蚝,
他曾特意寫信叮囑幼子,
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海南有這麼多好吃的啊,
因為「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
近千年後,
這個任性洒脫的老頭一定沒有想到,
今天的海南,可不止生蚝守不住,
如金細沙、蔥鬱椰樹、無垠海面,一個都藏不住,
滿載著我們對於夏日的所有幻想。
海南只有這些嗎?
夏日將至,
不妨用這份全新的度假秘笈,
打開一場期待已久的海南島之行。
01
去起航
這裡有最大的海域面積
水滴狀的海南島,像一塊翠色的琥珀,
鑲嵌在祖國最南邊,一片深藍色的汪洋之上。
去年在三亞海邊,參加了一場難忘的婚禮。
記憶中的法餐和派對、衝浪和潛水,讓她對這裡的大海流連忘返。
幾千萬年的海浪之聲,
為這座島嶼激盪出一條長達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線,
除了三亞,海南島美麗的海,不計其數。
走走走,去瓊海的潭門鎮吧。
老船長會告訴你,數百年前,50歲以上的男人在小鎮不多見。
因為他們不到這個年歲,就會長眠於大海。
從十幾歲就跟著父兄,航征於海上,
至此短暫一生,就是過去海南人,以海吃海,以海為生的倔強和信仰。
「因為那是祖宗海啊」
走走走,去西沙群島吧。
這裡是《中國國家地理》上的最美海島,有人稱這裡隱秘而偉大,
有人說這裡的玻璃海,像打翻了調色盤。
西沙群島,如其名,
小島眾多,包括22個島嶼、7個沙洲,還有10多個暗礁、暗灘。
2013年,這裡正式開放旅遊,
不過只對外開放了三個島嶼:全富島、鴨公島和銀嶼島。
並且只能坐指定的郵輪,只有中國公民方可抵達。
島與島,各有風情。
島上細軟的白沙,光腳踩上去,就像踩在棉花上。
遠眺碧綠色的海,如春風喚醒剛剛舒展開小葉芽般嫩綠的清新。
比起全富島的細膩,鴨公島的狂野,更有張力。
這是沒有一粒沙子的島嶼,
島上幾乎全由貝類和珊瑚礁組成,因此又被稱為「貝殼之鄉」。
島上的島中湖,會隨著海水的潮漲潮落時隱時現。
在鴨公島最有趣的體驗,是去尋找貝殼。
造型最獨特的那一個雖不能帶回家,但一定會給你留下最難忘的記憶。
到了西沙,不能錯過的,還有銀嶼島的玻璃船觀光。
走走走,去高冷的大洲島吧。
它是我國少數保持著原始狀態的熱帶海島。
島上峰峻石奇,一條長800米、寬40米的弓形銀色沙洲,連接著南大嶺和北小嶺。
走走走,去距離大洲島六海里的萬寧島。
既有喧囂熱鬧的烏場漁港,也有風景如畫的漫長海岸線。
自駕或騎行,是行走萬寧最好的方式。
從石梅灣,一路向北,途徑南燕灣、神州半島、老爺海、保定灣、春園灣,抵達大花角。
其實,包括三亞和剛剛提到的諸多島嶼,整個海南的海岸線,都適合自駕。
晴朗的天氣里。
這種自由與隨性,才是島上令人上癮的平凡日常。
02
去雨林
世界最大的生物諾亞方舟
其實,漢代以前,海南島上90%的面積都是原始熱帶森林。
如今,這座第二大島上,
仍然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
尖峰嶺
去年10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選首批國家公園之後。
去海南探索雨林,逐漸成為新潮。
海南熱帶雨林,西起尖峰嶺,東至吊羅山,南抵保亭縣毛感鄉,北達黎母山。
這兒,至今發現了三千多種野生植物,六百多種脊椎動物。
海南長臂猿、海南山鷓鴣、海南孔雀雉、海南新毛蝟...
這些被冠以「海南」前綴的特有物種,構建起了這裡「特有物種的極樂世界」。
被讚譽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諾亞方舟」。
尖峰嶺,黃腹花蜜鳥
以至於有人說,
如果沒有見過海南的熱帶雨林,就不能說你去過海南。
深入雨林腹地,才能看到雨林的壯美。
如果你想感受奇山峻岭,
就去「海南之心」五指山,海南島第一峰。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雲煙」。
從五指山自然保護區到五指山紅峽谷文化旅遊區;
從奇岩突兀、斷崖天埑,到峽谷漂流。
一次性領略北緯18度,海南第一峰的密林風光。
如果你想在雨林腹地,感受民族風情,
不妨去到什寒村。
它位於黎母山和鸚哥嶺一脈相連的熱帶雨林中,
在這兒,可露營,可住農家客棧,
也能當地少數民族一起,體驗織黎錦,品味民族美食,
或一起爬山探險,或溯溪而上。
同樣身處在雨林中,
還可以到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感受非遺文化和民族風韻。
這裡可是海南省,最豐富、權威、靈動且純正的民族文化「活體」博物館。
如果你想探尋神奇地質,
海口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一定滿足你所有好奇心。
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萬年)火山噴發活動的休眠山群,集科考、科研、科普和旅遊於一身。
如果你想看動物世界,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里,自然天成的熱帶雨林和兩千多隻珍禽異獸等著你。
更不用說,還有海南熱帶飛禽世界。
作為國內最大的鳥文化主題公園,這裡有超過30000多隻熱帶飛禽。
觸手可及的奇異飛鳥,就是這裡。
除此之外。
雲霧繚繞的吊羅山,綠滿大地的毛瑞山;
山水成廊的王下鄉,飛泉流瀑的黎母山,風姿卓越的百花嶺;
猿聲鼎沸的霸王嶺——海南黑冠長臂猿在中國唯一的分布地。
海南黑冠長臂猿
以及生機勃勃的鸚哥嶺,坡鹿棲息的猴獼嶺……
物種多樣性,同樣惹人瞠目結舌。
茂密的熱帶雨林、奇特的飛鳥、獨特的人文環境……
人生不去一次海南島,是不完整的。
03
去吃吃吃,買買買
唾手可得的海邊美食和好物
海南的飲食文化,大抵可分為東西兩線。
東線文昌雞打頭陣,加積鴨、和樂蟹、東山羊、是四大傳統名菜。
而西線,是黎苗族聚集區,有烤乳豬、山蘭酒為美食特色。
比起三亞的五花八門菜譜,集各地之所長,而讓人質疑海南沒有海南菜。
其實海口,才是真正的美食寶藏之地。
因為這裡的省會光環,聚集著海南省四分之一的常駐人口。
同樣,也是海南各地美食的集大成者。
吃遍海口,得從晝到夜,滿城覓食。
粉,是海口人的生物鐘,從早到晚。
一碗海南粉,叫醒全城海南人;
一碗文昌抱羅粉、萬寧後安粉,提神醒胃;
最後深夜10點,一碟臘腸炒粉下肚,伴睡意而眠。
一半靠海為生的海南人,吃海鮮同樣有一套。
在這裡,海鮮是生活的主題。
它既能成為清粥小菜,幾隻沙蝦,就盤活了一碗清水白粥。
也可以是萬能搭配,
就像常見且價廉的海白,海口人都吃出了多種花樣。
比起海鮮大排檔,
一盤炸小魚,按鍋上的海鮮煎蛋,
下酒的釘螺,超有滿足感的海鮮炒飯,
才是海口人夜宵攤子的正確解鎖方式。
不管是海口,還是整個海南,
椰子是終極主題。
當我們收到小敏從海南寄來的椰子時,
才體會到,能帶走的海南情,無非還是它。
小敏說,就連海南的垃圾桶都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足以可見,滿城椰子樹的海南,有多愛椰子。
他們愛椰子林帶來的風情,愛椰子樹抵擋海上風浪的堅韌。
他們把「不讓上樹摘椰子」寫進了中小學校規。
也把椰子做成各種風味小吃,
清補涼、椰子飯、椰子糕、椰子凍。
吃飽喝足,離開海南時。
最後總還要去免稅店逛逛。
不血拚一把,彷佛虧了好幾億。
其實,當你翻開海南的地圖,
這座島,一半海,一半林,
既是瑰麗的奇特世界,也是祖國最南端的耀眼明珠。
如今,海與天的交匯,地與林的相融,
人和人之間不斷書寫海島夢,讓海南成為了每個人心之嚮往的棲息之地。
曾經90%熱帶雨林,縮減;
特有的珍稀動植物,瀕臨滅絕;
好在,我們越來越懂得保護她。
「愛護海洋,愛護雨林,愛護我們的家園。」
對大自然保有敬畏之心。
這些才是,
我們踏上旅途中,旅行的意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