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字經濟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2024-06-22     北青網

當今時代,數位技術、數字經濟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們在新一輪國際競爭贏得主動權的戰略選擇。在這一新興領域,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頻出,跨界混業經營模式特徵明顯,不僅涉及經濟運行的基本制度,也關係到廣大網民的公民權利,必須要在明確的法治體系護航之下高效運行。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迅猛,成就舉世矚目,已成為加速生產要素流動、提升市場配置效率、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造福人民群眾生活的重要驅動力量。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超50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在數字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以「深度偽造」「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算法歧視」等為代表,陸續出現了市場主體無序競爭、侵犯消費者隱私、利用技術優勢違法亂紀等不少亂象,倘若不加以規範,勢必影響到數字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如果說疊代更新的數位技術是數字經濟的「發動機」,那麼法律法規就是數字經濟前進的「方向盤」。順應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我國積極推進數字經濟方面的立法,陸續制定了民法典、電子商務法、電子簽名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典五法」,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性的法治保障。從數字經濟未來健康可持續發展來看,我們要持續不斷地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提升立法的全局性和系統性、前瞻性和戰略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繼續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數字經濟能否在法治軌道上運行,關鍵在人。面對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執法機關和司法部門的執法理念、執法水平要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一方面要善學善用數位技術,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大力推進數據分析、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工作,以期實現更高效的監督監管,將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另一方面,要用好用足數字經濟現有的法律法規,對惡意破壞市場秩序、損害人民群眾利益、挑戰法律權威的市場主體,堅決依法依規處理。

數字經濟越是先進、越是重要,越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更不能越過法律紅線。我們要建設更為科學高效的網絡環境、法治環境,發揮好法律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讓數字經濟始終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文/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賈亮

圖源/視覺中國

(央廣網)

編輯/姬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79b5e8a47d8fc1bd806f1c1a703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