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中國4月銷量為94,879輛,同比下滑0.35%,雖然尚未扭轉下滑趨勢,但與去年同期已基本持平。不過,相較2021年的近15萬輛,本田中國銷量萎縮非常明顯。而這一趨勢在累計銷量上,也反映的淋漓盡致。
本田中國1~4月累計銷量為315,245輛,同比下滑29.79%,只有去年同期七成水準。相較2021年近54萬輛,同比減少了22萬多輛。廣汽本田聲稱「主流合資車企和市場需求實現了雙向奔赴!」,合資車企回暖之說為時尚早。
眾所周知,日系車企尤其是本田汽車,之所以出現了大幅下滑,主要是應對電動化戰略失誤,反而押寶混動市場,直到現在電動化戰略也是在不斷修改,搖擺不定的戰略,遲緩的產品布局,現在無法打開市場。
今年4月26日,本田汽車再次發布針對電動化等企業改革措施,在全球市場計劃計劃到2040年,將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在全球範圍內的銷售比例提高至100%。計劃到2030年,將純電動車的年產量提升至200萬台以上。
電動戰略發布了不止一次,但是能實現的不多。本田首款車型e:NP1極湃1銷量折戟,但是本田電動化腳步卻不停頓,廣汽本田第二款純電車型e:NP2 Prototype已在上海車展首發,搭載新一代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繫統。
本田計劃在中國市場,將於2024年推出「e:NS2」和「e:NP2」。概念車「e:N SUV 序」在上海車展亮相,將於2024年推出其量產車。計劃到2027年,共推出10款純電動車。到2035年,實現純電動車銷售占比100%。
分品牌來看,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兩個子公司兩極分化。廣汽本田4月銷量為60,498輛,同比增長40.9%;東風本田4月銷量為34,381輛,同比下滑34.24%。東風本田只有廣汽本田銷量一半之多,兩者之間差距開始拉大。
兩者之間這一差距也反映在了累計銷量之上,2023年1~4月,廣汽本田累計銷量為178,424輛,同比下滑21.67%;東風本田累計銷量為136,821輛,同比下滑38.15%。累計銷量上,廣汽本田比東風本田多了4萬多輛。
東風本田月均銷量在3萬輛左右,1月份銷量只有2.4萬輛,即便是在3月份開啟了價格戰,也並未出現明顯增長。反而,廣汽本田開始回暖,尤其是在4月份,6萬輛已是今年最好業績。
廣汽本田終端銷量60,498輛,同比增長40.25%,環比增長44.7%,同比環比雙增長均在40%以上。其中,電動化車型終端銷量15,041輛,同比增長86%,環比增長60.2%;雅閣混動銷量達到6,713輛,同比增長120.2%。
本田汽車電動車起步晚,電動技術和智能化無明顯優勢,所以銷量仍以混動為主,50萬銷量主要是混動為主。在自主品牌混動技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後,本田繼續布局PHEV市場,推出全新第四代i-MMD PHEV混動系統,新款雅閣將率先搭載。
分車型來看,雅閣銷量25,590輛,同比增長123.3%,環比增長26.9%,憑藉混動優勢,雅閣在B級市場仍有一席之地。飛度銷量6,453輛,同比增長74.2%,環比增長51.8%,隨著比亞迪海鷗等電動車上市,飛度在AO級市場地位不保。
奧德賽銷量4,079輛,同比增長68.3%,環比增長72.5%,奧德賽在MPV市場不溫不火,與GL8有著天壤之別。型格銷量6,111輛,同比增長15%,環比增長90.7%。皓影銷量8,420輛,同比增長20.4%,環比增長56.6%。冠道銷量3,908輛,同比增長124.6%,環比增長44.6%。
反觀東風本田,一款車型銷量也未發布。在最新一期《廣州市促進消費提檔升級若干措施》中,對於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車等有消費利好,廣汽本田等品牌可以享受獲得藍牌的促進政策,預計再次迎來高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