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服務業寒冬,但仍需長期看好(2月5日)

2020-02-05     鬥牛投資者教育

專業,專注,專心!你們最可愛睿智的鬥牛財經小編上線了,鬥牛財經每天給您分享最好資訊,專注傳遞最有價值的投資信息,幫助更多投資家人。

不知道前兩天大家關注到沒,西貝莜麵村的老闆發聲,本月虧損7億,如果繼續這樣,三個月現金流就扛不住了。影視行業停業小半月帳面可見票房縮水近百億,旅遊產業也近乎停止,在如此大環境下,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股市。

先說一下行業比,目前我國從事第一、二、三產業企業數量分別占比3.33%、12.69%和83.98%。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占比7.1%、39%和59%,相較於2003年非典,2019年第三產業提高11.9%。

而美國201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卻高達165147.47億美元(超過16.5萬億美元),約為美國GDP總量的80%多——要知道2018年,中國全部的GDP也才13.608萬億美元啊,都比不上美國的服務業GDP。

就拿旅遊業來說,2003年受SARS影響,全年國內遊客人數出現下滑。2Q2003受影響最嚴重,其次是3Q2003。2Q2003主要旅遊公司營收下降,例如黃山旅遊、峨眉山、桂林旅遊、中青旅分別同 比-78%/-63%/-71%/-63%;受固定費用的影響,當期凈利潤分別虧損3223萬元/同比-72%/虧損352萬元/虧損537萬元,下滑幅度比營收更大。

預計疫情過後,旅遊行業會恢復正常。2002/2003/2004年國內旅遊人次分別同比+12%/-1%/+27%,剔除受影響的2003年,2004年恢復正常水平。2018年,我國旅遊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體系日益完善,市場秩序不斷優化,全年全國旅遊業總收入達5.97萬億元,對我國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占我國國內GDP總量的11.04%。

2018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數約為1.5億人次,首次超過入境旅遊人數,反映出我國國內消費者出境旅遊消費意願的不斷提升。

相信大家看了這組數據,對於未來旅遊行業有了更大的信心。隨著中國經濟的越來越好,發展的趨勢總會更多的向著第三產業去轉型,當疫情過後,新一輪的服務業高潮肯定會接踵而來。

那在這一輪的行情中,我們該如何操作,我認為疫情沒有結束,影視娛樂行業還將下調,畢竟他們可能連自己都保不住了,但是隨著疫情過後,那麼將是大家抄底的最佳節點,畢竟我們總不可能一直悶在家裡,總得出門逛逛,約上三五好友吃個飯、看個電影啥的,未來行業可期。

更多精彩盡在微 :「鬥牛投教」!關注不迷路,點贊加關注再走唄~愛你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6d2FHAB3uTiws8K2gH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