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斷」脊柱再「重建」!13歲先天性頸胸段畸形少年重獲「新生」

2024-09-18     湖南醫聊

雙肩不平,脖子傾斜,外觀畸形,13歲小宇的父母本以為他們的孩子就要帶著這樣的畸形生活下去,直到他們遇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張宏其教授的脊柱側彎團隊。通過「打斷」脊柱再重新拼接的方式,為這個少年的未來帶來了「新生」。

「端不平」的肩膀,13歲少年先天性頸胸段畸形

今年7月,小宇的父母懷著忐忑的心情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宏其教授的門診就診。張宏其教授看到小宇外觀後,當即就看出他存在嚴重的頸胸交界段的脊柱側凸——個13歲的孩子有明顯的高低肩,左側內肩明顯高於對側,且脖子向右側傾斜。

張宏其教授當即給小宇安排了相應的檢查,結果不出所料,小宇的C7-T2椎體和椎板發育不對稱,並且融合在一起,形成頸胸交界處的側後凸畸形。

術前CT三維重建及MRI

張宏其教授介紹,這種頸胸交界段的脊柱側凸在臨床上是相對少見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種,其中像小宇這樣的先天性側凸處理更困難:一方面,先天性發育畸形導致的脖子傾斜進展快,另一方面,手術風險很大,容易導致四肢癱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該畸形的矯治一直是脊柱外科領域公認的最富挑戰性的手術之一。

若不及早進行手術干預,隨著年齡的生長,小宇的畸形會迅速進展,造成更加嚴重的雙肩不平、脖子傾斜,頭部歪斜加重,勢必造成雙眼不能平視、及軀幹嚴重傾斜等等後果,這不僅是生理上的病痛,更會給患兒及家屬造成嚴重的心理及經濟負擔。

「打斷」脊柱為了重塑人生,湘雅脊柱側彎團隊再克難關

然而,要對小宇行矯形手術,風險極大——單純的後柱截骨矯形手術並不能達到矯形目的,想要取得滿意的矯形效果,必須行脊柱三柱截骨。

「通俗地說,就是將小宇的頭頸交界區的脊柱完全打斷,切除部分畸形椎體,再拼接起來。」張宏其教授表示,截斷區脊柱椎管內就是大腦控制軀體感覺運動的橋樑——頸胸段脊髓,這些結構稍有損傷,對13歲的小宇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術前,張宏其教授團隊對小宇的影像學資料的仔細分析,制定出詳細切實可行的手術方案。其中有三點他尤其要注意:因為小宇多個椎體畸形,不是正常的解剖結構,術中首先要仔細辨認畸形椎體,找准理想的截骨線及截骨量的大小、範圍;同時,要確保在截骨過程中及截骨後閉合脊柱截骨兩斷端的過程中,不損傷或擠壓到脊柱椎管內的脊髓;脊椎前方還有椎動脈,術中切除左側第一肋骨後段時,還要注意不干擾附著於第一肋骨斜角肌間隙內的鎖骨下動脈、臂叢神經及胸膜等。

8月2日在麻醉醫生劉展梅教授及手術室張嘉洋護師、劉璐護師和脊柱外科手術組長郭靜主管護師的支持協助下,由張宏其教授主刀,吳建煌教授,王昱翔副教授及孫揚主治醫師的配合,為小宇進行了手術。

術中張宏其教授操作細緻,仔細的保護脊柱周圍重要結構,按術前計劃,順利的對小宇先天性頸胸交界段脊柱實施了:單純經後路頸7胸1畸形融合椎體的椎骨部分切除及左側第一肋的部分切除、脊柱三柱截骨、內固定矯形、植骨融合手術,經過張教授團隊6小時的通力合作,手術最終取得圓滿成功,即安全的「打斷」了畸形的脊柱,又完美的接合、矯正了脊柱畸形。

經過專業的治療及精心的護理,小宇術後身體狀況得到迅速恢復,雙肩等平,脖子完全正了.

術前(左)、術後(右)X片對比

術前(上)、術後(下)對比像

其實,小宇的成功並非個例,據悉,張宏其教授主刀完成的近3000餘例脊柱畸形手術,其中不乏像小宇這樣的患者,張宏其教授迄今為止仍保持著:該病種「零癱瘓、零死亡」的紀錄(即尚無永久性神經、脊髓損害的病例),並領銜完成了「複雜脊柱畸形外科安全矯治新技術體系的創建與臨床應用」的項目;據文獻檢索:他完成的手術例數、手術難度和手術療效,均居國際領先水平;他所領導的湘雅醫院脊柱外科,也是目前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脊柱畸形治療中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孫揚 曹璇絢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6bdacc8074325e7ffeff423a4a030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