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孫悟空最後成為了斗戰勝佛,這到底是什麼佛?

2022-07-05   悠然歲月

原標題:《西遊記》中孫悟空最後成為了斗戰勝佛,這到底是什麼佛?

在《西遊記》的最後,唐僧一行人取得真經被論功行賞,唐僧被封為了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了斗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了凈壇使者,沙和尚被封為了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封為了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很多讀者就好奇了,這些佛、菩薩、使者、羅漢都是幹什麼的?特別是孫悟空的斗戰勝佛,一聽起來就威風凜凜的,像是一位武將,是一位專門司戰鬥的佛嗎?當然了,也有讀者認為孫悟空皈依佛門後還是成為了佛門的打手,是陰謀論的石錘啊。

我們如果不去想太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就從基本的佛教知識角度去解讀的話,可能會有另外一番的收穫。

首先要知道,佛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覺者,修行圓滿的人。所以佛是無法被冊封或者賜予的,唐僧和孫悟空看起來是到達了西天取得了經書後被封為了佛,但實質上這西天取經之路就是他們覺悟的過程,在抵達西天的時候,他們已經覺悟成佛了,佛祖不過是給他們加封了一個佛的封號罷了。

就例如唐僧,雖然他看起來一路西來沒有任何的長進,怎麼可能說抵達靈山之後突然覺悟成佛了呢?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在收服了豬八戒之後,他們一路西行抵達了浮屠山,碰到了一個人物,叫做烏巢禪師。烏巢禪師以做謁的形式說了說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會碰到的一些磨難,而另一個就是傳授了唐僧《多心經》

《多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般若經》的總綱,在歷史當中就是唐玄奘從天竺帶回來翻譯的。《西遊記》中有提到【玄奘法師悟徹了《多心經》,打開了門戶,那長老常念常存,一點靈光自透。唐僧一路都在參悟這本《多心經》,到達靈山後拋卻肉身最後覺悟成佛。

話說回孫悟空的斗戰勝佛,斗戰勝佛這個佛號是源於《佛說決定毗尼經》說:犯了五無間業的人,應在這三十五佛之前至心懺悔。而斗戰勝佛就是接受禮懺的三十五佛之一。

雖然說佛教有菩薩低眉也有金剛怒目,但是這個斗戰勝佛並不是說是佛教當中的武將、打手之類的意思。這個所謂的斗戰,斗的並非是別人,而是在於自己的私心、我執做鬥爭。在修行的道路上,很多人會因為執念或者私慾之類的走向邪路,而斗戰勝佛則是戰勝一切私心偏好永享太平。

孫悟空在西天取經之前,就是有著非常多的執念和私慾,說他是妖魔一點都不為過,闖龍宮、鬧地府、一次反出天庭、二次大鬧天庭。不能說龍王、閻王、玉皇大帝沒有錯吧,但到底是誰的過錯更多呢?這個時期的孫悟空就處於是陷入了「我要、我想、我厭」的執念,我不管你們是怎麼想的,反正這是我要得到的我想得到的,而那些是我不想要的我討厭的。

他活得極端自我(當然也會照顧一下族群),但總體上還是一隻野獸,以叢林法則來生存,沒有善惡和道德的概念。而與此同時孫悟空的能力還特別的強,能夠造成的破壞比一般的人還要大,可以說是為霸一方,為禍一方。

而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他的概念可以說是潛移默化的,我們在一劫一難當中很難看出孫悟空的變化,但是到靈山成佛的時候。孫悟空已經學會了為他人著想,能夠辨別善惡的猴,見性成佛,這就是他成佛的契機。

他能夠戰勝自己的執念和私慾,自然成為了斗戰勝佛以後,也能夠庇佑信徒能夠一念純粹、一心清凈,克服障難,循覺出迷。

圖片/網際網路

文字/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