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何不吃水餃,只吃煎餃?還把煎餃當成配飯小菜?

2022-03-11     雅歌小汐

原標題:日本人為何不吃水餃,只吃煎餃?還把煎餃當成配飯小菜?

如果要比較中國和日本餃子的差異,主要的不同,大抵是:中國以水餃為主,日本以煎餃為主;中國的餃子餡料多元,日本的餃子,幾乎都是豬肉+包心菜餡;中國的餃子餡一般不會加蒜,而日本的餃子則大多會加。

不過,中國與日本的餃子還有一個決定性的差異,就是中國的餃子是主食,而日本的餃子則是配飯的菜。

日本最早和的餃子有交的記載,是在江戶時代1707年發行的《朱舜水氏談綺》中,提到1689年時,明朝的儒學者朱舜水來到了水戶藩,並將內餡為鴨肉,稱之為「福包(ふくつつみ)」的餃子獻給水戶光圀。而水戶光圀也因此被稱為「第一個吃餃子的日本人」。

此外,在1778年發行的《卓子調烹方》,以及1784年發行的《卓子式》等中國料理書中,也都有著餃子的記載。而長崎奉行中忠英也在其於1788年所著之《清俗紀聞》一書中介紹了餃子。

直至1932年期間。當時日本出版了許多介紹餃子的書籍,其中也出現了「鍋貼(コーテイ)」。

在日本當時的料理書中,餃子多半只被視為「肉包」的一種。或是被當作是「燒賣」來介紹。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日本的餃子是源自中國,那為什麼日本人吃的不是一般中國北方人吃的水餃,而是煎餃?

其實說法有兩種

一個說法是:在中國,每逢餃子包多了,就會在第二天,把前一天吃不完的水餃煎熱來吃,而日本的煎餃就是偽造這種方式做的。

但這個說法有一個漏洞,那就是日本的煎餃並沒有煮過後再煎,而是生餃子直接煎的。

第二種說法認為:日本煎餃是源於中國的鍋貼,由於鍋貼和日本的煎餃一樣,同為在生的狀態下直接煎制,因此這個說法就顯得更理所當然了。

這個說法的其中一個理據是,日本喜劇演員古川綠波,在他的《綠波的悲食記》中寫道:「東京出現了餃子店,所謂的餃子店(正確來說,是鍋貼店)……」

那麼,日本人為什麼只喜歡吃煎餃而不吃水餃?

在1999年九月出刊,介紹文學、歷史、美食與旅遊的雜誌《宿》(《サライ》)。對當時的珉珉羊肉館(該店出品的餃子在當時非常有名氣)店主橋美枝子的訪問中,她說道:[除了成吉思汗鍋之外,我們也賣水餃和煎餃。但煎餃勝出。因為它不但可以下飯,還可以當下酒菜。]

在中國北方,是以麵食為主食,因此餃子本身就是結合了碳水化合物、肉、蔬菜的一種食品。是不會與米飯一起吃的。也因為這樣,中餐的餃子為了能讓人吃得夠飽足,皮多半會比較厚一點。

而日本的人食是米飯,無論是搭配拉麵還是餃子,主食都只會是米飯,其他都只是配菜。若要拿來配飯的話,用油煎得外脆內嫩的煎餃自然更為合適。正如珉珉羊肉館的店主所言,可以下飯,還可以當下酒菜。因此,煎餃更加符合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另外,隨著餃子店業內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日本許多餃子店都會特別標榜自己的特色,但卻不是在餡料上推陳出新,而是在擺盤或搭配的配菜上。有些店會把煎餃擺成像一圈,在中間放包心菜絲,有的則會配芽菜絲,有的店則會在空出來的中間位置再多放兩個餃子!

但是在我看來,日料店的煎餃子,不是更應該增加餡料的選擇嗎?

今天分享的「日本人為何不吃水餃,只吃煎餃?還把煎餃當成配飯小菜?」到這裡,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60bd4568fdd7ac4933ab3bee2fb5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