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手腕上的安全

2024-10-21     川渝本地消息

您的孩子

戴「智能手錶」了嗎?

為方便與孩子聯絡

許多家長會為孩子購買

兒童智能手錶

「根據中國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兒童智能手錶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目前中國5歲至12歲的兒童數量約為1.7億人,兒童智能手錶的市場普及率約為30%,基本上3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孩子有智能手錶。」

近年來

兒童智能手錶發展中

伴隨的「隱患」備受關注

回答問題「離譜」

播放不適宜未成年人觀看內容

誘導學生充值「遊戲」

……

作為不少學生

「標配」的兒童智能手錶

被頻頻發現存在問題

令家長們擔憂

兒童智能手錶等於兒童手機?

兒童智能手錶,滿足了家長育兒的哪些需求?

「實時定位」——帶孩子出門更安全;

「雙向通話」——及時通信;

「對手錶中的應用隨時進行過濾」——防止孩子沉迷……

給孩子買智能手錶的初衷是為了便於聯繫、實時定位、保障安全,卻沒想到買了個「小手機」,一些手錶功能甚至和成人穿戴設備相差無幾。

不少家長發現,兒童智能手錶功能正在不斷升級。從過去基礎的打電話、實時定位功能,到「搖一搖加好友」、語音微聊,再到AI問答、「小小零錢包」。

北京的學生家長肖女士表示,「孩子離校後,通過智能手錶加群聊天、玩遊戲,卻一個不落。」「孩子們有群聊,經常用手錶聊天。」

「安全神器」真的安全嗎?

隨著兒童智能手錶功能的不斷延伸,其豐富的功能容易讓孩子沉迷其中,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視力降低、睡眠不足等健康問題;還可能暗藏誘導消費、暴露隱私和被不法利用的風險。

——「孩子的陌生群聊里有人飆髒話」。有家長質疑,部分智能手錶「拉群」功能設置過於隨意,導致孩子可以被輕鬆拉入陌生群聊,但家長對於群聊內容的監管卻很難。

上海家長蘇女士發現,智能手錶的群聊功能可以把不認識的小朋友拉到一個群里,但家長卻看不到群聊內容。「女兒告訴我,培訓班認識的小朋友把她拉到陌生群里,有人在群里『飆髒話』。」蘇女士雖然幫孩子退了群,卻幾經嘗試都無法關閉「拉群功能」。

——「未經家長允許充值上百元成為會員」。智能手錶上一些「知識遊戲」軟體,青少年不需要通過家長帳號許可就能點擊下載。一些「知識遊戲」中還包含「氪金」元素,如「金幣」機制、VIP模式等。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不乏智能手錶應用誘導未成年人消費的投訴。有投訴者稱,智能手錶上一款遊戲誘導孩子在未經家長允許的情況下充值了299元的會員。北京學生家長曹女士說,如「紅包積分」設置,讓不少學生熱衷於賺積分、搶紅包,極易上癮。

——「不受控的答案」存風險。兒童智能手錶里的應用市場App,可直接下載AI問答助手。此前,已經有智能手錶的AI問答助手出現不當回答。

不少家長擔心,雖然兒童智能手錶上一些敏感詞彙或者不文明用語都會被禁發,但AI問答「不受控」的內容,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正確價值導向。此外,問答可能提供的虛假或誤導性信息也引發家長擔憂。

3·15信息安全實驗室對此展開了專門的測試。一位技術研發者將監測程序寫入某銷售量較高的智能手錶中,通過這款程序,研發者可以遠距離操控手錶,獲取兒童的活動數據與實時位置,甚至可以知悉孩子的通勤距離,看到孩子與父母、同伴的聊天記錄。

圖片來源:光明日報

多方合力守護孩子的「腕上安全」

實際上,針對兒童智能設備存在的隱患,相關部門已經重視起來:

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組織制定的 《兒童智能手錶個人信息和權益保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今年3月起正式實施。《指南》提出,兒童手錶製造者需要考慮在監護人控制應用程式中設置足夠的功能,以確保監護人能夠對兒童智能手錶的特定操作進行適當控制,如交友功能、應用內付費、內容發送等操作。

7月,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明確要求重點整治兒童智能設備。其中指出,兒童智能設備存在自帶App包含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以及以積分排行、功能解鎖、背景更新等為名,誘導未成年人過度消費的問題。

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也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體以及專門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終端產品應當具有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權益、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功能。

對於學校和家長而言,讓兒童形成正確的技術觀、良好的媒介使用習慣也尤為重要。 因此,提升兒童媒介素養應當被納入家庭與校園的教育範圍。

在家庭層面,建議家長可以轉變強硬的干預方式,主動和孩子一起使用兒童智能手錶等電子產品,幫助孩子辨別內容。學校層面,應考慮加入蘊含批判性、反思性的媒介素質教育課程,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媒介觀。

除此之外,兒童智能手錶的家庭管控應該「疏堵結合」。把握好尺度,同時也不完全剝奪孩子接觸和使用的機會,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

一方面,家長可以設置合理的使用時間,避免孩子過度沉迷於兒童智能手錶、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並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戶外運動、閱讀、社交等其他有益的活動。

另一方面,家長也要看到兒童的能動性與積極性。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適合他們年齡和興趣的內容;還可以鼓勵孩子參與一些活動,如製作短視頻、參與在線討論、更新網絡作品等,以培養他們的媒介內容創造力和表達能力。

來源丨首都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22d3d75b1795a3e22c47375043e76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