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位媽媽私信我:「為什麼孩子總是那麼調皮,不聽話?總是要把自己惹得火冒三丈,對他非打即罵,他才能夠略微收斂或者改變?」
我問她:「孩子多大?」
她說:「7歲。」
我再問她:「孩子僅僅是調皮,還是處處不聽話?」
這位媽媽問我:「有區別嗎?」
我解釋:「你仔細想,有沒有區別?調皮是孩子的本性,也是孩子思維活躍的象徵之一;處處不聽話,是壓根兒就沒有聽話的時候,哪怕不調皮,也不聽話。」
這位媽媽想了好一會兒,才回復我:「孩子就是不聽話,怎樣都不聽話。只有打罵過後才會有所收斂。」
我繼續問她:「你打了孩子之後,他就再不犯同樣的錯了嗎?」
媽媽立即回答:「當然不是啊,要是不犯錯了,我不就會沒有煩惱了?事實上,每次打罵過後,只能安穩一段時間,過去是幾天,現在是一小會兒,我這邊氣還沒有消,他已經依舊我行我素了。所以我才更生氣啊!」
我反問她:「假如孩子長到十幾歲,長得比你高、比你壯,卻沒有把不聽話這個問題扭轉,那你還打得了嗎?」
媽媽自然而然地反饋:「他是我兒子,我是他媽媽,長到100歲,我說打他,還是照打不誤!」
唉!多少家庭矛盾、親子戰爭,就是由此而來。
當父母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時,就會對孩子沒有基本的尊重感、也沒有足夠的了解,卻自以為是的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否則就會非打即罵;長此以往,孩子從不反抗、從不叛逆才真的會有問題,好不好?
而一個在打罵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難免總是處在忐忑不安中,天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沒有任何安全感,就會慢慢發展出自己的負面行為:比如不敢再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比如習慣性說謊,比如隱瞞自己的實際需求等等。
問題出來,總要解決;倘若沒有解決,就像地雷一般,不知道會在哪個時刻忽然被點燃引線,導致爆炸。
作為家長來講,打罵孩子的時候,習慣性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認為是孩子把自己逼得無路可走,只好用打罵的方式宣洩出來。
事實上,實力是相互的,孩子又何嘗也被逼得無路可走呢?他們在成長中,不得不多一分忍耐罷了。
而教育孩子,實際上是家長的責任,孩子表現不好或者不如自己所願的好,一定是家長在引導和教育方面出了問題而不自知。所以,只有家長願意花費心思去思索教育、思考問題癥結所在,才不會草率地打罵孩子,而是會綜合考慮教育的方式方法。
有專家指出,家長打罵孩子,多是這3個原因:
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也是家長毫不猶豫對孩子非打即罵時的座右銘,這同樣是傳統的教養觀念對很多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傳統觀念中,孩子對父母,尤其是父親,應該是絕對順從的,說一不二,不能有絲毫的忤逆,才是孝順。
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有很多很優秀的觀點,同樣也會有糟粕,這種對孩子沒有任何尊重,把孩子作為父母的附庸品,且可以隨意打罵,毫無疑問就是糟粕所在。
時代在進步,孩子也不會像過去那般盲目的「順從和孝順」,父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在孩子面前永遠高高在上。
我們常常會說,孩子的臉就是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就是指孩子沒有任何自我情緒控制力,他們更加隨心所欲一些,可以自在地哭、自由的笑、隨時隨地的鬧。
作為小寶寶,這樣的自由自在,這樣的隨心所欲,當然問題不大。但是作為成年人,是一定要有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才可以立足於「江湖」的吧!
如果說,父母在成人的世界裡可以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在孩子的世界裡,又為什麼不可以呢?
父母的心智不成熟,對孩子而言就是沉重的壓力和包袱。父母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不順、困難和挫折,都莫名其妙地發泄到孩子身上,還美其名曰是孩子不聽話,自己打罵是為孩子好。
快省省吧!孩子比大人更有七竅玲瓏心,好不好?
事實上,越是在人際交往、職業生涯中比較失敗的父母,越會把自己糟糕的情緒發泄給孩子,因為當父母的生活和工作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期時,往往會更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指示來學習和生活;當收效甚微的時候,父母就會直接打罵孩子,從而也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
換句話說,遷怒和打罵孩子,是父母無能最直觀的表現之一。
是的,現在很多職業,是要有崗前培訓和專業知識培訓,從而取得上崗的資格證。而父母之所以成為父母,無外乎就是兩情相悅後的結果罷了。沒有人強迫父母必須接受專業技能培訓才能夠成為父母。
那麼對於很多不思進取的父母來講,當年我爸就是這樣教訓我的,當年我媽就是這樣嘮叨我的,所以現在我也如此教訓你、嘮叨你……
想必為人父母是早已忘記了,當年自己被教訓、被嘮叨時的煩惱和壓抑。
有的父母會認為講道理給孩子,也不是不可以,就是效果太慢,想要立竿見影,還是打一頓最好,直截了當的皮肉之苦,孩子才能夠長心,才能夠進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個人都會老去,孩子也都會茁壯成長,當父母垂垂老矣,打不動孩子的時候怎麼辦?事實上,很多孩子是等不到父母打不動自己就已經想方設法地遠離父母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我不在你身邊總可以吧?寧可在外面吃苦受累,也不願在家裡聽父母的責罵和嘮叨,這是太多孩子無奈的選擇。
沒有人天生是父母,也沒有人天生是孩子。當你第一次成為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成為孩子。從他呱呱墜地開始,你們就是他的父母,他就是你們的孩子,是你們血脈的傳承。
不妨從最初就開始,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言傳身教,保持理智和冷靜,讓自己做學習型的父母、睿智的父母、開明的父母,而不是非打即罵的父母,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