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稿·回望新疆2023①丨四維治水

2023-12-25     博爾塔拉報

原標題:年終特稿·回望新疆2023丨四維治水

編者的話

白駒過隙,又至年尾。2023年,自治區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特別是總書記視察新疆、聽取自治區和兵團工作彙報時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開放和穩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實施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了一系列重點工作。為反映一年來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展現新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新作為,新疆日報社(集團)今起推出「年終特稿·回望新疆2023」系列報道,與您一起回溯這不凡的一年。

擁有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荒漠化土地面積超過64%的新疆,對水的追尋,自文明肇始而未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新疆對治水的思考和解答,正越來越深邃,也越來越清晰。

從思想上突破性革新,從戰略上全局性謀劃,從格局上系統性重塑,新疆水資源管理由內而外發生了深刻變化。

節水、蓄水、調水、增水「四維」發力,2023年,新疆「水文章」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氣象。

俯瞰大石門水利樞紐工程(10月13日無人機拍攝)。蘇鑫攝

水之重

——牽住「牛鼻子」,下活「一盤棋」

新疆治水的深刻變革,2023年迎來一個重要節點。

4月底,由自治區黨委主要領導挂帥的自治區黨委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9名院士和16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同時進入人們視野。

新機構的成立意味著新疆水資源兵地分割、流域區域多頭管理的格局正在從根子上被打破,新疆對流域區域、兵團地方、地表地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系統管理、全過程管理從機制上確立下來。

這是自治區黨委一年多來系統研究謀划水發展水安全的重大舉措。

去年以來,自治區黨委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的大棋局中,抓住了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性要素:水。

為何是水?

新疆星羅棋布的綠洲,因水而生,也因水而興。這片土地上的一切興衰,都與水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在3月的一次座談會上說:「水利是新疆發展的根本保障,水利興則新疆興。」

自治區黨委從政治上、戰略上、全局上認識水發展水安全,把水問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謀劃,旗幟鮮明地提出:「水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水資源利用效率有多高,新疆的發展空間就有多大」。

新定位擲地有聲,新認識激盪人心。全疆上下解放思想,重新審視新疆之水。

首先要回答的,就是新疆到底缺不缺水?

長期以來,乾旱缺水幾乎是人們對新疆的一致認識。但事實上,新疆缺水主要是時空分布不均帶來的結構性缺水。在人均水資源保有量上,新疆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從這個角度來看,新疆的水並非絕對短缺,關鍵是要在高效配置與合理利用上下功夫。

底數清,才能發力准。

圍繞「新疆有多少水、用了多少水、用得怎麼樣、如何用好水」這一課題,自治區水利部門組織力量,對新疆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全面摸底調查,較為客觀真實地摸清了新疆水資源「家底」。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疆水資源總體偏豐,也使得統籌調配管理的空間相對更大。

12月9日,位於葉城縣提孜那甫河中遊河段的莫莫克水利樞紐工程下閘蓄水,標誌著該工程開始發揮防洪灌溉功能(無人機攝)。莫莫克水利樞紐工程是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總庫容9270萬立方米,總裝機容量26兆瓦。馬甲兵攝

「運用系統思維科學治水管水,推動水資源管理從粗放模式向精細化、科學化轉變。」聚焦這一目標,一系列關鍵舉措加快實施。

管理體系上——打破流域管理、區域管理、分割管理舊體制,統一調度管理全疆水資源,統籌推進地方與兵團、流域與區域等協同治理。

配置模式上——探索實施「總量控制、彈性分配」方式,在把指標內的水充分用好的同時,把豐水期多出來的水作為動態水量進行彈性配置,取代了過去「剛性配置、一分了之」的模式。

統籌利用上——堅持地表水充分利用、水庫水優化配置、地下水合理開採,水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不斷提升。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

全疆各地破除觀念藩籬、堅持實事求是,全面落實科學治水舉措。14個地州市黨委均成立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精準精細做好「水」這篇「大文章」。

「當前自治區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建立。」10月,自治區黨委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指出,水資源管理下一步「關鍵是要緊扣節水、蓄水、調水、增水重點任務,深入抓好工作落實」。

水之治

——「四維」齊發力,打好「組合拳」

做好節水、蓄水、調水、增水文章,是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系統部署,更是深刻審視新疆當前和未來發展的水資源需求,實事求是作出的深遠謀劃。

這其中,節水是關鍵,蓄水是基礎。

就新疆的水情來看,節水最重要也最有用,是「保障水安全的根本出路」。

新疆節水,最大的潛力在農業。數據顯示,新疆農業用水占經濟社會用水總量91%以上,農業節水關係節水工作全局。

12月7日,尉犁縣墩闊坦鄉庫木庫勒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大型機械正在土地平整作業。汪志鵬 攝

在新的水資源管理模式下,農業用水「開源」與「節流」並舉。精準高效的配置讓更多農田得到供水保障,而節水技術提升和模式推廣,又讓更少的水滋養了更多農作物。

阿瓦提縣,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三河交匯之地。全縣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98%以上。縣委書記張曉明介紹,阿瓦提縣在「以供定需」原則下,執行「旬計劃、月控制,月計劃、季控制,季計劃、年控制」的彈性調控調度方案,以行政村為單位全面推行「灌溉面積、用水總量、灌溉定額、灌水時間」控制措施,實現水資源精準調度、科學管理。同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基礎工程,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農田124.58萬畝,尤其是實施「干播濕出」種植技術,推動「畝均節約用水近200立方米」。

目前,新疆已順利完成2023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35萬畝。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托萬哈迪勒克村黨支部書記黃英傑算了算:「高標準農田節省水資源70%,產量增加30%」。

念好水資源「節」字訣的同時,「蓄」的成效也在不斷顯現。

截至11月20日,新疆今年水庫總蓄水量151.29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11.87億立方米。

全疆各地積極適應水資源管理新形勢,將蓄水作為水資源調控的基礎,充分挖掘水利工程調蓄能力和水庫蓄水潛力,最大限度多調多蓄,為優化配置、科學供水創造條件。

9月5日在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拍攝的新疆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工地一角。該工程具有灌溉、防洪、發電等綜合功能,2017年12月開建,預計2026年10月建成。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蔡增樂攝

與此同時,全疆系統推進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和水資源調蓄能力建設,大石峽、玉龍喀什、奧依昂額孜、庫爾干4項重大水利樞紐工程實現關鍵節點目標。

庫爾干水利樞紐工程坐落於阿克陶縣的群山之中,今年4月底成功實現截流,建成後將為庫山河灌區年均增加0.69億立方米供水量,使農業灌溉保證率從40%提高到75%。和田縣境內的玉龍喀什水利樞紐工程正加緊建設,建成後每年可向塔里木河下泄生態水9億立方米,可保障126萬畝農田灌溉。

「四維」發力、多管齊下,讓新疆水的面貌煥然一新。

今年,自治區在節水、蓄水、調水基礎上,又補充了增水重要一環。針對新疆空中雲水資源開發潛力大等實際,穩妥研究和推進人工增水,開闢新的水資源增補空間,為新疆日益精細化的「池塘」里再添一「盆」水。

水之潤

——哪得清如許,為有活水來

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艾斯卡爾·吾休爾介紹,今年新疆立足內陸河流實際和來水偏豐有利時機,制定了全年619.7億立方米供水計劃。

這其中包含著一個鮮明的變化:原來新疆每年563億立方米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上限」,今年變成了供水保障的底線任務,多來的水作為彈性配置水量進行調配。

一策之變,氣象萬千。

截至11月30日,全區今年已累計供水609.58億立方米,完成計劃供水量的98%。

在「地表水高效利用、地下水嚴格管控、生態水有效保障」的原則指引下,水資源對新疆生產、生活、生態的多重利好不斷顯現。

今年,新疆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計劃,新增超過480萬畝糧食種植面積,力爭糧食產量比去年增加200萬噸,達到2000萬噸左右。

實現這一目標,最關鍵的因素是水。

隨著秋糧收穫工作落下帷幕,新疆糧食豐收已成定局,全疆今年糧食產量超過2000萬噸已無懸念。

這無疑是新疆系統科學治水管水最為積極的成果之一。

「從去年起,缺水的情況就好很多了,今年就沒擔心過水。」莎車縣艾力西湖鎮喀拉巴格村村民阿不都克熱木·買買提說。

截至11月20日,今年全區供應灌溉用水529.9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供10.8億立方米,其中糧食作物供水量比去年同期多7.97億立方米。各地堅決保障新增糧食種植面積灌溉用水,應灌盡灌、應供盡供、應保盡保,有力支撐了新疆「要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多作貢獻」的部署要求。

全疆科學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水與生態的關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科學精細的理念主導生態用水,既不過量,也不短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水以更加精準細膩的方式滋潤著大地。

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尉犁段塔河大橋,塔里木河奔流而下,河水在沙漠與綠洲間蜿蜒流淌,兩岸胡楊林生機勃勃(8月17日無人機攝)。汪志鵬攝

始於2000年的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工作,為遏制區域生態退化、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還是一樣的輸水,但內在已發生重大變化。「場景類似,但性質有根本區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長王福勇說。

王福勇介紹,今年8月初啟動的第24次第二階段生態輸水,嚴控輸水總量,且水頭不入尾閭湖泊,生態水全部用於滋潤河道兩岸的植被。通過精準核算各區域需水量,用多階段、小流量、長時間輸水「小步慢跑」方式,讓沿岸生態植被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解渴」。

在新疆最北端,額爾齊斯河實施了漓漫灌溉生態輸水,同樣採用更加科學精準的調節方式,讓下游的綠色走廊更加生機盎然。

今年水利部門研究制定主要河流、湖泊生態基本水量和湖泊最低水位保障方案,除重點河流外,還向烏倫古湖、吉力湖、艾里克湖、巴里坤湖、艾比湖、博斯騰湖進行生態補水,河湖生態持續向好。

實現人與水、土地與水、發展與水的和諧,永遠需要探索。眼下,水正以新面貌賦予這片土地新氣象。經冬歷春,持續滋養愈加美麗的新疆。

院士專家點評

楊晴 自治區黨委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

水資源作為新疆重要的戰略資源,不僅決定人工綠洲的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也決定天然綠洲生態環境結構和質量穩定性。新疆統籌推動提高全疆水資源高效配置、合理利用水平,充分體現抓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的思路。一是狠抓水發展水安全頂層設計,多次研究決策涉水重大事項,統一了認識、統一了行動。二是強化系統治理、高效利用的理念,充分認識「水資源利用效率有多高,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就有多大」,抓住了制約新疆發展最大瓶頸這個「牛鼻子」。三是建立水資源提級管理新體制,成立自治區黨委領導下的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建立全區統一的水資源調度管理體系,形成跨流域、跨區域協同協作機制,保障水安全戰略舉措落地。四是組建水利投融資平台,成立水利發展投資集團,向利用市場機制、兩手發力進行水利建設邁出一大步,對加快新疆水網建設具有重大推動作用。五是強化水資源精準配置、高效利用的調度工作,研究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實施洪水資源化利用等,為推動用好用足新疆水資源發揮了巨大作用。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博爾塔拉融媒體中心出品

監審:姜遠海 編審:歐登 編輯:何杉 責編:何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1cc426da7d7d7e53d2ffc5f61a969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