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過,端午將至。2020是不尋常的一年,2020的端午也一樣非比尋常。不期而至的災厄使得人們憂心忡忡,而今年端午的來臨,著實給予人們一定程度上的溫暖寄託。正如古人創立這個節日所祈盼的那樣,過端午,許願諸事安順、健康平安,亦有驅邪避災降瘟神之意。而安康、驅疫這四字也是如今的我們最盼望和最想看到的。那麼,如果想要過上一個頗有儀式感的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其實在江南地帶,端午節還有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人們不會忘記早早備好食材,和家人團聚一起吃「五黃」餐。那麼,何為五黃?五黃其實指的是在端午節這天,要吃五種名字中含有「黃」的食物,照古人習俗,這五種食物應分別是:黃瓜、黃魚、黃鱔、鹹蛋黃、還有雄黃酒。
依古人言,端午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日子,正當二十四節氣夏至前後。尤其是端午節的中午,按照陰陽五行的推論,更是「陽中之陽」。在此時段,天氣悶熱,人體生理上更容易氣血運行不順,進而導致思緒煩亂,心悸胸悶。而情緒上的變化,往往會影響到五臟六腑的運行功能,此時吃五黃,佐以「陽陽之力」,以使體內氣息和順,祛除毒素,帶走霉運。
那麼,為何吃的是這五黃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雄黃酒,以黃酒、雄黃泡製而成。雄黃實為一味中藥,而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抗菌、解毒之功效。江南有諺語言:「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夏至前後,蟲子毒物盛行,而它們最怕的便是雄黃。因此,民間同樣有「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但因雄黃本身有一定毒性,一般只會在黃酒中加入微量的雄黃。而當代人更是可能只會準備一壺黃酒表達傳統,或是加入香包之中。未達到喝酒年齡的小朋友,家長們則會他們的額頭、手足心等抹上一點雄黃酒,意為消毒防病、蟲蛇不叮。由於在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等地區,氣候相對較濕熱,蚊蟲蛇蠍偏多,相應的瘟疫疾病也常見,所以端午喝雄黃的習俗大多是從這些地區開始盛行的。
黃瓜,作為端午前後新鮮上市的時令瓜果,被列為五黃之一。事實上,就如前文所說,在至陽之日,人們往往心煩氣躁、心情焦慮。而鮮爽清口的黃瓜,恰好有清熱解毒、降火之效,性涼味甜。如此季節性特徵,註定使涼拌黃瓜成為夏日裡最爽心的涼菜之一,也成為拉開端午宴帷幕的首道開胃小菜。但這裡要提醒一句,如果是脾胃較寒涼的朋友,建議把黃瓜加熱後食用喔。
端午時節的黃鱔,經過冬季的畜養和春季的甦醒,蓄勢待發。天氣轉暖後恢復活力,格外健壯肥美。無論是蒸食還是炒制,鱔魚肉都細嫩鮮美。不僅滿足口腹之慾,也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民間也有「端午的黃鱔賽人參」的說法,說黃鱔能補氣血、消炎除濕。小編最愛清蒸鱔魚,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激發黃鱔的本初滋味,只需加幾片姜,一點料酒,一點蔥末,便足矣。
黃魚整條通體金黃,口唇朱紅,從古至今都被世人賦予祥和富貴的寓意。古時候民間就有以大黃魚作為上等佳品饋贈至親的習俗,且在端午時節尤為盛行。端午送大黃魚,意含美好期盼,吉祥順意。黃魚刺少肉嫩,若是紅燒黃魚,上桌後用筷子輕輕一撥,雪白的魚肉呈蒜瓣狀,抿上一口便是濃郁的醬香。
鹹蛋黃雖缺乏時令性,但卻格外受歡迎,且因名中含「黃」,自然也被列為五黃之一。近年來,各類美味的鹹蛋黃味商品層出不窮,更不用提風靡良久的鹹蛋黃粽子。端午吃上一個香糯流沙的蛋黃粽,不僅回味無窮,也寓意健康平安。
端午快到啦!今年的端午大家準備怎麼過?看完了五黃的故事,明天就可以準備開始備菜咯~小編在這裡提前祝願大家端午快樂,健康平安!
免責聲明:內容為潤心食憶原創,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