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雷電的形成和特點,防雷裝置的組成

2020-04-30     老安電工速學

雷電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氣流上升、電荷分離和放電三個階段。

在雷雨季節,地面上的水分受熱變蒸氣上升,與冷空氣相遇之後凝成水滴,形成積雲。雲中水滴受強氣流摩擦產生電荷,小水滴容易被氣流帶走,形成帶負電的雲;較大水滴形成帶正電的雲。

由於靜電感應,大地表面與雲層之間、雲層與雲層之間會感應出異性電荷,當電場強度達到一定的值時,即發生雷雲與大地或雷雲與雷雲之間的放電。

雷電的特點

雷電流是一種衝擊波,雷電流幅值Im的變化範圍很大,一般為數十至數kA。電流幅值一般在第一次閃擊時出現,也稱主放電。典型的雷電流波形如下圖。

雷電流一般在1~4μs內增長到幅值Im,雷電流在幅值以前的一段波形稱為波頭;從幅值起到雷電流衰減至Im/2的一段波形稱為波尾。雷電流的陡度α,用雷電流波頭部分增長的速率來表示,即α=di/dt,據測定α可達50kA/μs。

雷電流是一個幅值很大,陡度很高的電流,具有很強的衝擊性,其破壞性極大。

雷電的作用形式

1、直擊雷

定義:直接擊在建築物或其他物體上的雷電。

危害:直接雷擊使被擊物體產生很高的電位,從而引起過電壓和過電流,不僅擊斃人畜、燒毀或劈倒樹木,破壞建築物,甚至因而引起火災和爆炸。

2、感應雷

定義:由於雷電流的強大電場和磁場變化產生的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造成的。

危害:造成屋內電線、金屬管道和大型金屬設備放電,引起建築物內的易爆危險品爆炸或易燃物品燃燒。

3、雷電波入侵

定義:當輸電線路或金屬管路遭受直接雷擊或發生感應雷,雷電波便沿著這些線路侵入室內,形成雷電波入侵。

危害:造成人員、電氣設備和建築物的傷害和破壞。

4、球形雷

定義:通常認為它是一個溫度極高的特別明亮的眩目發光球體,直徑約在10~20cm以上。球形雷通常在電閃後發生,以每秒幾米的速度在空氣中漂行。

危害: 能從煙囪、門、窗或孔洞進入建築物內部造成破壞。

上面講了雷電的形成和作用形式,下面我們一起學習如何防雷!

一、防雷裝置的組成

1、接閃器

專門用來接收雷雲放電的金屬物體。

2、引下線

連接接閃器與接地裝置的金屬導體。

引下線應沿建築物外牆敷設,並經最短路徑接地。採用圓鋼時,直徑應不小於8mm,採用扁鋼時,其截面不應小於48mm 2 ,厚度不小於4mm。暗裝時截面積應放大一級。

在我國高層建築中,優先利用柱或剪力牆中的主鋼筋作為引下線 。當鋼筋直徑為不小於16mm時,應用兩根主鋼筋作(綁紮或焊接)做為一組引下線。當鋼筋直徑為10mm及以上時,應用四根鋼筋(綁紮或焊接)做為一組引下線。建築物在屋頂敷設的避雷網和防側擊的接閃環應和引下線連成一體,以利於雷電流的分流。

防雷引下線的數量多少影響到反擊電壓大小及雷電流引下的可靠性,所以引下線及其布置應按不同防雷等級確定,一般不得少於兩根。

3、接地裝置

接地裝置與大地連接。

有垂直接地體和水平接地體。

防雷裝置的工作原理

關注老安電工速學,分享更多電工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iLJyXEBiuFnsJQVV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