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巴黎大師賽,納達爾能補上職業生涯缺失的一塊拼圖嗎?

2023-01-06     小新娛樂趣聞

原標題:今年巴黎大師賽,納達爾能補上職業生涯缺失的一塊拼圖嗎?

如果你對納達爾有深入了解的話,就不太可能給他貼上「偏科生」的標籤。就大滿貫分布來看,納達爾是歷史上集齊四大滿貫獎盃的7位「全滿貫」球員之一。不僅如此,他還是唯一在十幾歲、二十幾歲和三十幾歲都拿過大滿貫的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紅土之神」納達爾當然也有遺憾和缺失。比如,他從沒有在巴黎大師賽奪冠,也從沒有在ATP年終總決賽奪冠。

細細分析起來,納達爾這兩個明顯的遺憾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甚至暗合了他的打法和比賽的規劃。

首先,這兩項賽事都是室內硬地。而我們都知道,納達爾最擅長的場地類型當然是室外紅土,最不擅長的就是室內硬地。6月初巴黎的陽光、烈日、氣溫,甚至包括球場邊的微風、恰到好處的出汗量、最熟悉的紅土層和網球,這是納達爾感覺最舒適的比賽環境。

不知你發現沒有,納達爾沒有完成奪冠的巴黎大師賽和年終總決賽在時間安排上非常接近,都是臨近賽季結束的年底。正如很多人認為的那樣,納達爾的打法極其耗費體能,等到巴黎大師賽和年終總決賽開賽的時候,他已經疲憊不堪,甚至精疲力竭。就算再厲害的鋼鐵戰士,在不適合自己的條件下也難以發揮出全部的水準。

在今年之前,納達爾曾經7次參加巴黎大師賽,最好成績是2007年的巴黎大師賽首秀中闖入決賽,另外還有三次闖入半決賽,三次止步1/4決賽。儘管在巴黎大師賽一冠難求,但今年的情況似乎有點不同,納達爾或許有可能為自己職業生涯補上一塊重要的拼圖。

今年疫情導致很多賽事取消,納達爾只參加了26場比賽。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他缺席了六個月的比賽,賽事重啟後又放棄了去美網衛冕。接著僅僅參加了羅馬大師賽和法網。相對於以前年度參加十多站巡迴賽來說,納達爾今年的身體消耗要小很多。此前,他以不失一盤的成績奪得法網,甚至在決賽中以6-0/6-2/7-5的懸殊比分橫掃德約科維奇,彰顯了充沛的體能和高昂的自信,這都有利於他在巴黎大師賽尋求新的突破。

另外,納達爾職業生涯最大的兩位對手,費德勒和德約科維奇都退出巴黎大師賽,這又大大減輕納達爾的競爭壓力。

除此而外,我們看好納達爾在巴黎大師賽取得突破的最大理由是——納達爾有了新的改變,並且這種改變被證明是有用的。

從今年法網的七場比賽中,我們不難發現今年的納達爾與往年有明顯的不同。他的一發速度提升很多,接發球站位比以前更靠近底線,比賽回合數也比之前少了很多。概括起來就是,納達爾表現得更富有侵略性,他希望以乾脆利落的方式結束爭鬥,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頻繁地與對手陷入底線長多拍相持。

對於以上變化,只要看過納達爾羅馬和法網比賽的人都會有相似的主觀感受。實際上,客觀的數據統計也證實了人們的主觀感受。

我們都知道,評價球員的一個很重要指標就是看他的二發得分率,據InfosysATP統計顯示,納達爾今年二發得分率高達59%,是所有職業球員中最高的。在發球得分率方面,納達爾以87%的勝率排名第四。在接發球方面,納達爾的接一發得分率為38%,接二發得分率為58%,破發成功率為50%,這三項接發球的指標均超過其他球員。

另外,法網決賽的技術統計數據也再次證明了上述結論。當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打到第三盤第四局時,直播畫面給出了雙方短中長回合得分統計數據,納達爾與德約科維奇得分對比是:3拍以內的短回合34-13,4-8拍的中回合是25-27,9拍以上長回合是15-15。納達爾與德約科維奇全場比賽總得分是106-77。如果我們用5拍作為分界線的話,在5拍以內短回合納達爾保持著28分的領先優勢(53-25),5拍以上回合納達爾則保持著1分的領先優勢(53-52)。

看納達爾打球,似乎他從來沒有什麼改變。但是,如果看得足夠仔細,我們就會發現他每年都在變化,甚至每場比賽都有變化。最近幾年,納達爾在保持自己優勢特長的前提下,開始改變他的發球,著力提升一發的速度和落點,他的接發球站位也會根據場上的形勢作出改變,比過去更積極頻繁地逼近底線。

在莫亞的悉心指導下,納達爾在身體和心理方面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接近巴黎大師賽冠軍,他並沒有因為這站比賽的過往失利而氣餒。納達爾說:「在某些地方,你的成功率更高,而在另一些地方,你的成功率則稍低。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到達這裡時身體很累,有時精神上也很疲憊。」

對於34歲的納達爾來說,他當務之急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巴黎大師賽和ATP總決賽的比賽中去,以儘早完成這兩個重要的拼圖。畢竟,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後奪冠的難度將越來越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ffb00cdef4cea615ebacb2b71542a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