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牡丹裝盆後的處理及基本養護

裝盆後的處理


最科學的處理方法是將牡丹枝條半平岔,即在每個枝條的頂芽下5至15厘米處將枝條剪去,標準是要確保剪斷後的枝條上至少有兩個以上側芽。剪下的枝條可以作為接穗進行嫁接繁殖。

這樣做的原因是,剛剛盆栽的牡丹,半年內一般不會生出太多新根,而第二年開春後,每個枝條上的頂芽會迅速生長、形成花蕾、然後開花。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而因為剛盆栽的牡丹新根較少,不能從基質中及時汲取足夠的營養,只好大量消耗根部儲存的養分。這樣開花後2至3年內,盆栽牡丹的新根系生長和新花芽的發育都大大受到影響,甚至導致不開花。因此,去掉頂芽後,牡丹第一年不開花,便有足夠的營養和時間生出足夠多的新根系,確保以後無論是反季節生產還是正常生產,年年都能正常開花。

盆栽後,不對枝條進行任何修剪,直接用於當年的年宵花生產,即春節前讓其開花。這種生產方式會導致牡丹在夏天逐漸死亡,即使活下來的也沒有商品價值,因為剛剛盆栽的牡丹,還沒有生出良好的新根系,而老根上的營養在隨後的花芽生長、開花過程中幾乎被消耗殆盡。

盆栽後,將其放置在向陽背風處,第二年開花時直接銷售牡丹盆花,這種方式也會有一部分牡丹在夏天逐漸死亡。可在花蕾萌動後,去掉一部分花蕾(保留葉片),只留約一半花蕾繼續生長至開花,並在夏天來臨時將其放置到陰涼處,以便降低水分蒸騰。這些措施可確保大部分牡丹存活,並保持一定的商品價值。

蔞栽牡丹是將牡丹栽種於四周和底部都透氣的塑料蔞中,比如四周帶孔的垃圾筐,然後再在大田挖坑種到大田裡。與盆栽方式相比,這種栽培方式的優勢有以下幾點:蔞栽牡丹所用的塑料蔞透氣性好,不積水,牡丹根能更好地伸展和吸收養分,加快牡丹苗的生長,縮短育苗周期;蔞栽牡丹移栽方便快捷,節省人工,移栽成本低。



基本養護

光照管理

牡丹花喜光,但怕暴曬,炎熱夏季的高溫常常會灼傷葉片。再加上盆栽牡丹的根系吸水能力受到限制,所以夏季一定要適當遮陰,一般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用遮陽網予以遮蓋,中午要嚴禁暴曬。春、秋兩季,要將其擺放於背風向陽的地方,充分接受陽光。

水分管理

牡丹總體上喜乾燥,但不要誤以為牡丹耐旱,只不過是不要讓土壤中水的飽和度過高,否則其肉質根容易腐爛,所以給牡丹澆水的原則是「勤澆水、但每次澆水的量都要少」,特別是盆栽牡丹更是要勤澆、少澆。夏季氣溫較高時,更要適當增加澆水次數。秋季澆水要適當減少,以防誘發花芽提前萌動,影響第二年的開花。冬季進入休眠後,盆土不幹就基本上不用澆水。

施肥管理

牡丹喜肥,要注意適時追肥。對新上盆的牡丹,半年內一般不再施肥,盆土配製時加入的基肥就基本可滿足其生長需要。追肥一般是在半年後開始,一年追肥2至3次為宜,主要是春季花蕾成長階段,花開完後和秋季施肥。施用傳統有機肥就可以,可以施入盆土中,也可以澆水時一併施入液態有機肥。

病蟲害管理

葉部疾病主要是灰霉病和葉斑病,以春天發芽時噴施殺菌劑預防為主。一旦發生上述病害,及時去除病枝,可用1%波爾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氯硝銨1000倍液,每隔10至15天噴一次,連續噴2至5次。

根部疾病主要是根結線蟲、蠐螬和根腐病。根腐病主要是因水分和濕度過大,引發鐮刀菌和蜜環菌復合感染引起。預防措施是:在種植前,用可濕性甲基托布津600至800倍液和1000倍的甲基異柳磷混合液,浸泡牡丹根5至10分鐘再種植。對已經種植後發病的牡丹,可用上述藥液灌根或者澆水時一同施入。防治蠐螬時,可將甲基異柳磷施入花盆中。對於線蟲,可用10%克線磷顆粒劑,或40%甲基異柳磷800倍液,或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涕滅威,或磷化鋁片施入花盆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exm_20BMH2_cNUgYd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