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機在邊境墜毀!僅有一人活命,傳聞機上有「放射物質」
文/赤原
細數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明星產品」,AV-8B「鷂式」、V-22「魚鷹」以及「嶄新出廠」的垂直起降五代機F-35B早已耳熟能詳。若是說這些武器中誰的安全性最不穩定,那必然當「魚鷹」莫屬了。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等媒體的最新報道, 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架V-22B型傾轉旋翼運輸機在美國加州格拉米斯附近墜毀,墜毀地點距離美墨邊境的距離並不遠。有報道稱,當時飛機上載有「放射性核物質」,這一消息立即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此次「魚鷹」墜落現場)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 當時飛機上包括飛行員在內共有5人,有4人在墜毀後當場死亡,只有一人活命。但美國國防部聲稱,當時飛機上並沒有外界流傳的所謂「放射性核物質」,並且具體的傷亡數字五角大樓也並不清楚,因此無法證實這一傷亡情況的準確性。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尤馬基地的發言人瓦尼爾也表示,墜毀的飛機上並沒有「放射性核物質」,具體的情況要等調查結果得出之後才會向外界公布。儘管美國方面極力否認相關傳言的真實性,但由於並未放出其他準確的消息,現在的情況依然是「流言滿天飛」。
(V-22「魚鷹」)
事實上,這並不是「魚鷹」第一次「折戟沉沙」了。今年3月份,北約軍隊在挪威北部軍演時,一架「魚鷹」就曾在演習中墜毀,機上4名人員當場死亡。自「魚鷹」問世以來的二十餘年中,因意外墜毀的「魚鷹」至少在10架以上,遇難的人則至少有46人,而且這還只是保守的計算。
(墜毀的「魚鷹」)
早在2000年服役前夕的試飛階段,「魚鷹」的五架原型機就有三架墜毀,種種跡象表明,該機型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但美國軍方還是決定讓其強行「上馬」。在之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魚鷹」便再次墜毀,機上乘員全部遇難,當時美國國防部便決定該機型的投產計劃無限期延遲。
到了2002年,考慮到美國海軍陸戰隊急需此類機型,美國國防部決定重啟「魚鷹」的飛行測試。最終在2006年,作為「早產兒」的V-22傾轉旋翼運輸機成功入列美國海軍陸戰隊。儘管其故障率極高,但考慮到它優越的性能和作戰能力以及它在美軍兩棲作戰體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美軍並沒有讓其強行退役的打算。
(「魚鷹」正在吊裝M-777型榴彈炮)
V-22是一種同時具備短距起降能力和垂直起降能力的運輸機,其載重能力更是碾壓一眾美國現役的直升機,包括同樣「威名遠揚」的CH-46「支奴干」重型直升機。不僅如此,魚鷹的戰場適應能力也極佳。在戰場上,魚鷹只需要簡易的停機坪就可完成起降,在各種惡劣條件下都能夠執行投送作戰單位的任務,因此深受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青睞。
(「魚鷹」在「大象漫步」)
早在「魚鷹」的設計階段,為了解決安全性的問題,波音公司和貝爾公司就曾不止一次的「推倒重來」,屢次大改設計方案,但這並沒有改變其「先天不足」的本質屬性。根據美國國防部當年發布的相關調查報告,為了節約成本和縮短開發周期,美國軍方強行將該機型原本應該進行的103項飛行測試壓縮到49項。在僅剩的49項測試中,「魚鷹」也僅通過了33項。
(墜入海中的「魚鷹」)
在已經存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又沒有後天的補救和完善,「魚鷹」的悲慘命運似乎早已註定。毫不誇張地說,美國是在用士兵的生命來測試「魚鷹」,並且這些用生命測出的故障,美國也並不打算對其進行修改。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魚鷹」依然會繼續吞噬美軍士兵的生命,直至其徹底淡出美軍現役舞台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