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回應懂車帝冬測:請剔除「以商養測」對測試結論的影響

2023-12-15   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 / 塗彥平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由懂車帝冬測引發的行業爭議還在繼續發酵。

12月11日,懂車帝發布的混動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冬測結果,引起了業內廣泛熱議。

華為、長城、吉利、特斯拉等多家企業公開對懂車帝冬測的規則和結果提出質疑。

懂車帝回應稱,冬測所有項目使用統一測試標準,符合用戶冬季極寒環境用車場景,不存在區別對待,並於12月14日在漠河舉行2023冬測開放日,邀請所有車企現場觀測。

同一天下午,長城汽車在保定召開「關於共同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水平的圓桌論壇」,與會人員包括長城汽車高層以及來自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汽中心、招商車研、天津大學等單位的十多位專家、學者、機構代表以及多家媒體代表。

長城汽車總裁穆峰表示,大家對冬測結果的關注證明了一件事情,「就是針對各種極限環境的測試標準的缺失,而制定這個標準,是中國汽車企業和媒體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活動現場,長城汽車宣布向全行業開放所有「新能源汽車測試平台」,並倡議其他車企開放測試資源,共同支持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測試,推動更加專業、嚴謹的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標準。

會議的最後,長城汽車發起了「共同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水平的七項倡議」,其中之一為:行業各方應正確認識輿論引導責任,維護公平、公正的輿論環境,剔除「以商養測」對測試結論的影響。

這場由冬測引發的行業爭議,究竟應該如何看待?

長城開放所有新能源測試平台

正在漠河開展的2023懂車帝冬測,對50多款主流車型進行-40℃極寒測試。其中一個項目是對多款增程、插混車型的純電續航進行測評,結果,領克08 EM-P、問界M7、魏牌高山的純電續航分別為6.5公里、10.6公里、17.4公里,排名後三位。

結果公布之後,多家車企公開表示對測評結果不認可。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直接下場開懟:「坑人的測試,誤導民眾!科學與嚴謹才是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直言,「測評過程不科學、不嚴謹,結論不令人信服,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傷害了懂車帝自身的公信力。」

長城汽車也表示,調取參測車型後台數據進行確認,發現部分測試結果異常。

長城汽車CGO李瑞峰表示:「極限環境下更需要發揮測試驗證的可靠性作用,我們的出發點並非輸贏,而在於結果與產品本身性能、廠家認證試驗結果、用戶使用感受有較大差距,這樣的差距再冠以『專業』的帽子,是對造車人的傷害,對用戶決策的干擾。」

懂車帝對質疑進行回應,直言「2023懂車帝冬測所有項目使用統一測試標準,符合用戶冬季極寒環境用車場景,不存在區別對待」,並於12月14日在漠河舉行2023冬測開放日,邀請所有參與車企現場觀測。最終確認到場企業、媒體、行業機構和用戶共計25組。

同一天下午,長城汽車在保定召開意在提升中國新能源環境測試水平的圓桌論壇。

穆峰首先表示要為中國汽車媒體點贊,指出正是百家爭鳴的評測內容,才讓更多用戶開始關注、了解並逐漸認同中國新能源汽車,同時,也鞭策中國車企追求更加極致的品質水準為用戶造好車。

同時,他指出,核心還是要打造標準的公正性和專業性,「高質量造車與高標準選車同等重要,為中國用戶造好車,選好車,是我們中國汽車行業和汽車媒體的共同使命。」

穆峰直言,最近圍繞冬測的各種質疑和口水仗沒有任何建設性意義,共同尋找建設性提升方案才是關鍵,也是長城舉辦圓桌會的原因。

他代表長城汽車承諾:

「即日起,開放專用於低溫測試的黑河冬季試驗場,以及長城汽車旗下所有新能源測試平台,我們也全力支持所有媒體朋友在這一平台上開發、開展更多專業視角的測試項目。同時我們鄭重呼籲,中國其他車企開放測試資源,提供測試車輛,為支持中國汽車媒體的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評測而努力。」

此外,長城還宣布在明年夏測中開放相應的測試資源。

在極寒實驗場方面,長城自建了黑河冬季實驗場,涵蓋了雪動態廣場,冰面ABS路,冰雪圓環、低速的分割擴道等12種測試場地。

針對新能源車在極寒場景的使用,長城汽車累計建立了測試規範56項,圍繞著21個重點的建設項目打造了全氣候環境風洞實驗室、黑河冬季極寒整車道路實驗場、8套高低溫整車環境艙、14套零部件-40℃的實驗台架等設備。

長城汽車動力平台中心負責人劉寶表示:「針對PHEV、HEV低溫油耗的測試,我們會重點對極寒條件下的採暖、排放裂化、冷啟動加農、電平衡等難點問題,與油耗的平衡衝突進行優化標定和測試驗證。」

發起七項倡議

當前,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的行業標準亟需完善。

天津大學姚春德教授表示,極端條件下的高寒高熱高原三高實驗,實際上是以前在燃油車的條件下提出來的,而今天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形勢下,「混合動力、插電混動以及純電動車,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來滿足三高測試,來考驗產品性能,這是給我們汽車界提出來的一個新考驗」。

中國汽研代表也表示,極端環境測試確實是汽車行業裡面標準相對比較薄弱的領域。「一個標準的打磨需要反覆的測試、論證,是幾代人經驗的積累、總結、不斷深化,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搞幾次評測或者搞幾個試驗,然後博一博眼球,這個是沒有意義的。」

汽車商業評論從會上獲悉了以下兩個信息:

其一,中汽研汽車檢測中心呼倫貝爾有限公司聯合中汽信息科天津有限公司,將於2023年12月22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召開新能源汽車極端環境測試技術研討會暨汽車環境測試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會。

其二,2024年1月4日到10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整車分技術委員會將組織召開汽車極端環境適應性試驗方法標準起草。2023年第三次工作會議,長城也是參加的起草者之一。

圓桌論壇的最後,與會代表發起了「共同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水平的七項倡議」。

內容如下:

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需要科學、專業、嚴謹、公正的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維護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行業各方的共同責任。

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應堅持以用戶實際需求為中心的原則,為用戶切身利益負責。

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認可的標準。

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應建立嚴格程序認證,應有專業人員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中國車企應積極開放專業資源、提供專業能力、分享專業測試經驗。

中國車企應為用戶提供經得起嚴苛考驗的高品質產品,對正常輿論評價持開放態度。

行業各方應正確認識輿論引導責任,維護公平、公正的輿論環境,剔除「以商養測」對測試結論的影響。

行業各方應積極響應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標準、推動標準發布和應用。

對於第6點提到的「以商養測」行業亂象,其實在今年3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就曾提及。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對350家「第三方測評」帳號進行體驗式調查後發現:93.1%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多;5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商測一體,以商養測類的模式難保公正性;35.7%的「第三方測評」存在涉嫌虛假測評類問題。

車企、媒體各盡其責

在汽車商業評論看來,懂車帝冬測引發的諸多爭議,正是因為汽車行業確實面臨這樣的痛點:車輛出廠會經歷各種嚴格的國家標準測試,但有一個問題是,這些測試標準多是工程標準,與用戶實際用車場景有一定差距。

於是,很多媒體在做的這種更關注用戶體驗的車輛測試,就有了存在價值。

如果媒體測試過程嚴謹,立場公允,測試結果對用戶來說就很有參考價值。但如果測試過程不夠嚴謹,則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誤導公眾。

另外,以用戶體驗為主的車輛測試,測試條件不一樣,測試標準也不統一,比較容易引發爭議。

說到產品測評,12月14日-15日,汽車商業評論發起的中國汽車年度貢獻獎——軒轅獎,入圍的25款車型在軒轅獎評審團的復盤體驗後,在獨立觀察員安永的全程監督下,正在進行終評討論。

軒轅獎自2013年創立以來,始終秉持「獨立於商業、獨立於權力、獨立於關係」的三獨原則,通過專業機構的測試以及中外專家的評價,來發現優秀產品,洞見行業趨勢。

12月16日下午,第十一屆軒轅獎頒獎典禮也將在武漢舉行。敬請期待!

說到底,不管是車企還是媒體,都要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車企要做好產品,媒體的監督也要立場公正,特別是有可能影響到公眾利益的這種評測,更是要謹慎對待。

如果能通過充分、開放的交流,達成一些行業共識,一個有爭議的測評事件也有可能成為推動整個行業進步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