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名演員唐國強執導的《開國將帥授銜1955》開始公映,但其票房表現卻極為慘澹:首日票房僅為19.3萬元;上映4天後,也僅獲得了可憐的總共56萬元票房。
對此,唐國強感慨萬分道:「我和出品方真的無奈,這麼好的電影,排片量太少。我們的電影真的受到了歧視。」
很多人在評論中,卻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表演愛國藝術家」的司馬南,這又是為何呢?
原來,唐國強或許是看上了這位網紅大V的所謂「千萬級粉絲」,以為如此正能量的愛國電影,正好與司馬南的「愛國粉絲群體」極度契合,且司馬南在營銷會上,更是拿出他的拿手「催淚」功夫——在他「淚飛頓作傾盆雨」後,人們本以為,司馬南的千萬粉絲會蜂擁而至各地影院,但沒想到的是,他的千萬粉絲們並未買帳(也有可能無力買帳吧?)。
這其實,也可以側證出人們此前的一個推測:即司馬南推崇的「集體、公有、共富」等宣傳思想影響下的粉絲,可能大多是當年下崗工人及其後人,以及收入較低的社會階層。只不過,讓這些社會底層群體中的粉絲與司馬南一樣,成為「口力勞動者」倒是很容易,但在經濟方面的踐行力上,這一群體顯然還是差了點。
唐國強們將此片票房慘澹的原因,一味地歸咎於院線排片不力,甚至稱「受到了歧視」;更有司馬南的粉絲批判電影商業化過度,將罪責怪到資本的頭上——這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此「扣大帽子」的做法,卻有遮掩自身不足之嫌了!
事實上,無論是在中國,還是電影大國的美國及歐洲影業,也有很多「愛國主義正能量」的大片,既會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也能獲得票房收入的大賣——這就說明,這部電影本身還是值得自我思考與反省的:比如,人們過多詬病的唐國強本人的「特型演員」之演技問題,還有電影的藝術感染力等方面的原因等。
其實,既然唐國強及司馬南的粉絲們「不怪自身」,而是怪罪於資本與市場,那麼,對於這部票房收入看來只能是「毛毛雨」的正能量大作,不如像過去的年代那樣,則實行「免費」觀看就是了!
即無論是在各大電影院線,還是主動放到網絡平台上,或者送到全國各個社區、村莊、學校、機關……哪怕是露天播放,都要堅持一個「免費」二字!
則唐國強或司馬南們不啻於功德無量,如此「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為人民服務精神之下,其粉絲量也會隨之大漲;且有了更多粉絲與流量後,則未來對於唐國強、特別是司馬南而言,就能獲得更多、更大的流量變現,經濟上的回報也就會回來了,不知有千萬粉絲無比忠誠熱愛的司馬南「大學士」,閣下對此建議感覺如何呢?【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