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動經濟的傳統三駕馬車中,我們現在最看重的毫無疑問是消費。但很多朋友都從身邊的情況感覺到,消費雖然一再拉動,卻似乎拉不起來。
而且網絡上新起了一個新的名詞,「反向消費」,也就是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像傳統的年輕人那樣喜歡消費,喜歡追求個性和新潮,反而有點像中老年人,開始注重性價比,開始喜歡存錢。
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國慶長假前三天的旅遊消費收入卻大漲了125%?
數據與我們的感受完全不相符,這到底是什麼信號?
一般來說拉動GDP增長來自於三駕馬車,分別是出口貿易、投資和內需。
過去較長一段時間裡,我國的GDP高速增長與前兩項密切相關,但是現在卻不得不將重心轉移到內需,也就是消費身上。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由於美國掀起了加息狂潮,導致西方已開發國家不得不跟進,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利率大幅度攀升,導致西方的經濟陷入低迷需求,大幅度減少,這也影響了全球的貿易,大多數以出口為主導的國家都面臨著出口大幅度減緩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過去我們的投資較多的是通過基建和房地產進行投資,但現在財政收入明顯緊張起來,在投資方面也不得不相對的謹慎,否則未來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地方在難以化解。
所以三駕馬車中最重要的毫無疑問是拉動內需拉動消費。
各地也為了拉動消費不遺餘力。比如正在舉辦亞運會的杭州,在9月29日才剛剛發放了第1輪的數字人民幣消費券,以刺激亞洲美食季的消費。現在在10月4日,緊接著又推出了第2輪消費券。
類似於消費券,或者補貼的方式推動消費,在各地都層出不窮,但是也有很多網友結合身邊的例子,得出結論,消費刺激的效果並不像想像那麼好。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人指出現在的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反向消費出現了。
正常來說,很多年輕人都容易成為月光族,但現在很多人卻在千方百計把錢存下來。過去的年輕人都喜歡提前消費,追求個性,追求新潮,但現在越來越多人在網絡上反覆比較,儘可能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也許對於經濟拉動最大的就是房地產消費,也就是買房子。
不過這一屆年輕人似乎突然間醒悟過來,不太願意買房子了。所以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接近兩年的時間裡,每個月的房產成交數據都是同比下降的。
而另一個可以反映這一點的客觀例子就是,這兩年我國的個人房貸餘額突然間不漲了,一直停留在38萬億元。也就是說,幾乎沒有凈新增房貸了。
難怪大家都說,反向消費來了。
但其實也沒有這麼悲觀,有時我們憑自己的感受得到的結論,往往不如總體的統計數據客觀真實。
文旅部門的官方數據表明,在今年的長假期前三天,僅僅在國內旅遊出行的就達到了3.95億人次,這一數量與去年相比,大幅度增長了75.8%。
但是增長更加厲害的是旅遊收入,漲幅達到125.3%。
用這兩個數據進行計算,我們就可以輕易的得到結論,人均出遊花費比去年明顯的增長,增長幅度也達到了28.1%。
這不但說明大家更願意消費了,而且消費金額更高了。
這說明,所謂的消費降級,並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相反,我們的消費正在恢復,經濟也正在不斷增長。
PS:寫一篇文章需要2-3小時,閱讀只需2-3分鐘。
既然看到了這裡,請您花2-3秒,給本文「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