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機全球告急,誰想過中醫可用這招?

2020-04-06   金華佗中醫

在現代臨床醫學中,呼吸機作為一項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氣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於各種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術期間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療和急救復甦中,在現代醫學領域內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機是一種能夠起到預防和治療呼吸衰竭,減少併發症,挽救及延長病人生命的至關重要的醫療設備。


然而在大洋彼岸:


在和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探討如何改造生產線以滿足呼吸機需求之後,3月31日,一家企業宣布公開Puritan Bennett(PB)560可攜式呼吸機的完整設計規範、生產手冊、設計文檔和軟體代碼。



呼吸機在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如COVID-19)患者的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患者肺部不能有效呼吸,需要呼吸機支持。呼吸機可以模擬呼吸動作為患者供氧,在呼吸機的幫助下,患者肺部可以得到休息和恢復。否則,一些患有嚴重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可能無法存活。


而看似「落後」的中醫藥實際也有類似「呼吸機」的存在——武漢雷神山醫院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副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方邦江曾發表了《使用針灸等技術減少或替代呼吸機,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文章,文中指出:為了解決患者深部痰液引流不暢的問題,開展了應用腹部按壓提壓術,為患者增強腹部壓力,促進患者的痰液引流,同時該儀器還可以用來替代呼吸心跳驟停的人工心肺復甦。


針對呼吸衰竭,在既往獲得上海市衛健委針灸治療老年咳喘病適宜技術基礎上,使用針灸等技術應用於減少或替代呼吸機治療,以減少呼吸機待機時間,解決患者呼吸機脫機困難等問題,多名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糾正缺氧,效果顯著。


那麼,為何中國針灸可以起到輔助呼吸機以及加快病人「脫離」呼吸機的作用呢?我們結合上文的原創者發表的相關內容進行解讀:

病因:呼吸機幫助呼吸肌——乃「痿證」?


長期臨床觀察表明,機械通氣的重症患者成功脫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呼吸肌的相關功能。而膈肌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呼吸肌,為人體呼吸運動提供了最主要驅動力,其功能的下降會顯著影響人體的正常呼吸功能。


上述現象被定義為呼吸機相關膈肌功能障礙,簡稱VIDD(ventilator-induced 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雖然其他輔助呼吸肌也會造成一定影響,但膈肌功能障礙為脫機困難的主要原因。


經過對國內外相關膈肌功能障礙的研究進行分析統計,在實際的臨床實踐中,利用動物進行機械通氣驗證發現,機械通氣會造成以膈肌為主的呼吸肌功能障礙。


實驗顯示,動物在進行機械輔助通氣1天後,膈肌功能降低到原有功能的85%左右;在進行機械輔助通氣3天後,膈肌功能的強度下降了超過50%;並且隨著進行機械輔助通氣的時間越來越長,膈肌功能也在持續的降低,即膈肌功能的廢用性障礙。


另有實驗發現,在膈肌功能不斷降低的過程中膈肌的神經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衝動信號的傳輸始終保持在正常情況,說明神經系統不是膈肌功能障礙產生的原因。


在臨床研究中,受制於現實狀況針對人體的膈肌功能障礙研究十分有限。有研究機構曾經針對機械輔助通氣的新生兒屍體解剖分析,發現在這些樣本中,機械輔助通氣治療時間在12天以及12天以上的樣本發現膈肌存在肌肉纖維萎縮


那麼,這裡的萎縮與中醫的「痿證」是否有相似之處呢?

《景岳全書·痿證》記載了黃帝內經的原文並進行了分析:

帝曰∶五臟使人痿,何也?

岐伯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也。


帝曰∶何以得之?

曰∶肺者,髒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 ,此之謂也。


帝曰∶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

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


帝曰∶治之奈何?

曰∶各補其榮,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


帝曰∶善。

痿證之義,《內經》言之詳矣,觀所列五臟之證,皆言為熱。而五臟之證,又總於肺熱葉焦,以致金燥水虧,乃成痿證。


這裡有幾個重點的因素:

第一個是「肺熱葉焦」: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好比肺部被邪毒烤糊了一般,形容肺葉受熱、灼傷津液的病理狀態。肺熱葉焦,則肺臟鬱熱熏灼津液而致皮毛虛弱枯槁。病變主要分兩種:一是肺痿,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症。治宜清燥救肺。


二是手足痿弱。以皮毛、肌肉枯萎、四肢無力、不能舉動為主症,尤以下肢痿弱,足不能行較多見,故又稱痿躄。而這裡有進一步的說明,即「金燥水虧」——肺氣實腎氣虛,肺熱造成了腎水的不足,進一步產生病變,我們在臨床上常可以見到久臥床的患者肌肉萎縮,與這裡的肺熱葉焦並不完全相同。肺作為全身清氣的來源,斷了來路,則無以供給。


這就要說到其治則里的「治痿獨取陽明」了:

「治痿獨取陽明」,意在調補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吸收水谷精微並輸至全身,以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使其發揮正常機能。若脾胃虛弱,水谷精微生成和輸布障礙,肌肉不得所養,必致瘦削,軟弱無力,而致痿廢不用。


如《素問·太陰陽明論》曰:「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 。其實也易於理解,肺和胃是人體清氣和谷氣的主要來源,一個不足,需要動員另一個來治療。

治療:針灸選穴的簡便方案

《灸法秘傳·痿症》記載:經曰∶肺熱葉焦發為痿……總當先灸足三里,甚則灸三陰。灸法得宜,較湯散為勝也——也就是說灸法對痿證的治療比湯藥更有益,然而限於病房條件,我們恐怕無法對每一個病人艾灸,但穴位的作用仍可以通過針刺和按壓來實現,推薦的穴位是:


1.足三里(膝下三寸,外廉,以手掌按膝頭中指到處,股外旁也。膝蓋骨下三寸,在 骨外廉兩筋肉分宛宛中,平坐垂足,取之在背,《金鑒》作大筋肉)


2.三陰交(足內踝上三寸,大骨下陷中)


在現代醫案中也的確見到了類似的應用:


而在上文武漢雷神山醫院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副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方邦江的相關論文中,我們找到了更多的選穴:在足三里之外,還有湧泉和膻中、百會的選擇。


膻中為氣會,這一點非常容易理解,那麼湧泉又是為何呢?難道是因為針刺這裡很痛?其實結合上文不難理解——湧泉是腎經井穴,「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但我們並不拘泥於「心下」這個描述,實際井穴是急救之要穴,同時,正如前文所述——金燥水虧,乃成痿證,腎屬水,井穴又是水之源頭,所以針刺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