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摔跤,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寶寶是不是缺鈣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冒出這個念頭。其實,寶寶摔覺可能有很多原因,可不是「缺鈣」就能簡單總結的。
寶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摔跤,除了環境等客觀因素外,還可能與身體成長和能力發展有關。有可能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營養不足或缺少鍛鍊導致的肌肉張力和骨骼支撐力不足
1.許多寶寶因為偏食、挑食,導致身體所需營養供給不足,機體較為虛弱,連帶影響到肌肉張力的增長, 其能量不足以正確、有力地控制身體四肢的姿勢,導致容易摔跤。
2.在城市裡生活的寶寶,由於受居住條件的限制,在家裡的活動空間較小,加之進行戶外體育鍛鍊的機會也很少,出門又多汽車代步或因家長寵愛,一路懷抱在胸,缺少步行、爬樓梯的機會。
對策:
1.協助寶寶改善偏食習慣,多進行戶外活動並多曬曬早晨的太陽,用以增進鈣質吸收而增強骨質密度。
2.充分提供寶寶走路的機會,並增加寶寶身體負重的訓練,例如讓寶寶背自己的小書包,幫媽媽拎超市買來的小袋物品,儘量走樓梯而少乘電梯。
3.在家多進行爬行遊戲也是很好的增強肌肉張力和骨骼支撐力的訓練方法。
2爬行不足或缺少跑跳導致視覺空間感和聚焦能力不成熟
寶寶跳過爬直接走,雖然不會影響其智力發展,但卻會影響寶寶行為能力的建立。爬行過程中,因為寶寶的視角較低,在探索環境的同時,眼睛需要看遠看近,看上看下,能夠充分鍛鍊眼球肌肉的控制能力,然後逐漸形成視覺聚焦能力。
爬行不足甚至未經過爬行的寶寶,不僅錯過了四肢肌肉張力和骨骼支撐力的鍛鍊,更因為沒有長時間仰頭爬行,造成早期前庭覺刺激不足,視覺空間感因而無法發展成熟。視覺空間感不成熟的寶寶則會因為掌握不到自身和環境中人事物的相對距離、方向和位置, 常常有暈眩的感覺而跌跤。
對策:
若寶寶年紀小(不足三歲),家長需讓他「補」上未做的「功課」——多爬,另外,多進行旋轉、搖晃等相關運動;若寶寶已滿三周歲,除了進行爬、旋轉、搖晃的運動外,還需加上跳躍、上下攀爬等運動。
3電視、電腦使用時間太長導致眼球不靈活,視覺廣度不足
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後,寶寶的眼球會變得不靈活,視覺廣度變窄,導致對外圍環境的差異觀察力不足, 容易出現因注意不到而被平地的障礙物或坑洞絆倒或摔跤。
眼球不靈活還容易導致寶寶與他人說話時不習慣注視對方, 容易被誤解為不尊重他人或有自閉傾向,影響寶寶人際關係的發展。
對策:
由於視覺廣度不足而摔跤的寶寶應控制看電視的時間, 每天在早、中、晚時段最多15~30分鐘,間隔至少2小時,看完電視要做眼球轉動訓練及相關的護眼活動,如視覺追蹤訓練及眼部按摩。
4總體感覺統合發展不足導致本體覺發展不成熟
寶寶老摔跤,簡單地講,便是寶寶重力感不足,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從而出現身體傾斜,以致摔倒的現象。而這一現象,便是寶寶本體覺發展不成熟的信號。
對策:
家長可多給寶寶做按摩和進行爬、跑、跳、滾、旋轉、搖晃、擠壓等運動,例如親子互抱側滾;面對面,手拉手,一邊跳躍,一邊旋轉,都是很好的改善方法。
家長注意:
摔跤,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摔跤的次數過於頻繁,便屬於 「非正常」現象,家長應該多關注,因為頻繁地摔跤代表寶寶的感覺統合狀態無法應付日常活動,屬於一種能力不具備的缺陷。及早發現寶寶感覺統合問題,讓寶寶在生理優勢期(0~6歲)把自身的感統狀態調整好,幫助寶寶建立健康、愉悅、自信的身心,這是每個父母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睡前故事隨心聽,育兒知識輕鬆學
盡在《嬰兒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