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戰鬥機的典範,美國F-16戰隼戰鬥機,量產40年依然威風不減

2020-11-23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四代戰鬥機的典範,美國F-16戰隼戰鬥機,量產40年依然威風不減

著名的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在11月4日完成紐約航展表演後,返回內利斯基地的途中,以密集編隊方式飛越了著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並且為此編隊拍照合影。此舉不但顯示了美軍"雷鳥"表演隊飛行員的高超技藝,也充分顯示了F-16戰鬥機先進的作戰性能。

F-16戰鬥機,美軍綽號"戰隼",使美國通用動力和洛克希德·馬丁兩家公司共同研製的第四代多用途戰鬥機。在研製之初,F-16戰鬥機作為一種單發輕型戰鬥機,主要目標是和F-15重型戰鬥機實現高低搭配使用。也就是說F-15戰鬥機負責奪取制空權,並有效壓制敵方空軍戰鬥機的活動,而F-16戰鬥機則主要負責執行對地攻擊。

儘管F-16戰鬥機是依照美國空軍的"低檔"戰鬥機的標準設計,在最早時期,F-16甚至不具備使用AIM-7麻雀中距飛彈的能力,而只能使用AIM-9響尾蛇格鬥飛彈進行空戰,但是這並不意味著F-16就是一款平庸的廉價戰鬥機,相反,當時洛克希德和通用兩家公司在飛機氣動方面豐富的經驗積累最終促成了F-16成為一款暢銷世界,並且整整40年依然不衰的強大戰鬥機。

儘管F-16戰鬥機不以空戰為主要任務,但是該機卻是美國空軍第一款能夠拉到9G過載的戰鬥機,這一點甚至優於早期的F-15戰鬥機。在F-16戰鬥機服役早期,在美國空軍內部舉行的"紅旗"演習中,F-15在近距離格鬥中很難戰勝輕巧的F-16戰鬥機,這一點讓F-16戰鬥機在後來名聞天下。

作為低成本戰鬥機,F-16戰鬥機採用了單發、單垂尾設計,但是該機採用了機腹進氣的設計,優化了氣動外形,而機翼則採用了大邊條的梯形主翼,可以說,整個F-16戰鬥機的設計全部是圍繞氣動來進行,儘管不追求最高飛行速度,但是在機動性方面務必尋求達到同時代的極致水平。在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德最終統一後,駐西德美軍的F-16戰鬥機和當時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了多次實戰模擬,而大多數情況下,以機動見長的米格-29戰鬥機最終都會被F-16咬住,戰隼的性能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誕生在冷戰時代,F-16幾乎參加了美軍1980年以後全部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而且不僅僅是在美軍中戰功卓著,在其他美國的盟國手裡,F-16戰鬥機也有相當出色的表現。其中最經典的大概要數1981年以色列空軍策劃的"巴比倫"行動。在這次行動中,以色列空軍6架F-15戰鬥機和8架F-16戰鬥機編成的突擊部隊偷越約旦、伊拉克、沙特三國領空,對伊拉克烏席哈克核電站進行了空襲,而且由於訓練有素,8架F-16投下的16枚MK-82型炸彈全部精確命中核電站的核反應堆,將其完全炸毀,徹底斷絕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核武夢想。而F-16戰鬥機也因此一戰成名。

F-16戰鬥機1974年首飛、1978年即量產裝備美國空軍,至今已經過去整整40年時間,堪稱是一員沙場老兵,但是正是由於其性能先進,至今依然有30多個國家在使用該機,包括美國空軍在內,一共有超過4600架F-16戰鬥機在全球服役,堪稱是美軍在冷戰時期生產數量最大的噴氣式戰鬥機。而也正是由於F-16戰鬥機性能卓越,從而被美軍著名的"雷鳥"飛行表演隊選為表演飛機。雷鳥表演隊是目前全球最著名的幾支飛行表演隊之一,其隸屬於美國空軍,由美軍中的頂尖飛行員組成,因此也能將F-16戰鬥機優越的機動性能充分發揮出來。而能夠選擇F-16作為美國空軍的"招牌",也從一個側面顯示了F-16戰鬥機的先進性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fj83UBxV5JH8q_pv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