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取藥、極速送菜,保供先鋒的24小時這樣度過

2022-04-20     故事會

原標題:跨江取藥、極速送菜,保供先鋒的24小時這樣度過

上海的一個小鎮這樣抗疫

為民服務篇

最近,上海的疫情一直是網際網路上的熱點。無論是否身處上海,對上海發生的事,網友們無不投以最急切的目光,抱以最真誠的關心。

而往往是這種時候,各種或真或假的負面消息,會引髮網友們的負面情緒,使得許多人「越看越氣、越氣越看」,甚至不自覺地參與了傳謠,或是發表極端言論,無意中傷害了別人的感情。

其實,疫情形勢嚴峻,出現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但在困難面前,始終有一群人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為民服務。

他們顧不上發聲,只關心怎麼能更好、更多、更全面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而網友們,不該對這些閃動著光芒的故事視而不見。

這些,最能帶給我們重回美好生活的信心。

上海浦東新場古鎮,古稱「石筍里」,素有「小小新場賽蘇州」之美譽。作為千年古鎮,新場積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其靜謐、美麗、多姿得到了世人的青睞。小橋、流水、人家、長街、茶樓、老店、小廟與古寺,共同構成了一幅江南水鄉圖。

封控期間,照顧老人、送藥送醫、生活物資……新場鎮面對這些由疫情帶來的考驗,一一給出強有力的回應。

老有所依

免費餐送上門,免費菜在門口

足不出戶,對於習慣了網際網路生活的年輕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困居家中的老人該怎麼辦?

看看新場鎮的辦法……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新場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中,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忙碌著。有300多位60周歲以上的老人的午飯,就是這裡提供的。

上午9點,幾百份葷素搭配的免費愛心餐已經裝車完畢,送餐隊伍出發奔赴新場鎮的各個大街小巷有需求的地方。

身穿大白的老金,送餐車行駛到了東後老街,這已是他今天送的最後一車午餐。

年紀大、有困難、獨居,滿足條件的老人足不出戶即可吃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熱飯熱菜。那一些尚可自理、購物不便的老人又如何獲得生活物資保障呢?

新場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長者餐廳,如今化身為「便民小菜場」,值守的志願者們正根據老年居民的訂單,稱重配菜。

完成配菜後,大夥又麻利地拎上幾包蔬菜,開車直達老人訂單的地址,趕上居民午飯的準備。

跨江取藥

奔走30公里護佑老人生命安全

滿足了吃飯需求,還有老人們普遍存在的對藥物的需要。

新場鎮的志願者們,開始了對本鎮60周歲以上的老人的代配藥服務,目前把所有配到的藥進行核對和整理,方便各村居派代表過來領取。

首先他們會到老人那邊收取醫保卡、所需要的藥品,為了避免錯誤,他們要求把老人的藥品盒子附在醫保卡後面,拿來之後再進行系統整理,醫保卡記錄冊全部分類,按照村居歸納整理,統一到社區醫院配藥。

如果社區醫院配不到,還要再想辦法通過別的渠道網上配藥。

在這裡,包括胰島素等特殊藥物都第一時間嚴格按照要求冷藏,700多戶的居民配藥需求,在這間「臨時配藥房」卻完成得井然有序。

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沈彩雅說:

「一天甚至要接到200個電話,我們忙不過來時,把固定電話全部呼叫轉移到六個志願者的手機上。老年人日常送餐每天是200多份,現在每天的量達到400份,特別關注的是獨居的、高齡的、失獨的老人群體,本身所有60歲以上有需求的老人我們都會逐一服務好,對接好。」

4月15日早上六點半,新場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為老志願服務隊隊長沈彩雅接到負責新衛村民政、衛生幹部的電話:村裡70多歲的張老伯因患癌需長期服用靶向藥物,目前已無藥可服。子女雖然已經買到了藥但因管控在家沒辦法去取,各種快遞物流也受疫情影響停滯。

沈彩雅沒有推諉,二話不說接下了這項緊急任務,她馬上與老人的女兒取得了聯繫。

「如果不及時服藥的話,父親的癌細胞恐怕會再次出現的。」

聽到電話那頭老人女兒焦急的聲音,沈彩雅當即決定更改當天已經排好的行程,先幫這位老人取藥。

她立刻驅車30公里前往南京西路的一個大藥房取藥,拿到藥品後又馬不停蹄地往回趕。最終,上午8:40左右,將14粒鹽酸安羅替尼膠囊安全送達老人手中。

「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沈彩雅謙虛地說道。

此時的她正在曙光醫院配藥排隊中,為張老伯送好藥後,短短一個上午,她又跑了兩家醫院為其他老人代配藥。她每天連抽轉,每天接聽數百個配藥求助電話,每天干到深夜,配藥、送藥已然成為她每天的日常。

「滿載而歸,完成了670多個老人的配藥服務,不吃不喝最累的一天!」「公立醫院沒藥就跑私立醫院,能解決一個也好。」「得到老人一句句發自內心的感謝,再苦再累也值得!」

點開沈彩雅的朋友圈,她和她的志願服務團隊每天都奔波在為老人配藥的路上,動力十足、幹勁滿滿。

保供先鋒

貨車司機們變身送菜小哥

目前,上海各類蔬菜、肉類、水果等的供應,從貨源供應倆看,都基本保持穩定、充足。一些小區實施封閉式管控,只能依靠線上下單買菜,導致部分地區在運力上顯得緊張。但社交平台上,部分搶菜等信息,放大了買不到菜的焦慮。而受制於運力緊張,目前上海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反而是部分城郊菜農、合作社的蔬菜水果,運不出去,或將面臨腐壞變質。因此,為了實現「精準保供」,確保把食品送到需要的人手上,也為發愁的菜農解決問題,各行各業都在努力。

如何把瓜果蔬菜送到客戶的手裡成了桃詠桃業專業合作社最近的難題。

「23日一下午,我們就收到了全市6000多份的訂單,這是以往一個禮拜的訂單量。訂單量達到了日常的十幾倍,田裡的菜都來不及採摘了。但很多地方快遞停了,客戶訂的瓜果蔬菜沒法送到他們手中,我們很頭疼。」桃詠合作社總經理何明芳說道。

快遞停了,快遞工作人員閒下來了能否願意幫忙運貨呢?

於是,桃詠聯繫了平時相熟的快遞工作人員,迅速招募了幾名兼職人員,加入公司的運輸保障隊中,這其中有快遞小哥、有貨拉拉司機,再加上全公司能上的人全上了,十幾人的運輸隊組成。

「這幾天就沒休息過,每天凌晨3點上班,分揀包裝,6點一9點裝車出發,本市範圍內物流到不了的地方,自己配送,」桃詠運輸隊的工作人員介紹道,「每天只能睡上兩三個小時。」

「有的小區封控了只開一個門,我們要來回找小區入口;交規對貨車的運貨量有要求,一次運不了太多,每天大約只能送出1000多單;有的快遞小哥、貨拉拉司機自己的車是外地牌照,行駛範圍還受限。」何明芳說道。

桃詠電商部門工作人員每天根據訂單地址製作的分布圖,再根據圖片將配送任務分配給各個運輸小分隊

據介紹,目前桃詠每日訂單配送量中,一半可以走物流配送,另一半則需要自家的運輸隊派送。目前已經累計發貨了1.6萬餘箱農產品。

為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新場鎮特地制定了保供單位實施閉環管理的相關規定,讓保供單位切實承擔起防疫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各項防疫要求。

新場鎮保供配送證,上有配送人員的詳細信息

疫情期間,各社區團購開始增多,為進一步規範疫情期間社區團購工作流程及風險防範,防止小規模無序團購帶來的防疫安全風險,新場鎮發布了關於團購工作的相關提示:團購必報備,配送必查驗,物資必消殺。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讓居民放心團購。

對所有默默為我們餐桌努力的人表達敬意,也呼籲廣大市民理性買菜,理性發言。

提問

買回來的食材怎樣儲存保鮮更安心?

解答

以適量購買,妥善保存,有序消耗為原則,不要大量存放綠葉菜,可適量儲備耐儲存的冷凍肉類製品、根莖類蔬菜等,按照不同食材適宜的保存條件分別貯存。新鮮肉購買後要儘快放入冰箱,存放時要事先分裝成一次能吃完的量,放入冷凍室,避免反覆解凍。海鮮類和畜禽肉類最好隔開,不要散放。表面附著水珠的蔬菜,應攤晾在乾燥通風處,晾乾再貯存。最好不要在儲存前清洗蔬菜,尤其是綠葉菜,存儲過程中應及時檢查蔬菜新鮮度,及時摘去黃葉;表面腐爛的蔬果應丟棄,以免污染其他蔬果。米、麵粉、豆類等可於常溫下保存在乾燥處,大米最好定期通風散熱,麵粉和豆類應密封,以防受潮霉變。

提問

食材加工烹飪過程中應注意哪些事項?

解答

保持餐具、廚具和廚房環境清潔。烹飪前、烹飪過程中接觸不潔物品、烹飪後等均要用肥皂/洗手液+流動水清洗雙手。加工過程中,食物及加工食物的廚具、容器要生熟分開,用好的刀具、砧板等廚具進行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肉蛋禽和水產品等食物需徹底煮熟。

提問

怎樣做到合理膳食?

解答

食物種類多樣,葷素搭配、粗細兼顧、色彩豐富。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每天食用奶類、豆類及其製品。適當食用魚、肉、蛋、堅果等食物。飲食要清淡,做到少鹽、少油、少糖,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克,烹調油不超過25克,添加糖的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不超過50克)。足量飲水,成人每天1500~1700ml,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三餐規律,每餐不過飽,不暴飲暴食。

做好個人防護

疫情終會結束

加油上海

來源:古鎮新場(ID:gzxc_2013)新聞晨報(唐瑋)、《市民新冠防疫80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b8e3553c927189063d0db3a3e3ea7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