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錦繡河山盛世太平,是對《水門橋》里眾英雄最好的回答

2022-02-12     雁行江湖

原標題:這錦繡河山盛世太平,是對《水門橋》里眾英雄最好的回答

「虎年的第一個周末,還沒看《水門橋》的都給我沖!」

看到網友們的熱情,不難想像,以32億票房持續領跑春節檔的《水門橋》,必將在本周末再創新高。

與此同時,一場#我和七連的隔空對話#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面對萬里那句「咱們祖國現在什麼樣子啊」,無數網友紛紛報喜,如今繁榮富強的祖國讓我們自豪感滿滿,真想穿越時空帶萬里回家!

春暖花開時節,我們一起帶萬里看看如今的大好河山吧!

一、詩畫江南——湖州好風光

萬里那麼愛哥哥、愛爸媽,他一定最想家。

還記得《長津湖》開頭那段令人驚艷的江南漁村風光嗎?沒錯,那就是萬里和千里的老家,浙江湖州青山碧水的秀美之地。

湖州曾被評為「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20名」、「2020年-2021年度獲得中國十大秀美之城」,是著名的旅遊城市。

湖州最出名的,莫過於大漢七十二峰,這裡以峰石造型獨特、飛瀑氣勢磅礴、歷史文化悠遠為特徵,其獨特的高原風光素有浙江"浙江青藏高原"之稱,是我國地貌豐富的典型代表。

來到這裡,絕對刷新你對祖國地大物博的認知,自豪感upupup!

二、祖國首都——北京歡迎你

在《水門橋》中,志願軍們站在零下40度的冰雪戰場,面對著初升的太陽,那是祖國的方向,敬禮高呼:新中國萬歲!這一幕曾讓無數人破防。

這份崇高的感動,也讓觀眾們燃起了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的願望。

看著五星紅旗在人民解放軍戰士的護衛下,迎著朝陽,迎風招展,那一刻內心必將湧起澎湃的熱血,像《水門橋》中的志願軍們一樣,在內心高呼:新中國萬歲!

當我們漫步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回首72年前那段艱辛歲月,《長津湖》中領導人提出的「落後就要挨打」的警句似乎猶在耳畔,提醒著我們不斷奮發圖強。

萬里長城——慕田峪長城

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境內,距北京城區73公里,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景區內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長津湖》里,伍萬里推開車門,戰士們看到的萬里長城,我猜就是這裡。

此時此刻來北京,又怎能錯過正在進行中的冬奧會呢?

從2008年到2022年,北京成為歷史上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從「落後就要挨打」的1950年,到現在「雙奧之城」北京感動世界,中國人用72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奇蹟。

我們從未忘記,這份奇蹟正是建立在無數先輩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之上。萬里如果能看到這一幕,一定會十分欣慰吧!

三、緬懷英雄——沂蒙山好地方

還記得《長津湖》中雷公哼唱的那段《沂蒙山小調》嗎?

電影里,雷公把美軍投放的轟炸標識彈抱起來,放在車上,一路穿過槍林彈雨,開車拉到了美軍營地,讓美軍飛機錯誤地轟炸自己的坦克——雷公也在轟炸中不幸犧牲。在這過程中,雷公用最後的力氣唱了兩句《沂蒙山小調》。

當熟悉的音樂緩緩響起時,無數觀眾忍不住留下淚水。

歌曲里寫道:「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

《沂蒙山小調》不僅唱出了沂蒙山的秀美風光,更與山東革命老區的人民血肉相連,密不可分,已經成為沂蒙山的代名詞和齊魯大地一張亮麗文化名片。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像雷公這樣的山東籍戰士還有很多。志願軍一共評出了54名一級英雄、一級模範,其中山東籍戰士就占據了四分之一。如今我們來到沂蒙山革命老區,欣賞山川風貌的同時,更為緬懷英雄。

四、一路向北——鮮血染紅的邊疆

說到抗美援朝,就不能不提丹東。

丹東在鴨綠江西側,東與朝鮮隔江相望,是中國海岸線的北端起點。丹東是一個布滿彈孔的歷史見證者,見證了新中國從動盪到安定的歷程。在這座城市,可以追尋歷史遺蹟,緬懷前輩先烈。

最早連接中朝的公路橋——河口斷橋

河口斷橋,原名清城橋,是鴨綠江上連接中朝兩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橋。

1950年10月19日,當時被任命為赴朝志願軍司令員的彭德懷,身邊僅帶了一名參謀,兩名警衛員和一部電台,乘坐一輛吉普車從這座橋奔赴朝鮮戰場。1951年3月29日,美軍出動了6批次、3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將清城橋炸斷。

《長津湖》中,志願軍戰士們也是乘坐火車從這座橋上經過,一路向北,抵達朝鮮戰場。

近日,不少看過《水門橋》的觀眾自發來到鴨綠江斷橋,在橋欄杆上繫上了紅圍巾,還有些市民為鴨綠江畔的志願軍戰士雕像獻上了紅圍巾,用這種方式向那些當年從這裡前往抗美援朝戰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先烈們致敬。

跟隨《長津湖》和《水門橋》遊歷中國,一路走一路回顧崢嶸歲月,當年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方,如今已是萬里繁榮,山河猶在、國泰民安,這盛世如您所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a76cc93d44482ce9d3f163d5f3334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