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是現實題材的必殺技 | 對話《一路朝陽》主創

2023-08-27     娛樂資本論

原標題:真誠是現實題材的必殺技 | 對話《一路朝陽》主創

文|阿Po

質疑李慕嘉、理解李慕嘉、成為李慕嘉。

大古裝劇林立的後暑期檔里衝出一匹「小黑馬」,開播之前沒有強IP撐腰,沒有大流量站台,沒有爆話題搶眼,播出半個月之後,現在人人都想成為女主李慕嘉。

正在熱播的都市勵志情感劇《一路朝陽》由央視、優酷與華策影視出品,沈嚴擔任藝術總監、曹凱執導、藍小汐編劇,李蘭迪、王陽、王菊領銜主演。這部劇無論在拍攝期還是定檔首播時都略顯低調,近兩三年的影視劇市場湧現了太多不同形式的現實主義題材劇,確實很多人在起初是無法理解《一路朝陽》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奮鬥的故事還能怎麼拍?「北漂」的故事還能做好嗎?霸總小白兔的CP可以很清新嗎?很快的,這部劇用真正「一路朝陽」高歌猛進的收視率、網播量和口碑,證明了很多開播前被質疑的點都是現在觀眾眼中的「仙品」。

李慕嘉是影視劇里很久不見的「情緒穩定、三觀筆直」的女主角,黎光是去油清爽型總裁,田蓉是國民閨蜜……至於從2007年到2019年長達十幾年的故事背景,對同樣走過的人來說就是同一個世界、同樣的經歷。

時代寫實得恰到好處、人物成長笑中有淚、CP塑造甜虐得當,踏實製作的現實題材就是會像醇釀一般,風味獨特、後勁上頭。播出三天數據上揚,播出十天在酷雲、雲合、德塔文、貓眼、燈塔、骨朵、Vlinkage等第三方數據榜單穩居Top3,昨日收視率峰值更是以1.8571%的峰值創下新高。

在與總製片人言瑾、編劇藍小汐的對話中,她們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主創團隊在創作過程中從沒想過給劇貼上什麼噱頭,這是一種冒險的做法,也是一種回歸真誠初心的做法,現實的生活會有殘酷的一面,但也不要忽略另一面的溫暖,所以這部「暖色系」的現實題材劇就是她們想送給很多打拚中年輕人的禮物。

核心:小人物、大時代

自從電視劇《奮鬥》以後,已經太久沒有出現過把「北漂」生活塑造得真實又精彩的故事了。

劇播開始的時候,女主角李慕嘉和田蓉還是兩個在求職路上磕磕絆絆的姑娘, 如今已經步入婚姻殿堂或是求婚成功,觀眾多少是有些感慨的,卻也是因為劇情對人物成長的過程描述「快、狠、准」所以才好看的。

「一開始看中的就是講述了女性奮鬥的故事。」總製片人言瑾直言自己看中的是原著小說里提供的兩點底色:其一,從2007年開始,北京城經歷的十幾年任務跨度;其二,是李慕嘉、田蓉和陳青的人物基礎。

作為向來擅長現實主義提題材劇集的拍攝團隊,言瑾的經驗是:以小見大,用最真實的細節去展現最普世的情感共鳴,這是做現實主義題材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從小人物與大時代的兩方面底色中很快確認了項目的開發方向,就是「做一次深情回望,跟隨劇中人物的奮鬥經歷,看看她們在這十幾年裡走過的一些路,希望引起正在大城市奮鬥或是奮鬥過的人一些共鳴。」

作為編劇,藍小汐的「嗨點」則來自於兩點底色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可以「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時代,也是一個可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大時代里包裹的渺小個體,面對滄海桑田的世界,如何通過奮鬥的力量證明自己好好地活過一場?

《一路朝陽》的核心就是關注小人物們在大時代下的成長過程,這個故事也註定涵蓋的受眾是很大眾化而非受年齡、性別的圈層所限制的。

在做人物時,既然是想讓觀眾獲得共鳴,主視角的人物就不能懸浮,李慕嘉與田蓉的人設初衷都是「她們很像我本人」或者「我身邊真的有一個這樣的朋友」。

到了做情節點時,言瑾與藍小汐也會選擇人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最為普世的共性矛盾,比如畢業季、求職、親子關係等。李慕嘉與田蓉面對這些問題時,會展現出兩種視角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這是她們之間的差異化,也是讓觀眾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

李慕嘉代表著更為理想化的路線,在人生中遇見了很多善良的人,有值得依靠的朋友田蓉,有自己的伯樂與很好的師父吳劍秋,有設身處地為自己著想的伴侶黎光,李慕嘉也用善良與這個世界給自己的善意形成良性呼應,所以她通過奮鬥獲得了事業,進一步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能擁有這樣成長軌跡的人或許不多,但也不至於稀少,只是上行的曲線或許沒有這麼急速。

而另一邊的田蓉則更加貼地飛行,她有過與自己專業大相逕庭的職業選擇,有工作時的處處碰壁,遇到過不少刁難自己的人,在房市的裹挾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她依然堅持和努力著,逐漸獲得了這個時代好的回應。

包括被認為是上位者的黎光、吳劍秋,仍然願意對人釋放平等的善意,普通人形象的角色中,陳青在祖國飛速發展時毅然回國支持創業男友,李萬兵從吃房租的瓦片族成長為了踏實工作的人,丁之譚則為自己的錯誤選擇買了單……大時代下芸芸眾生的成功塑造,也造就了更多觀眾投射自我的共鳴點。

調性:暖色系、治癒向

勵志奮鬥、職場行業標籤的現實主義題材劇不少,但對真實的挖掘和共鳴的呈現卻有不同的方向。與原著小說偏灰的底色不同,言瑾對《一路朝陽》的定義如劇名一般,朝陽,溫暖。

這種溫暖在李慕嘉的身上最為清晰,她接收到了來自很多人的溫暖善意,也散發了很多溫暖給身邊人。幫助吳劍秋甩開渣男老公和小三的糾纏讓她獲得了知名律所的實習資格,開啟事業的上行道路;轉身的燦爛笑容、黑暗樓道中的一點亮光和歌聲,為自己與黎光的戀愛拉近了距離。

人人稱羨的師徒關係和仙品CP「慕光之城」就是暖流里的產物,為觀眾帶來治癒。現實的世界裡,沒有無緣無故開啟的金手指,但會有暖意的互相傳遞,讓情節走向令人滿意的方向。

「確實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嗑『慕光之城』的CP。」言瑾笑言,「慕光之城」其實是通俗定義下的「霸總與小白兔」,社會身份差距天差地別的兩個人該如何體現出「真實」?就連以往演技大受好評的演員王陽在出演黎光時都有所顧慮,該如何為霸總「去油」,如果觀眾不嫌棄,自己會非常感謝。

藍小汐在寫李慕嘉為黎光在樓道里唱歌的情節時很爽,在這場戲裡,一名房企掌舵者的脆弱面被看見,他像很多工作失意的人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李慕嘉給他的撫慰似乎也傳遞給了看劇的更多職場失意者,這一刻的共鳴是真實的。

除了脆弱面之外,黎光「長了嘴」這件事也和很多觀眾印象中的高冷霸總不同,他會很坦誠地在表白中和李慕嘉說明雙方關於年齡差的顧慮,也會在聽到田蓉告訴自己李慕嘉拒絕向自己借錢時反省自己忽略了戀愛中的平等關係。

同時在李慕嘉與田蓉的閨蜜情感、與吳劍秋的師徒情感中也看不見「女人為難女人」的刻板印象,「雌競」的消失令大眾對很多摩擦和爭執回歸根本原因而不是只聚焦在性別問題。

「創作的時候就覺得生活是有點不容易的,雖然很多現實比電視劇還狗血,但是表現出來的話觀眾看了會不會很累很壓抑?那麼還是給觀眾多一些夢想吧。」

和一些開播就用炸裂話題在網絡引發爭議的現實題材劇做法不同,《一路朝陽》的觀眾不用忍受刻意的戲劇衝突和強行的矛盾,因此形容這部劇為一杯溫潤的蜂蜜水,底色溫暖,療效治癒,嗑起CP還甜絲絲的。

冒險:去標籤化、返璞歸真

言瑾和藍小汐不是沒有想過做更多的人物階層落差或者劇情再跌宕一些,但她們發現在以這種方式推進的過程中,尖銳的矛盾或許可以激起爽感,但一定是瞬間的,在一部時間跨度超過10年的劇里,它是無法有效拉長並形成持續的刺激,那麼創作就會變得磕磕絆絆,反而回歸到探討閨蜜之誼、父母之愛、勢均力敵之戀,每一個點都引起了團隊的創作共鳴。

不做「話題劇」「熱搜劇」,選擇了返璞歸真的做法,探討永不退流行的時代話題。言瑾直言這樣的決定「確實很冒險」「直到年初還壓力不小」,從創作、拍攝到發行過程中受到很多質疑,好在大部分人看到成片之後都決定「買單」,包括觀眾。

在選角困難時找到了李蘭迪、王陽和王菊,每一位演員對角色做出更細緻的二次創作,在藝術總監沈嚴和導演曹凱的幫助下,用演技彌補了男女主CP的年齡差,觀眾的態度是「劇播之前有多好奇,劇播之後就有多上頭」,也重新認識了一個新的王菊。

沒有流量演員的另一面,是創作團隊真正可以將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整部劇跨越十幾年的時間,卻沒有生硬地用年份字幕提示年份的推進,但觀眾依然可以從不斷變化的手機型號上明白這一點;創作時藍小汐順著時間線將房市中房價與政策等變遷統統拉出細緻的表格,李慕嘉與田蓉隨著工作和時間變化不斷換房的過程就會呈現得細節更為嚴謹;棚內不斷為主角搭新房,棚外也要為了符合年代現狀而在後期不斷用特效擦除特定年份中不該出現的新樓盤。

從製作上的真誠再回歸到創作上的進階。兩位女性為主視角的、充滿女性互助的劇沒有被貼上「她題材」「女性劇」,沒有強調「Girls help girles」,沒有用社交平台熱搜新聞推進劇情,竟然在當下的影視劇市場裡變成了一種更像「反套路」的創新。

情緒穩定的女主角,「長嘴」的霸總,與前任達成共識的分手雖然痛心但是和平,被家人阻撓的戀愛最後得到尊重祝福……讓探討問題回歸問題產生的本身,而不是進行一場貼標籤式的行為藝術。

觀眾的審美在不斷提高,感官刺激之外越來越多地追求價值觀的正向輸出,如今《一路朝陽》成了暑期檔真正快速「高走」的黑馬劇,或許就是一場智性審美的勝利。

當然,理性之外也有言瑾和藍小汐想輸出的情緒釋放,「我們捕捉一些美好瞬間放進故事裡來,希望大家有時候還要沉下心來看一看身邊,還有很多所愛之人,比起焦慮,平凡生活當中的真善美更值得回味,然後再收拾心情,即便再累,我們也一路朝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a289f981f3c9230264c3122c9e8187d.html